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文学家园 > 散随评杂 > 有书房的地方,就该有一尊孔子像
有书房的地方,就该有一尊孔子像
当代儒学网   2015-07-10 02:27:30 作者:常强 来源:齐鲁晚报 文字大小:[][][]

 

    在中国,许多从事商业经营的场所,往往都在显眼的位置供奉一尊关公像。关公,生前乃汉末武将,后世以其忠义气节和神威远镇,尊奉为“武财神”。商家供奉关公像,一方面用于宣扬财自道生、利缘义取的价值主张,另一方面也期待获得关公的护佑,在心灵上得到慰藉。

    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的阅读史。同样,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和文化认同的培育,也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与传播史。

    中国自古便是重视文教的国度,书房是文化传承的最基层载体,是微型的书院。就像商铺供奉关公像一样,每个中国人的书房,也应供奉一尊“文圣”、“先师”孔子的雕像。

    如果说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地,那么,书房就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高地。今天,快速的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使得四合院逐渐走进人的记忆,楼房已成为最主要的民居形式。一座完备的套房,通常包括客厅、餐厅、卧室、厨房、书房等功能性隔间,其中,唯有书房,负责提供精神食粮、陶冶意趣情操、抚慰心灵创伤、警示精进有为。

    明代大臣于谦有诗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两眼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可见,人的心灵之宁谧高洁,全赖书卷气之滋养。搜检一些名人书房,从其命名,即可窥得主人的个性和品格。

    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诚斋”,以“诚”自勉;陆游有“学老庵”,励志活到老学到老;清代诗人舒位有“瓶水斋”,自谦学问之少;清代学者黄宗羲有“惜字庵”,取义惜字如金,为文力求简练;现代画家李可染有“师牛堂”,用以赞美奉献;当代学者许嘉璐有“日读一卷书屋”,勉励自己多读书……

    最有名的书房名,或许当数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了。当初,为积累素材,蒲松龄常设烟、茶水在路边,供人免费享用,只为聆听他人聊天,其书故名《聊斋志异》。

    书房名,其实就是文人墨客为自己起的另一个名字,彰显着主人的文化主张、生活志趣、价值追求。

    唯有走进书房,才能最终走进智者的心房。书房乃最高端的“交际客厅”,它让人的心灵得以自由“穿越”,走近一切对你的成长进步有益之人,不论他生在哪朝哪代、身处何地何方。对于俗世中的我们,与其喝出脂肪肝去结交狐朋狗友、在各种新兴交互平台中精神奕奕,倒不如把时间节省下来,在书房里为自己充充电。

    其实,书房本身也是一个道场。中国人的道场,理当有自己的精神偶像,最合适的候选人,自然就是中国文化的泰山北斗—孔子。

    孔子的学说,上可参与国家主流话语体系的建构,下可凭“日用而不知”的姿态融入民族文化心理之中。孔子的最成功之处还是在他的教育上。

    当初他带着弟子到达仪地,接见了仪地长官后,这位长官道:“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据文献记载,“铎”源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之乐器。以木为舌者称“木铎”,用以宣布政令;以金为舌者称金铎,用以沙场调兵。以孔子为“木铎”,意即他将受天命肩负起兴盛文教之使命。

    孔子教会中国人以阳光积极的态度去生活、去学习、去实现自身价值。在他的话语体系里,梦想不仅是用来追求的,更是可以实现的。他教人如何去辨别、如何去取舍、如何去包容。他还把交朋友看做一种纯洁简单的事情,与利益无关,却与道德、学识紧密相连。

    经学名家爱新觉罗·毓鋆曾说:“读书著作与行事,和则智,分则愚。”服务于读书著作乃书房之本职,而孔子的学说理论则倡导“知行合一”,把“文行忠信”与“洒扫进退”结合起来,由此,书房方可完成由供应信息到筛选知识到提炼智慧的价值飞跃。

    所以,把孔子像供奉在书房中,就能营造一个充盈着正能量的道场,这不是迷信,也绝非独尊。孔子如一盏明灯,照亮你前行的道路,他会时刻提醒你,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