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儒学网 2020-06-07 01:16:22 作者:傅存德 来源:齐鲁壹点 文字大小:[大][中][小] |
人从刚诞生起,就开始了成长和衰老同时进行的过程。前半生成长明显,而衰老不明显。后半生则衰老明显,而成长不明显了。这是很正常的自然规律,是任何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谁也不能避免,但其变化的速度却是可以改变的。调控的开关就在于人的心情。所以说“身老不可怕,心老才可怕”。身老无非是“耳聋了,眼瞎了,腿脚不灵便了”,那就少听少看,凡事做慢些。但还可以活着,享受生活的乐趣,而心老了,则会加快走向死亡。
有句俗话叫“哀莫大于心死”。如果老年人早早地就认为自己已经老了,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来,觉得这也不行了,那也不行了,有点小病小灾就害怕,觉得大限快到了,思想上先悲观起来,怎么能不衰老得快? 人活“精、气、神”,只要保持心不老,对生活充满乐趣,充满欲望,乐观向上,就能使身体的生理技能获得积极向上的暗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而每天生活在悲观失望、抑郁苦闷的心态中,则人体器官会获得负面的暗示,会加快退化衰老。
要使我们的身体器官获得积极的暗示,就必须不断激发潜藏在我们心底的童心童趣,对所有新事物都要有好奇心,具有求知欲。现在有一种说法,说好奇心、求知欲的高低,是判断心理年龄高低的试金石。好奇心、求知欲越高的人,其心理年龄越年轻。为什么我们要提倡老有所学?就是因为在老有所学、与时俱进的过程中,能激活身体的生命力,使人不容易衰老。大家除了可以多开展算题、猜谜等动脑筋的活动外,也可以试着写点文章,这也是一项很好的活动。要写文章,就要勤观察,勤思考,谋篇布局,论点论据,阐述道理,无形中就锻炼了大脑,促进你思考。让你的心变年轻。通过写文章,不但可以练习文字输入技术,也可以锻炼观察思考能力,提高对生活的信心。
有的朋友不肯写东西,并非不能写,而是不愿写,是思想上发懒。通过开展庆祝群生日笔会活动,证明了绝大多数群友都能写。要知道,越勤于动脑,才能越延缓衰老。
实践将证明,只要我们正确利用好开展老年群聊这个能激发童心童趣的养生利器,就能让我们天天生活在愉悦快乐之中。天天有探索,天天有追求,我们的大脑就不会老,我们的心就不会老,不老的心就会帮助我们返老还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