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报导 > 海峡两岸儒学交流的亲身体验与期待[台湾]
海峡两岸儒学交流的亲身体验与期待[台湾]
当代儒学网   2014-09-20 00:27:19 作者:董金裕 来源:中国孔子网 文字大小:[][][]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孔子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为回顾中国孔子基金会的历史,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儒学,促进中国孔子基金会更好的发展,我们特邀部分专家、学者和参加基金会工作的同仁撰写有关文章,在本网站陆续刊登,以飨读者。

    中国孔子基金会成立迄今即将届满30年,《论语.子路》记载「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古人以30年为一世,上引文句意指圣王历经30年的教化,才能兴起仁德,形成良风美俗。中国孔子基金会能在儒学遭受严重误解及抨击之后,毅然以拨乱反正之姿,起而倡导儒学,经过30年的努力,将儒学的精要,既进行深入的研究,又普及到社会,推广至海外,成果有目共睹。眼看其成长、茁壮,在感佩之余,谨将30年来我参与海峡两岸儒学交流活动的所见所闻,述之于后,既可见此种活动的日趋密切而且卓具成效,尤可看出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更期许我们大家再接再厉,使儒学益加宏扬,以发挥其助人济世的应有功能。

    一、海峡两岸儒学研究者初见欢

    精研朱熹学,致力于整理弘扬朱熹学,有「海东朱子」美称的韩国李朝大儒李滉(1501~1570,号退溪),对韩国的学术教化影响极为深远。其后人李东俊先生于事业有成之后,为发扬祖德,于20世纪末叶成立国际退溪学会,期能将退溪学传播至世界各地,为此先后在各国举办学术研讨会,邀请对退溪学有研究兴趣者参加。刚开始的几次会议,规模并不甚大,参加的人数很有限,台湾及大陆的学者受邀者并不多,尤其是大陆学者更属稀少。退溪学会的情形如此,其它国际学会的状况也很类似,两岸儒学研究者几乎没有什么接触的机会。

    1985年,世界博览会在日本筑波举办,国际退溪学会藉此机会,与筑波大学联合召开退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规模十分盛大,在受邀的学者中,以台湾及大陆的人数最多,双方皆将近20人,台湾方面有周何、何佑森、王苏、傅武光、董俊彦……等人,大陆方面有辛冠洁、张立文、贾顺先、陈来、李苏平……等人,另外还有几位外籍华裔学者,如美国的成中英、傅伟勋,澳大利亚的柳存仁等人。两岸学者在对对方抱有好奇的心理下,并经外籍华裔学者的牵线,遂有了初次大规模的接触。

    由于历史的因素,当时海峡两岸还处在相互对抗的状态下,负责主办会议的李东俊先生,以及筑波大学副校长高桥进先生,都很了解这种情况,所以将两岸学者安排在不同的饭店住宿。但是在会议开始的第一天,到了开幕式结束后的茶叙时间,两岸学者同时涌向摆放茶点之处,一开始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有点陌生却又有些熟悉,很快地就自然而然的相互交谈起来。虽然所谈的其实还很浮面,不过已经打破了僵局,大大的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第一天会议结束以后,台湾学者回到饭店,周何先生即向大家宣布,谓已与辛冠洁先生取得协议,两岸学者拟在第二天晚上聚会,获得大多数人赞同。因此到了第二天晚上,大陆学者便集体到台湾学者住宿的饭店,住在同饭店的华裔外籍学者也欣然出席。大家点了一些酒菜,便边喝边吃的天南地北聊了起来。从两岸生活的不同,到彼此学术研究路线的差异,……几乎无所不谈。话题虽然有轻松者,但也有严肃者,不过气氛始终融洽,两岸学者比较大规模的初次聚会,便在欢欣畅快的场面中展开了。大会的主办方在了解这种状况以后,遂请大陆学者于第三天移居台湾学者所住的饭店,更方便了随后几天两岸学者进一步的交流。

    二、欣闻中国孔子基金会成立并多次参与活动

    就在这次学术会议与大陆学者交流中,得知大陆已于1984年成立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历经文化大革命长达十年的批孔活动摧残后,大陆的有识之士能重新认识孔子思想所蕴含的道理,组织学术团体以研究并宏扬孔子思想,希冀对社会人心起积极的作用。作为一个儒学研究者,我当然是欣喜异常,并表示十分敬佩。大陆学者如山东大学孔令仁教授等,也很热心的向我介绍中国孔子基金会的成立宗旨、组织,以及已推动或即将进行的活动,让我对中国孔子基金会有了初步的认识,并留下良好印象。

    随后几年,中国孔子基金会即邀请我参加其所举办的一些活动,包括1989年举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4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规模非常盛大,广邀世界各国的儒学研究者参加,台湾学者与会的就多达二十余人。在北京饭店召开开幕式并举行分组研讨会以后,更组团前往曲阜拜谒孔庙,参与释奠典礼,又参观孔府、孔林。这是我第一次到曲阜,遍谒了三孔,心情可谓十分激动,印象也就特别深刻。接着在1990年到大连,参加孔子思想研讨会;同年,又到福建武夷山,参加纪念朱子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1991年,中国孔子基金会更邀请我推荐人选组团到曲阜,举行海峡两岸首次儒学讨论会,这次会议规模虽然不是很盛大,但与会者都是一时之选,论题也很集中,不管是论文的发表,或论文发表后的讨论,都十分热烈而深入。

