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中华武术 > 中华拳术 > 太极拳(下)
太极拳(下)
当代儒学网   2013-04-30 15:17:54 作者:查门儒生辑 来源:中华儒学网 文字大小:[][][]

 

和式太极拳——中国传统太极拳流派之一。始创于清末河南温县赵堡镇太极拳名家和兆元(1810——1890),因地域亦被称为赵堡太极拳。和式太极拳除具有一般太极拳的要点外,在理论、技术技法、强身养生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和式太极拳以《周易》理论为基础,像其形取其义用其理,移动周身处处走圆,无不是圈,行成周身无处受力,自然圆活。另有介绍和式太极拳的同名图书。

和式太极拳强调理法自然,处处顺其自然合乎自然,自然而然,形成轻灵圆活,顺遂自然的特色。

  和兆元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习文学医。1825年,师从本镇拳师陈清平习武。后在北京供职,官授武信郎。在理学大家李棠阶影响下,对太极拳进行了重大改革。尤使太极拳理论有了长足发展。以理学、儒家、道家并结合医学理论来指导规范拳架,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创编了一套体用一致,技理相合的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传统和式太极拳有72式,皆以《易》学之理贯串于拳势之中。象其形(圆),取其义(阴阳、五行、八卦),用其理(阴阳变易,五行生克,天人合一)。走架以轻灵圆活,柔中求刚的准则促进周身协调,步活身敏,柔顺自然。以阴阳变化之法,使身体不同部位运动时产生的分、合等劲力,形成千变万化的技术、技法。形成太极拳滑如鱼、粘如胶、软如棉花、硬如钢的技击特色。

  在拳架练法中由外形的无过不及,内外相合和柔顺连贯的阴阳动态平衡,促进内在气血、脏腑、经络的阴阳平衡,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体魄,从而达到健身、疗病、养生之目的。

  在行功走架时做到三直:头直、身直、小腿直。五顺:顺身、顺腿、顺手、顺脚、顺意。明三节,知六合等规则和要领。整个拳架套路以体用一致为要求促进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为一,技理相合。通过朝夕盘架增强自身功力,通过推手实践矫正拳架,直至最终用于实战。

  和式太极拳以自然为准则,以圆、弧为运动形式,以太极阴阳变化之法,使身体处处分出虚实内外。视练者体质阶段不同,速度可快可慢,但均匀适宜。架式可大可小,以自然舒展为度。整个拳架朴实无华、简洁流畅。

和氏门中有一种独特的训练方法,叫做百日功。即一天练架100遍,练100天,一天不得间断。这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太极拳去僵化柔,增强内力的一种练法。1982年时,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有禄开始练百日功。开始时还能够坚持,到了50多天时,有禄有点坚持不下了,觉得单调枯燥。其父发现后,耐心地给他讲解练太极拳各阶段的感受和要领,要求他坚持度过这个时期。有禄在父亲的鼓励鞭策下,想着自己的追求,第二天起来后继续练……

和式太极拳重内涵不在外表,在接受父亲传授的太极真谛后,有禄眼界大开,豁然开朗,感到练拳一天,技精一日,于是精神倍增。结合祖辈的拳论和自己练拳所得为基础,在精、气、神上做文章,人身中者不偏,二脉隐于身内,气行现心意。技击时浑圆一漾而贯全身,虚感之物而寓灵动,击左左空,击右右空,如充气之圆,无处受力;似簧受压,反弹随势,压力重而弹愈强,力之沉而空愈深。逐渐从心知达身知,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和式太极拳流传于河南、四川等地。

现主要传人有:

和有禄——和式太极拳传人。

 

双翼太极拳——双翼太极拳由吉林市武术家马占魁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创,是东北吉林市的地方拳种;取其飞禽两翼左右齐飞之意而得名,属长型功夫演练套路。双翼太极拳创拳初期,只在本门弟子中传授,密不外传。后来,由其弟子门人奉献于社会,方开始公开教传,备受众爱,年久不衰。由于其在技击、健身和艺术上都有很高的价值,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太极拳优秀套路,不愧为吉林武乡的文化瑰宝。

双翼太极拳冲出原有拳架中有正式而无反式,有左式而无右式,或有右式而无左式的单式旧框。他以杨氏大架为基础,取其精华,博采多家之长,创编出此套技艺全面充盈,走架曲折圆活、行拳四面八方,拳套缜密连贯,攻防意识鲜明,全满均衡锻炼的双翼太极拳

