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报导 > 学界发布儒学十大热点报告 马义与儒学关系引空前关注
学界发布儒学十大热点报告 马义与儒学关系引空前关注
当代儒学网   2015-10-08 13:33:23 作者:宋翠 来源:人民网济宁9月27日电 文字大小:[][][]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引起空前关注。”27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王学典发布《近年儒学研究十大热点报告》,会场并不时传来阵阵掌声。

    王学典教授表示,近年的儒学研究正发生深刻变动,显示出一系列特点,值得及时予以思考和归纳。对此,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和《文史哲》编辑部经过研究和总结联合发布十大热点报告。报告的主要观点有:

    一、中国共产党正面肯定儒学,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引起空前关注

    20世纪的中国是在反传统中度过的,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履职以来,先后就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发表一系列肯定性讲话。这些讲话着重从儒学资源出发,阐述对当代中国及世界问题的认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儒学的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

    二、陆台新儒家之争:不同进路的儒学研究如何共处?

    2015年初,彭湃新闻网发布题为“我不认同‘大陆新儒家’”的台湾儒家李明辉专访,矛头直指大陆正在出现的“政治儒学”,特别是“公羊派儒学”,认为其在学理上站不住脚。但因标题指向全体“大陆新儒家”,网帖一出,舆论哗然。

    三、“政治儒学”渐成气候,“新康有为主义”浮出水面

    因晚年倡立“孔教会”而一度饱受批判的康有为,2014年被重新界定为“返本开新”的标志性人物,学界于是出现了一股“重回康有为”、“新康有为主义”的思潮,“政治儒学”渐成气候。

    四、未来的人类社会如何组织:儒学与自由主义对话日趋深入

    贤能政治与选票政治、国家干预与自由市场、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三权分立与党的领导等方面的思想交锋,已成为当下国际政治思想界的重要议题。

    儒学能否获得世界性地位,成为国际思想界的主流之一,看来只能取决于它与西方占主流地位的自由主义深度对话的成效。

    五、大批专家走出书斋,民间儒学蓬勃发展

近年来,大批专家走出讲堂与书斋,投身社会和民间。他们推动的“乡村儒学”、“社区儒学”,以及各种形式的书院、读经班、国学班、夏令营等,如雨后春笋。

    六、汤一介、庞朴等世纪学人辞世,儒学研究的过渡时期终结

    近年来,刘起釪、姚奠中、宁可、来新夏、吴小如、方立天、田余庆等多位世纪学人陆续辞世,特别是汤一介、庞朴的逝去,意味着儒学研究史上一个特殊时代的结结。

    随着中国的崛起,在汤一介、庞朴等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人文学术的本土化转向,把儒学研究升华为普世性叙事,乃是时代赋予当今儒家学者的历史使命。

    七、中国哲学淡出美国顶尖哲学系,国际哲学学院年会则增设“中国哲学”专场

    随着活跃于70-80年代的老一辈中国哲学专家荣休,中国哲学研究已经淡出美国顶尖哲学系,儒学在国际哲学界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2015年9月16-19日,国际哲学学院(IIP)年会在北京召开,史无前例地增设了“中国哲学”专场。2018年,五年一届的世界哲学大会将在中国召开,颇具儒家底蕴的“学以成人”命题被选定为大会主题。

    这些异乎寻常的动向的出现,无疑将促进国际同行对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的理解与接纳。

    八、以十三经为代表的古籍西译更新换代,“文本批判”技术全面升级

    德国知名学者瓦格纳(Rudolf G. Wagner)则在其《王弼〈老子注〉研究》中文版序言里指出:西方的中国经典研究与翻译,在技术上与西方古典学仍有较大差距,国际汉学与哲学界理应在借鉴西方“文本批判”技术的基础上,推出堪与西方古希腊乃至圣经研究相匹配的、值得信赖的“批判性版本”。


    这一倡议正在得到回应,西方的儒典考订与编译技术开始全面升级。

    九、儒家德性伦理学已具声势,角色伦理学开始与之争锋

目前,从德性伦理学角度研读儒学经典,正渐渐成为国际上儒家哲学研究的主导模式。

   十、儒耶在对话中融合,波士顿学派引人瞩目。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