    在纪念孔子诞辰254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由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学者,还有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学者的发动下,准备成立国际性的儒学联合团体。经过多次的讨论磋商,最后由大陆中国孔子基金会、台湾孔孟学会、韩国儒教学会、日本斯文会、香港孔圣堂、新加坡儒学会、美国夏威夷大学作为共同发起单位。我在孔孟学会理事长陈立夫先生的指示之下,代表孔孟学会参与了筹划工作,经常到北京开会,与作为发起单位之一的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有很多见面的机会,交换彼此举办活动的讯息。及至1994年,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中国孔子基金会的理事长和我皆先后被推举为副理事长,我因此与中国孔子基金会的历任理事长刘示范、刘蔚华、张树骅、梁国典、王大千等人建立起深厚交情,并且相互交流请益。

    三、两岸儒学研究者的频繁互动

    1994年,国际儒学联合会终于在大家的积极筹划下,于北京成立了。同年举行的纪念孔子诞辰254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即改由国际儒学联合会负责主办。随后的逢五、逢十纪念会,包括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2555年、2560年,以及今年将要举行的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皆由国际儒学联合会筹划。每次会议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规模极其盛大的开幕式,并在饭店召开分组研讨会后,转往曲阜参加孔子文化节。配合国际儒学联合会的成立,中国孔子基金会于1996年将会址从北京迁移到山东济南,在山东省政府的领导下,获得较多资源的挹注,对举办各种活动裨益甚大。每次逢五、逢十在曲阜的活动,都是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安排接待,亦即中国孔子基金会虽然不再负责主办这种重大活动,但仍然对活动作了很大的贡献。

    除了纪念孔子诞辰逢五、逢十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外,曲阜孔子研究院于2007年筹划举办世界儒学大会,并自次年起每年一次,连续举办六届,邀请世界各国学者参加,台湾学者也在邀请之列,两岸的儒学研究者又多了交流的机会。另外,国际儒学联合会又与孔孟学会协议,每年分别在北京及台北举办学术研讨会。这些会议,中国孔子基金会常派员参加,我也都躬逢其盛,与中国孔子基金会的同仁仍保持密切的连系。

    随着两岸关系的日益密切,尤其是开放直航以后,除了上述规模较大、举办较频繁的活动之外,两岸各学术团体或各大学校院也经常召开学术会议。尤其难得的是两岸学者的互动更扩展了范畴,除了举办学术研讨会,还应邀投稿到对方刊物或到对岸出版著作、到对方演讲或长期讲学、到对方举办各种展览、彼此交换教师及学生进行教与学、彼此合作编辑刊物或著作、……林林种种,方式极为多元。
经由频繁而多元的交流切磋,两岸儒学研究者在求同存异的大原则下,对于儒学皆抱有正面的看法 : 咸认为儒学对当代社会仍有很大的价值,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亟待我们传承并发扬光大。虽然两岸学者在某些观点上仍存有差异,但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其实这是必然的现象,不仅不会造成妨碍,反而因为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向,而收到集思广益之效,对于儒学的普及推广与深入研究都有所帮助,这正是两岸学术交流的意义所在。

    四、一位儒学研究者的三个愿望

    2013年9月底,我应邀到曲阜孔子研究院参加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负责主持开幕式结束后进行的学术演讲,借机表达了自己的三个愿望 : 1、希望祭孔大典的礼仪与历史接轨,以便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希望大陆的教师节由9月10日改为孔子诞辰纪念日9月28日,使此节日具有意义;3、希望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要排到正式课程中,期使民族文化能世代相传并且发扬光大。
    就第一点而言,目前各地孔庙虽然大多已经恢复祭孔,但据我所见或访察所知,往往各行其是,甚至因陋就简,在祭祀的仪节,以及所采音乐、舞蹈,还有祭器、祭品、……等方面都缺乏规范,无从显现庄严隆重的气氛,表达对至圣先师的崇高敬意。其实自孔子死后第二年开始祭孔以来,其礼仪大抵早在汉代已经奠定雏型,直到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皆承袭之,虽有因革损益,但是都保持基本精神不变,相沿已有两千多年。因此我们极有必要考察文献所载,参酌前代的制度,与历史接轨,订定共同遵循的规范。如此以相承两千多年的仪典,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乃理所当然之事。
    就第二点而言,以9月10日为教师节,并不具备何种深意。如能改以孔子诞辰纪念日9月28日为教师节,则一方面孔子曾有系统的整理了民族文化遗产,并传授给弟子,且加以宏扬,贡献甚伟。二方面孔子有教无类,开展了我国的平民教育,对于开发民智,启迪思想,成就极大。三方面时值九月底,开学已有一段时间,学校的步调已进入常轨,比较便于办理各项庆祝活动。有此三方面的优点,不论就文化、教育的意义,或实务上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都有其深刻的作用。故以孔子诞辰纪念日为教师节,确属再适切不过之举。
    就第三点而言,近年以来大陆掀起了国学热,这虽然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据我的观察所得,这种现象是否能持久?还有待考验。主要原因有二 : 一为缺乏系统的传授,二为国学师资良莠不齐。由于缺乏系统,往往东拼西凑,而且随顺主事者之所好选择教材,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掌握国学的真正精神。由于师资不整齐,是否正确传授国学知识?尤其是将国学的要义融入生活,以修己善群爱物,更令人质疑。因此必须将传统文化安排到正式课程之中,一方面可经由授课时数的保障,便于系统的传授;另方面师资可透过养成教育或培训,达到一定的水平。如此国学的传授才能日起有功,以收化民成习、敦本善俗的宏效。
    以上三个愿望,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针对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或全部拿出来宣扬,目的当然是希望早日达成。无奈个人的能力及影响有限,因此非常盼望从事儒学研究的个人及团体,尤其是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中国孔子基金会,还有诸如国际儒学联合会……等共同努力,以促成其事,谋求儒学的更进一步发展,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

   作者为台湾政治大学名誉教授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