双翼太极拳特点:招式颇多,拳架对称,左右齐开,运作连环,活步走架,进退相随。

双翼太极拳不但很好的发扬了杨氏太极拳轻松,柔和圆活自然,连绵不断的风格,还充分体现了心静用意,意领身随,独具特点的基本要求。此外,还吸收了陈式拳的肘法和运势快慢相间;孙式拳的进退相随,动作灵活以及八卦掌、形意拳等诸家之长,拳架有高、中、低之分。拳套慢练如行功,快打如长拳。拳法极为丰富。

打完一趟双翼太极拳,可使演练者动作和顺,轻盈自然,生动活泼,浑然一体,趣味无穷,既或演练多年者,也会有其拳意揣摸不透,追求不尽之感。它使你一旦拥有定会百练不厌、如获至宝,永享其乐。即使是欣赏者也会从那形如沉鱼落雁,势如秋风落叶,情同松江流水的无声艺术中得以调养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

双翼太极拳特征:

  两脚自然立,起势位居中;体侧半圆起,回落立圆收。

  基本势五十,反手三十一;拳套分六段,四面八方转。

  双翼对称体,势势组合连;活步粘随进,引手化拿发。

明谓八十一,暗势套五十;双翼此特征,明者足先登。

双翼太极拳主要在东北吉林市流传。

现主要传人有:

孙文海——双翼太极拳传人。

马文秀——双翼太极拳传人。

 

⒀太极元功拳——亦称太极元功,始创于何人?至今尚未得知,过去秘不外传。只凭父辈口授,知晓于下:其传自清朝北京公爷:陈公爷(陈为已知的第一代),陈传授李殿荣(河北赵北口人,清官吏,为第二代)。李先师曾保镕海钦差大人南巡,归京后,被誉为京东四李快手李与单刀李(存义)齐名。后告老还乡教拳以慰余年,将太极元功拳术传授给张克宽、陈宝珂等数人。张克宽师爷(河北十二联赵北口人),曾参加义和团,失败后流落东北吉林市,与常振山结识,常振山幼禀家传,习练六合门,形势门功夫,教徒常晋卿(其子)、常宝玉(字焕章)、常宝珍三人。结识张克宽后,将三人拜归张门下学习太极元功。数年后张又收韩荫甫等人为徒。50年代后,三常氏相继收赵吉祥、常占兴、王敬琪、詹伯忠、张德学、周福连等数十人,教授太极元功形势门、器械等。韩先后收韩俊臣、尹库等人教授太极元功单操法(后被韩改名为禅拳)。时至今日,使太极元功一门在吉林市生根,开花,结果。
    
常占兴,生于1945年,常宝珍之子,太极元功第五代传人。少年即随常晋卿、常宝玉、常宝珍三人练太极元功形势门、套路、器械等二十几种。至今习练五十多年,长年不辍,从不保留,乐于教人,可亲可敬。为使太极元功这一已被定为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功法得以传承做出贡献。

    此拳以太极冠名称之首,是为了开宗明义,让人们知道本拳属太极系,是以太极哲理为指导思想的拳种。之一字有元始,最早之意。在本名称中主要是指人身赖以化生的先天三宝,即元精、元气、元神。元者,本来之物也。在人谓之元精、元气、元神。以纯一不杂为精,融通血脉为气、虚灵、内蕴,三者一,一者三也。人未有此身,先有此物,有了此物后,才无形生形,无质生质。人若离开此物,谈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增智增能便是空话。字的含义即是功夫字的含义即武术或武艺。综上言所述本拳以太极元功命名,是为了使人们更明确本拳是以太极阴阳哲理为指导思想,从人身之三宝元精、元气、元神入手进行修炼,强化内攻修为的一门武术拳种。
    “
太极元功要求学练者要认真学习研究太极阴阳论哲理,用太极哲理来指导自己的学拳实践。通过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化虚。整个性命双修的过程,先使自己在形、神、意、气、劲等各个方面都符合太极哲理的要求;进而把自己修炼成一个阴阳相济、互为其根、圆转自如、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统一协调的整体;最后使自己精满”“气足”“神全”“三宝合一,由后天返还先天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

