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报导 > 北京中医学校原德育主任徐继福:古稀老人醉心儒学重做学生
北京中医学校原德育主任徐继福:古稀老人醉心儒学重做学生
当代儒学网   2014-02-13 02:28:29 作者:张丽 来源:中国当代儒学网 文字大小:[][][]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无疑,这是一种至高境界,通州就有这样一位古稀老人,每天对话孔孟,学而忘食、忘忧、忘老。
    年过七旬的徐继福曾是北京市中医学校的德育主任、高级讲师。一向深居简出的他,不喜烟酒,不爱热闹,醉心儒学的他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
    初见徐老,是在张家湾镇皇木厂村开办的国学大课堂上,他的旁征博引,循循善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堂课下来,“之乎者也”不再枯燥难懂,反倒令人听得意犹未尽。

    偶遇名人 潜心修学

    说起和儒学的缘分,还有一段小插曲。那是在2001年,徐继福参加了从通州走出去的中国文化界领导人、世界级文化名人高占祥的《人生宝典》一书发布会。会上,得知徐继福是唯一一个从通州来的人,高占祥就和他攀谈起来,谈及儒学的博大精深,令徐继福颇有触动。临别前,高占祥还为徐继福写下了“精耕自有丰收日,时光不负苦心人”两句话留作纪念。
    回家后,徐继福就开始捧着《孔子》研读,从此,已经年近花甲的徐继福对四书五经着了迷,工作之余潜心学习儒学。
    2003年,徐继福退休了,这下终于有了大把时间研究儒学。
    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退休后的徐继福比之前更忙,他把高占祥给他写的寄语摆在床头,每天起床头一件事,就是默诵这两句话,然后捧起厚厚的书,放声诵读。他边学边做笔记,每天都不忘写下心得体会。“我喜欢大声读书,这样注意力更集中,能更好的理解内涵。”徐继福如是说。
    何以忘忧?唯有孔孟!每天,徐继福至少坚持学习5个小时,除了春节那3天,全年无休。老伴直说:“当了41年老师还不够,退休了反而废寝忘食地读书,跟中邪了一般。”
   
    嚼头国学 传授孩子

    酒香不怕巷子深,书香更是胜酒香。虽然一直宅在家里读书,可徐继福研究儒学的事儿还是不胫而走。2009年,于家务中学大力推行国学教育,校长孟繁信特聘他为学校的国学顾问。
    给人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为了能胜任顾问一职,徐继福更加用心学习,希望将儒学传授给孩子们。如此一来,他学了《大学》,就写了“修身正心”;学了《论语》,写了“仁者之爱”;学了《孟子》,写了“浩然正气”;学了《诗经》,就写了“动之以情”。之后,徐继福又综合其中精髓完成了“北京精神”,这五大系列共写了8万多字,成了于家务中学每周国旗下一课的丰富素材。
    不仅如此,徐继福还在中医学校、北关中学、红旗技校等学校举办大型国学讲座,广泛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此举引起了区教委关工委的重视,徐继福被评为“五老先进个人”。

    书写体会 汇集成书

    “你瞧,都是写字写得!卧室里、阳台上都是他的书和笔记。”老伴指着徐老长了厚厚老茧的满手颇为心疼地说。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写作过程中,徐继福很多次握不住笔,有一次,他身体不舒服,后背上拔了十多个火罐,手腕上贴满了麝香虎骨膏,可他带着护腕依然坚持书写。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徐继福编写了《三字经人物志》、《学习弟子规浅析》、《四十八孝子》、《浅析千字文》等手稿大约20万字,不仅手上磨出了老茧,也磨出了近20篇学术论文。   
    说起读书的道理,徐继福感慨地说:“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读书的益处不言而喻。”去年底,他又有了新的目标,撰写《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学习笔记,并逐篇逐章进行注释,后面附上译文和学习体会。说写就写,徐继福目前已完成20册书稿,近90万字。
    “这些近100多万字的笔记浓缩了徐老这十多年的学习精华,便于后人学习和理解,是非常好的教材。”于家务中学校长孟繁信说。
   
    拒绝高薪 踏实做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徐继福当了一辈子教师,不但学识广博,更有着高尚的师德。

    随着国学热在全国各地快速兴起,也曾有人出高薪聘请徐继福出山授课,面对高薪酬的诱惑,他十分从容地拒绝了。“不敢说视金钱如粪土,可我教了一辈子书,总要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个称号。再说了,我学儒学,最重要的就是学‘做人’,如果我接受了所谓的‘高价’和商业授课行为,就没时间和精力去学校和社区免费讲学了,那我学习儒学也就没有意义了。”他笃定地说。

    徐继福研究儒学已经十多年,他却谦逊地说,学无止境,自己还是个门外汉。学习之余,徐继福也有自己的乐子,他精心撰写了“百仁图”、“百义图”、“百孝图”、“百礼图”等书法作品,不仅见于报端,也展示在于家务中学的橱窗里,让大家对儒学文化有了更多了解。

    记者短评

    与儒学经典相伴可忘忧
    有一条微博写道:“在中国,最努力的是孩子,每天有学不完的功课和特长;最进步的是老人,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心急火燎……”徐继福就是进步老人的生动典型。谈及幸福,徐老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就是幸福,再苦也不觉得苦。
    教了一辈子书,按理说,60岁退休就该颐养天年了,可年过七旬的徐老一年竟然坚持学习360多天,并非执著而已。
    何以忘忧,唯有与儒学经典相伴,这是徐老的心声。所以,他兢兢业业到处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乐此不疲。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徐老的一言一行让我重新理解了老师的含义。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