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新闻中心 > 旧闻回眸 > 《中央日报》1929年5月6日血滴“孔子穿中山装”
《中央日报》1929年5月6日血滴“孔子穿中山装”
当代儒学网   2017-02-02 05:17:09 作者:小慧辑 来源:南都自媒体 文字大小:[][][]

 

搞运动是中国特色,而运动往往过火。在中山装国服运动中就出现了让孔子也穿中山装的过火现象:“浙江诸暨某校,悬挂孔子遗像,衣服作中山装。记得孔子曾经说过:‘麻冕,礼也……吾从众’。现在大家都穿中山装,根据服从多数的意义,那孔子自然有改穿中山装的必要呢!”(《中央日报》1929年5月6日血滴《孔子穿中山装》

孔子都要从众穿中山装了,一般需要讲求政治正确的国民党员、公务员,怎么能不穿呢?问题是,中山装缝制相对于传统布衫而言工艺要讲究不少,而且其用料为呢料,因而成了一种相当奢侈的服装。而国民党或许太穷或许太清廉,又不能将中山装财政保障地制服化,弄得好多小公务员为了穿上一身中山装,潜藏了一把一把鼻泪辛酸。《论语》1948年第154期皇父一的《定做中山装记》说:“佛要金装,人要中山装”,自己穿一身英国料的长衫,吵架都吵不过穿美国料中山装的同僚,而做一身中山装得二百一十万元法币,自己月薪才九十万元,最后没办法,只好把母亲卖掉祖屋给妻子治病的钱都拿出一大部分,才如愿以偿定做了一套像样的中山装。国民党的“人民日报”《中央日报》(1946年10月24日)竟也刊发《寒风处处催刀尺》的消息,反映为了穿中山装的辛酸不易:“一月薪津,半套中山装。”

中山装的风行,自然也成了段子的主题——日常报刊弹词的主角。著名报人熊伯鹏就写过一篇很好玩的小品文《只偷衣服未偷人》,说某君赊账制作了一套中山装,孰料被偷,便极大阵仗地请“福尔摩斯”帮助寻找。(熊伯鹏《糊涂博士弹词》,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有人偷潜辛酸,有人笑逐颜开。国民党这种资产阶级专政的运动的结果是,在坑了一大批小公务员小老百姓的同时,却发了一大批生产中山装的资本家,尤其是布料供应商。由于中山装原则上要用国货的限制,除了少数人士可穿或穿得起前述美国呢料的中山装外,绝大多数人穿的是国产呢料中山装,还称这种呢料为“中山呢”。据王培棠编《江苏省乡土志》记载,纺织名区江苏 1936年有102家棉纺织厂,产品皆以中山呢为主,远销全国各地。其他各地,如四川巴中、山东平度、广西桂林等的纺织工厂,也大量生产中山呢,河北省高阳县主要的纺织品就是中山呢(吴知《乡村织布工作的一个研究》,商务印书馆1936年)。各地报章也在大做中山呢的广告。如《申报》1928年3月3日有一则广告就称中山呢“质料坚固,鲜色齐备,极合裁制各项服装”。

前一阵子大家在说资本主义有好的资本主义和坏的资本主义之分,这种只能用呢料来做的中山装所造就的这种资本家占尽消费者便宜的资本主义,应该就是坏的权贵资本主义,这种坏的资本主义反过来也影响了中山装作为国服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布料做的中山装才可以人人得而穿之。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