从张师爷克宽所传201式中,共有单式138个,每式均有歌决,充分体现了古人对每式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方法,为后人留下宝贵财富,从单式来看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如有:
    1
、 十二形:龙形、虎形、狮形、羊形、猴形、马形、猿形、鹤形、蛇形、鹰形、鸡形、猫形;
    2
、 九肘:缩肘、逛肘、抗肘、架肘、坠肘、滚肘、捌肘、螺丝盘肘、合肘;
    3
、 十二锤:燕子投井头一锤、触锤、观锤、单(双)撞锤、支锤、肘上(下)锤、钻锤、急三锤、截锤、通天锤、击裆锤、搬锤;
    4
、 走圈九式:云盘手、磨盘手、羊形、龙形、扶手、鹰熊独立、二马分鬃、框手、鹰爪手;
    5
、 绕步九式:黄莺掐嗉、抗枪、贯耳锤、虎扑子、扶手、拨弄鼓、劈挂、双撞掌、履手;
    6
、 四六步九式:单(双)撞掌、肘上(下)锤、撩阴掌、挤肘(也叫邋遢步)、拈手、单挑手、扑面掌、靠山、单(双)撞锤;
    7
、 四门九式:四门转肘、四门蹬脚、拈手四门、蝴蝶腿四门、柔球四门、穿棱四门、抱球四门、担山四门、羊形四门;
    8
、 龙盘柱九式:枯树盘根、穿心掌、云手双划、懒驴坐疆、外桩腿、缠腰蛇、顶心肘、螺丝盘肘、抄腿抱球;
    9
、 十大古人:①王祥卧鱼(王祥卧冰求鱼孝母)、②提蓝(八仙中韩湘子提蓝装十大名山)、③举鼎(汉西楚霸王力举千斤鼎)、④二郎担山
    
(传说杨二郎担山赶日)、⑤白猿献桃(神话中,小白猿献桃祝寿)、⑥拨弄鼓(二十四孝中老少子)、⑦并肩王(宋太祖赵匡胤封郑子明为一
    
字并肩王)、⑧玉女穿梭(织女神梭织出满天云霞)、⑨对背(袁天罡、李淳风背对背,一阴一阳推出八自栽,留下推背图)、⑩打虎式(赵公明)等十大古人的传说故事。

体系完整 别具一格
    “
太极元功以太极理论为指导,以阴阳为理、环形为用、套路完整、衔接自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拳式古朴自然。无论是张克宽的201式,还是后来的282式、330 式,动作姿式都源自张所传138个单式。拳路风格一以贯之,与其它门派都有明显的区别,具有其自己的风格特点。
     1
、 它是一种静动气功相结合,静气养心、调理五脏、强身健体的好拳术。在套路中。有以12形中的式子姿势做静气功及站柱,静气养心、通经
    
易筋,如无极式虎形鹰形等。更有通过拦、挤、缠、抖、拓、化、园等姿势来做动气功。达到强筋健骨,消除百病之功效。在
    
体系上,有套路,有单操法,有拳经,有歌决,有拳术、有器械、有桩功、静动功,自成体系。在劲路上,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功法完整,古
    
朴自然。
     2
、 手法步法,身法独特太极元功对手法、步法、身法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形成自己的特点:它取自太极的阴阳之理,采纳天、地、人
    
之精髓,所以整个套路都是左右式、阴阳式、龙形虎步式、上下相顾、快慢相间、刚柔相济、内外双修、一手一环、阴阳一太极也。
    
A)手型的特点
    “
太极元功要求手掌:手指自然分开,蓄力于掌心,达于指尖。要四指握于掌心,拇指放在食指与中指上面,腕与小臂成一线,
    “
四指指尖并拢,拇指放于中指无名指处。
    
手法七字歌决:穿划合履挤按搂,劈掤点打闪化按,
                  
采挒肘靠搓拿转,截拦托法环中求,
                  
勾挂针踢捆蹬踹,接弹撑蹉用无疑,
                  
欲求元功真手法,阴阳劲上下苦功。
    
B)步型的特点
    
马步:切记裆要方,两脚平行目前方,膝盖垂直对脚尖,挺胸塌腰头顶坛,心静神舒功自长;
    
弓步:两足两条线平行,宽度距离一扎间,前腿弓后腿绷,重心挺胸不偏倚,进退化转任方便;
    
虎步:两脚斜平45度,一前一后一肩宽,后腿重要73分,挺胸收臀目前方,虚虚实实把敌观;
    
