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报导 > 《道德经》将原文全本讲解 传统文化教育要多一些耳闻目染
《道德经》将原文全本讲解 传统文化教育要多一些耳闻目染
当代儒学网   2015-06-01 00:33:13 作者:年巍 来源:长江日报 文字大小:[][][]

   

    据悉,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即将出版,预计今秋进入课堂,开展新课程实验。值得一提的是,在高二学习的《道德经》将原文全本讲解。国家级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小组秘书长张健表示,传统文化进入高考是必然趋势,课题组正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评价与试题类型研究”,探索传统文化怎样在高考中体现。

  传统热已有时日,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尝试,是当下人们继续关心的问题。弘扬经典与接续传统本无争议,具体方式则出现了各种尝试与讨论,这些年来,粗制滥造的国学培训,形式主义的诵读、背诗等等,一度让“国学”二字污名化,致使传统与现代被简单对立,往往变成了非此即彼的关系。惟其如此,传统文化引入基础教育,走进课堂,具体方式就需要好好掂量,至少绝不能搞形式主义。

  说起来,我们的教育体系确实需要好好思索一番:传统文化,用知识点、理论框架、分数评判根本无法捉摸,课堂里怎么去教?至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创建以来——不客气地说,至考试教育发达以来,我们早已摸不到那种“郁郁乎文哉”的古典氛围,一门课,不去勾选择题,如何教,怎么学,估计老师们要犯难。编发教材进行课堂教育,其实有很大考验。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将本民族国家的传统引入课堂,从国民身份到精神传统去塑造一代代学生的心智,是普遍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不外乎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文化进课堂,不稀奇。但正是这样的教育,很多时候,体现于言行的濡染,体现于心性的熏陶,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两个教育身份,更是两个心灵有直接沟通的人——这种教育可没有教学大纲。扪心而问,我们离这种教育方式有没有距离?

  传统进了课堂,就是民族精神谱系构建的开始。这是新课程试验,与其说是试验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好不好用,不如说是试验新的教育方式——是那种耳闻目染才能习得一门“学问”的教育方式。确切地说,是我们的教育体系要试验一种全新的“涵养”,传统的输入,确实需要摒弃很多功利化的考虑。

  目前看来,我们的教育界,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共识,即奠定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然而,教育前进的步伐着实不小,有很多教育思路需要变革。考虑传统文化在我国各个教育阶段中长期所处的状况,一步到位是困难的,从试验开始,也需要冷静的观察,切忌头脑发热。

  传统文化教育的本意,绝非只是给学生增添一门应试科目,传统文化本身也很难通过积极推广来“速成”。很大程度上,其实是教育百年树人功能的一个很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关乎一系列的价值追求和取向。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让现代人找到生活方式的文化依据,把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沉淀到一言一行中,这注定将是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考验着我们的决心与耐心。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