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师道精神,提倡尊师重道的中华优良传统,提升教师使命感,铭记自己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坚定教育之路。2020年5月31日上午,谦德学校全体教师齐聚国旗和夫子像前,庄严肃立,共同进行“教师返校第一课——敬师礼”活动。
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一场敬师礼表达了为人师者、常存敬畏、欲人敬己、己先敬人的校风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做一名人民教师,要真正培养祖国的栋梁。谦德学校将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仅传授给每一个孩子知识与技能,更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给予每一个孩子正确的人生方向。
国歌响起,熟悉的旋律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里,老师们的眼里都含着泪水。2020年,开年不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祖国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疫。正因为祖国强有力的庇护和无数人的付出,如今的我们才能如期返工,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感谢我们强大的祖国!
每当人民遇到危难的时候,总会有默默无闻的英雄用血肉筑起一座长城,把平安留给人民,把危险留给自己。疫情期间,正值寒冬,无数的逆行者用艰苦卓绝的努力换来了今天的春暖大地,可是有的人却再也没能回来。正是他们的付出,我们才能站在这里。谦德学校的全体教师肃立,默哀,悼念我们逝去的英雄与所有疫情罹难者。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一句话““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是公元前549年,晋国执政范宣子向鲁国大夫叔孙豹请教何为“死而不朽”时叔孙豹的回答,后人总结为“三立”或“三不朽”。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赵建永曾结合当今时代的实际情况做过详细的解读,并发表在光明日报上,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载。
赵建永提到:三立把人生价值标准精确定位,使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融入无限的“大我”而获得精神永生,并成为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对后世影响深远。常有人以“三立”或“立三”为名,即取此意。历代英雄豪杰以不同方式唱响人生成功的这“三部曲”,共同谱写出华夏文明史,如周公、管子、孔子、孟子、张良、诸葛亮、唐太宗、范仲淹、王阳明等等。
孔子的一生可以说实践了“太上有立德”,他用自己的一生为人们树立了德行的榜样,开创了私立教育的先河,提倡并实践了“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思结合”、“学无常师”、“有教无类”、“述而不作”等教学思想,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所有教育从业者的榜样,更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文化人物。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人的一生,要想成功,最离不开的就是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只有敬师,才能够敬学。教师一生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成就他人,学生们的成就里都包含着老师们的辛苦。尊敬老师,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功课。
《师说》是韩愈的名篇,这篇文章是他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韩愈到国子监上任后,发现当时的主流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当时的知识分子也普遍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作者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心中的这种羞于求师、不愿为师的观念。
恰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谦德学校全体教师更要坚定最初从事教育行业的初心,传承尊师重道的传统,践行教师的职责,坚守最初的选择。用自己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为孩子们诠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含义。诚意、正心、笃行、尚学,做一名真正有品德、有格局、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民教师,为人民为祖国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