龙盘步:前脚外横后腿屈,前腿垂直不偏倚,后膝顺搭前脚跟,身直松腰腋夹球,好似胶龙盘柱间。
    
此外还有虚步、鸡丁步、扑步、跳步、针步等步形,但虎步、龙盘步二种步型是太极元功特有步型。
    
C)步法的特点
    
玉环步走法:身体微蹲横踢腿,前脚落地后脚踢,步横接招好处多,一步一踢向前方。
    
太极步走法:两脚斜向圆心迈,蹲身坐跨面圆心,前后左右随心转,脚走手活擒敌灵。
    
四门转走法:四门转走真灵活,不受场地之限制,四门八挂九宫走,随心所欲我为佳。
    
四六步走法:四六步法最方便,前脚迈出后脚跟,四六六四随心变,蹲身作胯向前冲。
    
绕步走法:斜迈一脚另腿上,缩肩缩腰松胯关,手随臂走向前方,左右周旋任我行。
    
D)身形身法的特点
    
头要正直似顶罈,脊椎笔直腰不弯,吊裆拔背收臀部,百会会阴一线串,舌舐上额口生津,
    
眼光炯炯随手转,收腹含胸空如野,三尖相对不倚偏,沉肩坠肘松关节,似松非松神气满。
    
劲发于腰顺脊走。掌心吐劲指自然。迈步轻灵猫捕鼠。脚趾抓地稳如山。收发要用吐纳法。
    
式式环形有曲弯。刚柔快慢成一体。内外统一听调遣。神贯于顶闻八方。气沉丹田腹松满,
    
意领气随达四梢,击拨健身功无边。
    
E)拳式的特点
    
太极元功在拳式上以环形为主,它通过头、肩、肘、腕、手、腰、膝、胯、腿、脚的正平、立侧、斜、单双套、循、带吊托、交叉、亮反、上下
    
柔、缠“8”字等环形动作来体现手法、身法和技法。
    
有歌曰:太极阴阳宇中理,招法心身处处安,上下左右与大小,横竖正斜要灵活,环环相续永无尽,真环无形在心田。
    
F)劲路上的特点
    
太极元功它不同于其它拳种,而在劲路上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即有形断势不断,又有势完时的发力点,使每势力达一处。加之身法步法的多
    
变。整套下来变化多端,既全面锻炼身体又使劲路畅通。不会气喘吁吁。显示了太极元功别俱一格的运动风格和劲路特点。
    
G)单操法的演练是太极元功的又一最大特点
    
所谓单操法即是套路中的任何一式都可拿出来单独演练,反复演练达到会使、会用、会防、会击,它可以配合步法、四门、八卦、九宫的走法,
    
步行圆、手划圆、身运圆,自己假设对手,随心所欲进招接招不受场地、方向和原套路的限制,增长随机应变的能力,提高自身技击的水平。它
    
也可两人或多人同时技击演练。以二人比手为例:可采用四门转走和太极圈的步法,一人进一人防,在走的过程中过招比招、进招防招,练灵活、练招式、练心眼、练技巧。 

太极元功拳主要在东北吉林市流传。

现主要传人有:

尹库——太极元功拳传人。

张德学——太极元功拳传人。

丁翠兰——太极元功拳传人。

王利辉——太极元功拳传人。

 

3.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传说创自岳飞,集成于明末姬隆丰,乃定名心意六合拳。岳飞创此拳名名曰:意拳。姬隆丰名宏,字际,号龙风。山西蒲州诸冯人氏,弃家访道于终南遇异人,授武穆拳书,归乃参悟多年,集而成之。称心意六合拳。传河南马学礼.陕西曹继武,子姬寿及南山郑氏者(名不传)。曹继武传山西戴龙邦,戴传河北李洛能,李洛能因感心意六合拳称呼与理解皆不便,于是改心意六合拳为形意拳。其徒郭云深又增加十形为十二形,或称五形拳。今流传山西、河北之形意拳,源出于此。河南马学礼保持心意六合拳之原貌,呼心意门,代有传人,沿袭至今。武汉、蚌埠、上海皆由心意门。

  心愈六合拳习技体练之要求,拳谱中曰: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以此为六合。要求习技者达到此境地。鸡腿者谓趋踩之步;龙腰者谓转侧之身法;熊梆者谓挥臂虎虎有风;鹰捉者谓抓拿之疾狠如鹰攫食也;虎抱头者是肘不离肋,手不离腮也;雷声者,势如电闪,声如迅雷不及掩耳,先声夺人也。

心意六合拳练功十六法.拳谱曰:一寸,二践,三躜,四就,五夹,六合,七疾,八正,九经,十胫,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十六法贯穿于习艺者一体之中,有为外形之规矩,有为内意之会通。神形异济,内外贯通,精藏气蓄,其艺自精。

心意六合拳流行在河南、河北、山西、上海、北京、武汉等地。

现主要传人有:

冯志强——心意六合拳传人。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