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文庙书院 > 天下文庙 > 文庙守护人一家三代人的坚守
文庙守护人一家三代人的坚守
当代儒学网   2014-09-23 05:55:46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今天起,“品味千年墨韵”少儿书法作品展在文庙明伦堂举行,百余幅青少年书画作品以飨观众,由此也拉开了双塔街道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系列活动的序幕。自2006年起,双塔街道已举办过六届祭孔文化活动。去年,“祭祀孔子诞辰大典”更是成功入选第六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了文化双塔又一张亮丽名片。将于本月26日开展的祭孔活动,不仅是姑苏区成立后的首届祭孔活动,也是文庙大成殿2012年大修后的“处子秀”。与此同时,市区第一家社区层面的孔子学堂将正式成立,设在泗井巷市民会馆内的社区孔子学堂将面向社区居民、大中院校学生、机关干部等开展系列文化传承活动,专家学者将被请下讲台,请进社区。
  作为江南最大的文庙,苏州文庙古树参天、古碑林立,黄墙掩于绿荫、文脉隐于闹市。不曾冷清和荒芜。一个人,两个人,或三五成群,有的祭奠圣贤,有的寻根溯宗,有的感受人文气息,也有的祈求金榜题名……年年岁岁,绵延不绝。文脉需要传承,珍视、尊重、推崇文艺的精神和文明的修养应该被发扬。而活跃在双塔街道各个社区的书画、摄影、写作高手,更是在这片文化沃土上生根发芽,形成了街道崇文尚教的独特文化氛围。
   沧浪敬老院住着一位101岁高龄的老人,他叫濮全福,还有个特殊的身份:文庙守护人。而濮家和文庙的渊源已过百年,从濮老的父亲濮仁卿开始,父子孙三代人都成为了苏州文庙的守护人。
  1914年,濮全福出生在文庙,渐渐在这里长大。看着父亲以膜拜之心守护文庙,看着每年春秋两祭的盛大和虔诚,他对文庙的一草一木也都有深厚的感情。什么时候正式接过父亲的班成为文庙守护人,连他自己都说不清了,“这个缘分是从小就结下的,更是早已命中注定。”濮老说,他的大儿子因为也在文庙出生,从小帮着做事、长大,祖孙三代被认定为“三代看护人”,“这是我们整个家族的荣耀。”
  文庙俗称孔庙,因为孔夫子而享有特殊的地位。文庙与府学二而一,一而二。文庙在府学旁,大门在篦箕街(今新市路)。南边进口是黉门,至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再进入御道。之所以叫御道,是因为孔夫子与皇帝并肩,俗称“一字并肩王”。从黉门进去,过了棂星门是戟门,之后是大成殿,这是主体建筑,最后才是崇圣祠。
  濮老说,解放前,文庙的上级是吴县县政府,具体由教育局、民政局来管理。除了日常小事,到了春秋两季,各有一次大祭活动,十分隆重。每年的春祭、秋祭是最盛大的活动。凌晨5点“上朝”,用2只牛、17只羊、17只猪,牛一定要公牛。这些都由濮老的父亲带上“官谍”(俗称“护照”)提前去乡下采购,再用船由水路从盘门水门运进来,任何关卡不能阻拦。由官员在“省牲所”考察、审视牲口的胖瘦、分量,进行验收。入夜,宰杀牛羊猪,用大灶烧煮。这些都由专门的屠夫操作。同时布置香案、烛台与果品。杀猪后,除了祭祀所用,还有剩余,就由听差分头送各“关系户”,主要是地方士绅、社会名流和政府机关。
  如今,全国多地在开展不同类型的祭孔活动。而这次双塔街道的祭孔活动,将以“简化版”出现,更多体现文化的传承,通过经典诵读、书画展等活动,突出参与和交流,意在将祭奠的形式融入到对传统文化学习领会中。
   “孔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他又说:礼之用,和为贵。这不正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追求的真善美吗?”在今年双塔祭孔征文活动中,沧浪亭社区居民王俊以一篇《上善若水》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真善的赞美,探讨了传统文化对现代文明的意义。今年63岁的王俊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清华大学生,酷爱文学创作的他笔耕不辍,阅读、码字早已成为他的生活方式。颇具文艺气息的王俊还是社区的居民骨干,他说自己颇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力所能及投入社会,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最大,这才是真正的“风雅”。
  其实,在双塔街道辖区,像王俊这样的“风雅人”还有许多。比如:以子城会所为基地的歌舞活动中心、以泗井巷市民会馆为基地的戏曲活动中心、以定慧寺巷书画街为基地的书画活动中心、以五一广场和文庙广场为基地的健身文化活动中心,都能看到双塔人活跃的身影。与此同时,各类社区艺社汇聚了各类双塔达人,定慧寺书法艺社大家常来指导,钟楼京剧社把国粹唱响,而网师巷漫画小组以创作生动活泼的形象成为社区宣传的一支“奇兵”。还有小巷居民摄影、书画、剪报展聚集志同道合的居民,晒书节、交流笔会更让双塔书香满溢。
  而以传统文化为基石的现代创作也正在双塔蔚然兴起,街道“岁月如歌”艺术团自2008年成立以来,坚持以苏州本地的传统文化特色为创作灵感和元素,2011年以来,《阿爹阿婆笑哈哈》、《似水年华》、《卖花谣》等作品连续三年获得了市级群文创作奖。今年,他们又在进行新的创作,以苏州香山工匠作为创作主题和构思来源的舞蹈,将江南女子的秀美和香山工匠的阳刚巧妙糅和在一起,用艺术形态表现香山工匠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和文化内涵。
  目前,双塔辖区内有国家级控保建筑4处、省级控保建筑6处,市级控保建筑1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0个,传承人近40人。将这些传统文化精粹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是双塔人共同的探索。街道希望将每年的祭孔活动逐渐办成孔子文化节,社区也在大力开展各类传统文化传承活动。
  刚刚过去的暑假,多个社区团支部联合开展的“国学传承微体验”活动,就在辖区掀起了一股青少年国学风。一袭汉服,一架古琴、一杯绿茶,让平日里专注电脑游戏的孩子有了新的兴趣。今年初,公益组织明德堂进入二郎巷社区,将传统文化带进了普通居民家,这些都为国学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也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去年4月,德善书院在文庙府学崇圣祠内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经典少儿传习班、中华经典诵读、中外传统文化交流等为市民献上一道道文化大餐,沾着文庙千年文气,传统文化再次绽放出熠熠光辉。借着祭孔东风,双塔街道在泗井巷市民会馆开设的市区第一家社区孔子学堂也将正式对外开放,26日祭孔活动当天,苏州市职业大学蔡斌老师就将在社区孔子学堂讲授第一课“苏州儒学发展史”。十月份,儒学研究会的顾梅博士将在社区孔子学堂讲授古代礼仪在现代的意义;十一月,儒学研究会的夏老师将在社区孔子学堂讲授古今亲子教育。
  “传统文化给人的感觉有时候是高高在上的,因而难免有些曲高和寡。社区孔子学堂的设立,就是希望将传统文化变得‘亲民’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说起设立社区孔子学堂的初衷,双塔街道党工委书记王伟民希望让传统文化走下殿堂,也接接“地气”,沾点“烟火气”。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