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报导 > 穿西服的孔子
穿西服的孔子
当代儒学网   2015-05-23 14:03:12 作者:愤世嫉俗 来源: 文字大小:[][][]

穿西装的孔子

穿西装的孔子

    不是孔子办私立学校(那时叫私塾)赚了大钱,孔子那个年代不高收费,干肉十条而已,况且孔子办教育也不是为了发财。孔子周游列国,也不是去做生意,推销商品的。孔子也不上央视的“百家讲坛”,怎么就西装革履了呢?

    但孔子西装革履地站在某时装公司大型的宣传画中,他身边还有那个骑青牛西去的老子,不知道他怎么又回来。如果老子出现在某汽车公司门前,他胯下的青牛会不会变成宝马?孔子和老子都从古代回来了,西装革履,孔子略为拘谨地将手放在身前,老子手插在西裤口袋中,一副老“古惑仔”的模样。

    《信息日报》报道,在南昌市北京东路上某服装公司门前,一幅大型的宣传画引得众多行人驻足观看。原来,这幅宣传画上的古代圣人——孔子和老子被穿上了西装,打上了领带,成了西装革履的时装模特。商家说,古代圣人成为时装模特,这是苦思冥想近一年的创意,他们就是想借古代圣人来宣传自己的服装品牌,他们其实不是在卖衣服,而是在卖精神和文化。

    商家说得振振有词:用孔子和老子形象来诠释中国文化,打造出男装西服品牌的文化内涵。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西装就是指“西式的”、“欧美的服装”,是舶来文化。现代的西服形成于19世纪中叶,距离孔子和老子那时代过去了两千多年了。如果让孔子穿汉服唐装,也会给人时空颠倒的荒诞感。商家让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和老子来宣传西方的西装文化(如果这也算是“文化”的话),恰恰是最没有文化的表现。他们所谓的创意,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把肉麻当有趣”。追根究底,不过是一种恶俗的商业炒作,是一种以恶搞来吸引大众眼球的行径罢了。

    按商家的“创意”推而广之:关羽应该乘坐宝马去温酒斩华雄,说不定他手中的酒是某个商家要推销的品牌;苏轼会穿着某个名牌的休闲服来到赤壁,说几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要买就买什么牌的衣服”之类的广告词;岳飞怒发冲冠,刚好可以为某种洗发水做广告,他抬望眼,说不定眼睛上多了一副眼睛,他仰天长啸,不提防就变成了脱口而出的广告词……

    这样的恶搞并不鲜见。美的品位被践踏,崇高的文化理念遭亵渎。宣传文化变成最没有文化的“反文化”,商家拿自己的手抽自己的脸,还以为自己长胖了呢。借尊重文化的名义来恶搞文化,进行恶俗的炒作,商家的用心瞎眼人都看得出来。其实商家不用这么欲盖弥彰地请来孔子和老子,直接让赵公元帅西装革履,做他们商品的模特算了。

    炒作就让商家去自己热闹去吧,我关心的是现在的流行文化中还有多少“穿西装的孔子”。就说最近的, 李白“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北京某博士却危言耸听地给李白戴上一顶牛仔帽:“大唐第一古惑仔。”在他笔下,李白吃软饭、打群架、混黑社会、梦想是在闹市拿刀砍人……李白穿上了牛仔服,活脱脱一个美国西部牛仔了。借还原一个真实的李白的名义,他肆意颠覆我们心中的诗仙形象。

    一位学者说,最可怜的人并非被打倒、被打败的人,而是像面团一样被任意揉捏的人。不幸,我们的孔夫子正是这样的人。更早一点,北京一位赚得盆满钵盈的女教授给孔子头发摩丝,让孔子穿上时下流行的休闲服,喝着星巴克咖啡含一根哈根达斯,在某个电视讲坛上向千百万观众兜售她勾兑的“心灵鸡汤”。一部《论语》经她唾沫的搅和,通俗倒是通俗了,也庸俗化了。很有营养的鸡块却丢弃了,孔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很时尚很有品位的“小资”。接着,超然物外的庄子也不幸免,也被穿上了“休闲服”,他鼓盆而歌的那个盆子也装满了鸡汤,然后装回大把的钞票。文化的功利贩卖,生产出所谓的“文化大餐”,还有剩下多少原汁原味的文化原料?难怪在她签名售书的现场,有人穿着上写着“孔子很生气,庄子很着急”的T恤抗议。

    在《学者走红秘籍》中,我这么说将中国文化功利化的现象:不要什么高头讲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随便舀一点,都可以兑上很多口水。你完全从时髦杂志上去粘贴一些浅薄的感悟,然后再那么天花乱坠一下,总有患偶像崇拜症的人把你的唾沫当作稀奇的珍珠,溅一点你的口水就觉得这是醍醐灌顶,从此懂得为人处世了。

    孔夫子的角色被一再揉捏、一再变形,他是否很生气?我不清楚,我能知道的就是孔子除了被套上各种时髦服装,他的表情还被随意修改。更早之前,上海的金峰,也就是那位因雕塑大奸贼秦桧站立塑像引起轩然大波的艺术家,用橡皮泥制成《孔子哭了!》雕像,像中的孔子满脸愁苦。金峰很有“创意”地用吹风机升高温度,并让约请的观众抹孔子的眼泪,孔子面部因之变得有点涕泗滂沱、“惨不忍睹”。某“国学辣妹”在国子监孔子碑前,大摆粉色艳丽装扮,摆出劈腿扭腰等造型,甚至连芙蓉姐姐的最令人作呕的“S造型”都用上了。辣妹宣称要“勾引”孔子,去慰藉他千年的寂寞。孔子若活到现代,看到自己“食色,性也”的名言变成辣妹勾引他的理由,看到自己“威而猛”“俨然人望而畏之”被篡改成“嬉皮士”,老人家该黯然神伤吧?

    从孔方的角度看待中国文化,文化自然就变形了,变成铜钱的形状。我们知道,在美国芝加哥文化中心,墙上一块匾牌上镶嵌着《论语》中的名句:“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美国纽约州还把孔子诞辰日928日定为2007年纽约州教师日。美国人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对外来的文化表现出容纳和敬仰,他们没有给孔子穿上西装或休闲服,最擅长调制心灵鸡汤的美国人更没有将《论语》勾兑成心灵鸡汤。但在孔子的故乡,中国古代文化大师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从商业炒作到文化贩卖,大师们被换上了各种服装,充当文化功利主义者手中的道具。一学者说现代一些人“对孔子也是食欲大于敬意”。都是用口,讲孔子和吃孔子界线常常分不清楚。孔子现在变成“被吃”文化的总代表,而“吃”他的,除了饕餮的商家,还有那些垂着涎水讲孔子的文化人。

    中国文化要与时俱进,这肯定没有错,但让孔子等大师穿时髦的西装、休闲服,做出种种被强加的表情,就匪夷所思了。文化的短视、庸俗主义、恶搞、肆意颠覆等,除了要吸引大众的眼球,更多的是要大师的金身上刮一些金屑。结果在金屑纷扬中,孔子们在文化的T型台上粉墨登场,展示各种时髦服装,摆出各种令人作呕的姿势,作出各种让人大跌眼镜的表情。落寞的孔子只能独自站在历史的暗处,他的愤怒和悲伤神情,却很少被人看见。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