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儒学网 2014-10-09 00:36:17 作者:严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文字大小:[大][中][小] |
近段时间以来,儒学教育的社会探索在持续推进。上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发表讲话,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提出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令儒学教育的推动者和一些以儒学传统闻名于世的地区深受鼓舞。近日,曲阜提出推动百姓儒学工程的计划,要在全市四百多个村推行一村一儒家讲师、一座儒学书屋、一台儒学新剧,一家一箴儒学家训,力争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景象。
曲阜已在10个村庄试点儒学教育。课堂上,儒学教师以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将孝敬老人、邻里和睦等主题教授给村民,让他们轻松掌握儒学经典。最近一段时间,也有著名儒学学者把儒学经典送到工地。其实,在新世纪以来,传统经典教育尤其是儒学教育已经是各种企业家培训项目(包括MBA教育)的重要课程,社会性的儒学教育一直处于持续升温的状态。把儒学教育更有意识、更有力地向社会基层拓展,则是最近一两年来的重要变化。孔子故乡山东近年即利用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开设尼山书院,作为儒学教育向基层社会扩展的基地。
众所周知,近二十余年持续的城镇化进程,使得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成为许多乡村主要居住者,这些乡村日益凋敝,公共文化建设举步维艰。将儒学教育带入乡村的努力,自然会为基层文化建设增添一股有生力量。在三十余年前,中国农村或工厂曾普遍存在各种农民夜校、工人夜校,曾为提高基层群众的识字率和减少文盲,做出重要贡献。后来随着义务教育的展开,这些夜校也慢慢消失了。今天重提乡村基层文化建设,包括将儒学教育带入基层,针对的还不只是提高识字率(大多数农村居民都接受过一定教育),而是试图重新活跃乡村文化生活,为乡村伦理建设提供养分。 不过,儒学教育走向乡村,也会面临与此前各种基层文化建设努力同样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如何引导基层农民和工人面对全球化与市场化潮流中乡村凋敝的现实状况。对于在城市或城镇生活的农民工群体而言,社会分化和不平等状况已是一种日常生活体验。对于留守农村居民而言,社会分化也逐渐成为身边习见的现象,在土地使用权流转日益频繁、各种资本下乡的路径越拓越广之后尤其如此。
目前针对这一状况,儒学教育内部正在发生分化。一种看法侧重于认为,儒学教育需要直面目前社会分化和不平等的现实状况,并提供不同程度改变现有状况的思想资源,这就需要儒学教育与农村再建设、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有所配合和互动。批评者则认为,这些努力未必是儒学经典本来的意思,最终也并不能改变不平等的状况。这些不同意见的并存和争论,是目前儒学教育走向基层的进程中值得注意的方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