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文学家园 > 散随评杂 > 崇德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崇德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当代儒学网   2014-09-19 00:43:01 作者: 来源:吉林日报  文字大小:[][][]

 

   《论语》也可以说是道德论。孔子讲“崇德”、“修德”、“德治”,重视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把德行作为传授弟子的重要学科之一,企盼形成社会道德体系。

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重视道德的价值观念。子张问崇德,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颜渊》)、“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杀身以成仁”(《卫灵公》)。孔子把德阐发为儒家伦理范畴,内容包括仁、义、孝、悌、忠、恕、让、信、中庸,统称为道德、品德。“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不培养品德、不修学问、不行义、不行善,是孔子最大的忧虑。孔子之忧不也是今天社会之忧吗!“君子怀德”,“君子怀刑”。孔子主张君子修德,讲道德信念,重视道德行为,提高道德品质,提升道德境界。孔子对道德的呼唤,对君子的期盼,不也是今天社会的呼唤和期盼吗!颜回是孔子评价最多、评价最高的人。孔子赞扬他长久不违仁德,安贫乐道,好学不倦,善于思索,践行仁德,成为德行典范,是个有修养的君子儒。孔子从仁德、君子、贤才三个方面,树立了颜回的三维形象,载入史册,成为后世楷模。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就已出现,原指世袭贵族,“谓大夫以上。”《论语》中的君子用词,是指有道德的人,是孔子推崇的理想人格,是与小人相对的用语,我们既不能把君子理解为旧意的官,也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人。孔子立君子之象,以尽仁德之意,用今天的话说,君子是道德的形象代言人,是践行道德的楷模。《论语》中“君子”一词有106处,仅比“仁”字少3处,可见重要。孔子论君子是多方面的。一是君子以义为质,以礼为自己行为准则。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君子博学,守纪、谦虚、诚实地对待事业。二是君子可贵的品质,是时时处处践行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孔子阐发富与贵或贫与贱,君子要正确面对,要用正确的方法去接受或摆脱,就是在困境和颠沛流离时,一定要和仁德同在。三是君子重原则讲道义,关心国家大事。“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又曰:“贫而乐,富而好礼”(《学而》)。孔子强调义以为上,君子不怕困境和逆境,崇义贬利,淡泊名利,以实现智、仁、勇三方面达到德行标准。四是君子具有高尚的政治品质和刚强的毅力。孔子弟子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又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君子讲气节,面临国家安危存亡危难关头,不屈服,不动摇,以天下为己任,到死方休的理想。五是君子以德报德,成人之美。“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用正直回报怨恨,拿恩惠来酬答恩惠,说明孔子德怨分明,公平正直的德行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不忧不惧”(《颜渊》)。孔子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孔子仁者爱人、与人为善的思想,胸怀坦荡,君子的精神状态,积极上进,又不忧不惧,心怀道德又端庄安详。六是君子修德,克己为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又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孔子倡导言语谨慎,工作勤劳快捷。“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尧曰》)。孔子求仁义而不贪、安泰而不骄傲,威严而不凶猛等观点都是对君子勤勉、克己为民的要求。七是君子要严肃对待缺点,认真改正过错。孔子弟子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子贡认为君子的过错,像日食月食一样,圆缺是不可避免的,犯错误人们都看得到,改正错误人们都仰望着他。子贡告诫人们要正确对待错误,正确对待群众,珍惜自己的名声,勇于克服错误。八是修己以安百姓,是君子安身立命之本。“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不知信,无以知人也”(《尧曰》)。孔子认为知命、知礼、知人是君子安身立命之本,是为人处世之要。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修己已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树仁德、修己以成君子是孔子仁学思想的目的。孔子从各方面规定了君子理想人格应有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使君子养成学,具有认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九是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孔子主张以其仁礼同一学说,协和各种意见,达到不同事物之间统一平衡,不追求事物绝对等同。弟子有若把孔子尚和思想概括为“和为贵”。孔子处世行事中注重“和而不同”,反对无原则的调和。孔子和为贵的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意义重大。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北大讲话中指出,“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个讲话,把中华传统道德转化为时代的表述,把公民道德上升为国家意志,凝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大德观今后有许多事要做,我思考紧迫的有三。一是崇德尚群,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修己是个人的德,尚群是大德,个体是小我,群体是大我,群体就是公。孔子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的理想和胸怀,尚群就是尊重他人人格,维护公众利益,倡导先人后己,先公后私。以维护整体利益,民族利益,培养合群美德,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二是崇德尚俭,节俭养德,为民服务。“政在节财”、“政要端正”,“政要民信”,“节用爱人”都是孔子的主张,都是大德。节俭也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德行修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党的“八项规定”到反对“四风”,人民群众拍手叫好,但移风易俗,除旧习树新规任务艰巨。需要领导带头,全民参与,形成人人节俭,自律养德的良好风尚。三是崇德尚廉,修君子之德,勤政为民。“为政明德”,“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都是孔子的政治智慧,是以德治国的思想。关键是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君子之德,更要有官德,要陶冶情操,完善优秀品格,培养浩然正气,拒腐防变,力行于仁,提高思想境界,全心全意,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官风正,民风纯,事业兴,中国梦才能更加辉煌。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