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新闻中心 > 旧闻回眸 > 风云际会世纪缘——孔德成塾师雪庐老人(一)
风云际会世纪缘——孔德成塾师雪庐老人(一)
当代儒学网   2013-02-20 00:37:20 作者:段炎平辑 来源:曲阜民间老学者供稿 文字大小:[][][]

  

  孔德成先生的塾師莊先生,名陔蘭,字心如,號春亭,晚年號春苔,今山東莒縣大店鎮人,生於清同治十一年(公元一八七三年)。逝世於公元一九四六年,享年七十四歲。先生學識淵博,文采飛揚,是著名詩人、書法家、國學大師,世尊稱:莊翰林、莊太史。晚年,被孔府禮聘為德成先生的塾師。

 

 莊先生從小聰穎,五歲入家塾,十七歲中秀才,三十二歲中進士(原名“阿蘭”,殿試時,被慈禧太后賜名為“陔蘭”),因文、筆俱佳,欽點為翰林院編修,誥封朝議大夫。公元一九0年,三十四歲的先生由清廷保送,赴日本法政大學留學,修法政專科,期間,秘密加入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兩年後,學成回國,任山東法政學堂監督。並積極參加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運動,是山東地區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先後還擔任過,山東巡撫孫寶琦的秘書,山東省民政長官公署總務廳長兼秘書長,山東圖書館館長,山東省議會議長,第二屆國會參議院議員等要職。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退出政界,五十三歲的先生,先後在北京、青島等地寺院,潛心修學佛法達六年。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回故鄉大店鎮隱居。時,莒縣剛從多年的軍閥、兵匪戰亂中安穩下來。縣長盧少泉欲重修《莒縣誌》,力請先生任總纂,先生欣然應許,“複聘君炳南、君召亭、君符德、君阿南,分襄厥事。”(盧少泉《重修莒志》序)。莊總纂及各分纂先生傾其全力,費時三載,這部堪稱“集莒地方誌之大成”的《重修莒志》終於編纂完稿,刊印成書。該志,上起周武王十三年,下迄民國二十年,“三千餘年之事,匯為一編”(莊太史《重修莒志》敘例)。全書體例完備,記敍詳實,“是研究莒文化和莒歷史的重要文獻,成為莒縣和莒南縣圖書館的鎮館之寶”(《曲阜歷史文物論叢·文史研究》),堪稱莒縣歷史上的盛事。民國二十五年,《重修莒志》編纂完成不久,先生應邀到孔府做客。孔府早已聞知莊翰林是一位學貫中外、道德、文章俱佳的賢才,即席盛邀莊先生留下任教。先生答應了孔府的邀請,但提出了三個任教條件:一是不取酬金,孔家只需承擔任教期間的衣食住行費用;二是自己不提請辭去,孔家不能辭退;三是想辭行時,孔家不能阻攔。求賢若渴的孔府當即應許。就這樣,已經六十四歲的先生,擔任了孔子七十七代後裔衍聖公孔德成先生的塾師,傳授經書、書法等功課。隨即,先生又推薦李炳南先生來孔府,任教讀先生。先生學識淵博,寬嚴有度,深得學子愛戴和孔府器重。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先生,被迫離開孔府南下時,拜託先生,協助其叔掌管府務。據《曲阜歷史文物論叢·文史研究》載:“孔德成無奈,只好喊起孔光(令煜)來,說明中央來意,拜託其掌管府內一切事務,代理奉祀官。讓其伯母袁氏分擔內務,重大問題由族長、四十員、老師莊陔蘭、王毓華協商辦理,直到淩晨四點多鐘,才草草收拾,帶著夫人、倆女僕、倆男僕、老師呂今山、秘書李炳南上了汽車,淚別曲阜老家。”。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先生突患疾病,經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七十四歲。《曲阜歷史文物論叢·文史研究》載:“在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想和奉祀官孔德成見上一面。……”。先生的喪禮在聖府東邊東場院後上房的北屋舉行,規格較高,沒依一般外姓要到白虎廳舉喪的定制。按莊陔蘭先生親屬的意願,棺木臨時葬在孔府東菜園的西牆根旁,準備以後運回莒縣大店原籍,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年,因北門裏擴街修路,故又遷至西門外大莊北杏林(百姓林)公墓
區埋葬,後又因種種原因,先生沒有魂歸故里。莊太史晚年在曲阜生
活的十年,留下了許多墨寶珍品,可惜因戰亂大多已散失,只有極少在民間被秘為珍藏。


       綜述莊太史非凡的一生,其中最大功績,莫過於將李炳南先生舉薦為德成先生的老師。

末學  友謹識

 

風雲際會世紀緣——緬懷雪廬老人

  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秘書李炳南先生,諱豔,字炳南,號雪廬,弟子尊稱雪公或雪廬老人。公山東濟南人,生於一八九0年(庚寅年臘月初七),於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農曆三月初五,在臺灣往生,住世壽九十有七。先生故居在濟南南關券門巷一號(後門牌改為三號,故址未變。),世居此達三百餘年,李氏為當地名門望族,尤以慈善著稱。令曾祖銑公清朝武舉,文武兼備。令祖景純公與令尊壽村公,飽讀詩書,儒學根基深厚。雪公自幼受教于庭訓嚴正,家教不苟的書香門第,尤其是祖父景純公,更是予以細心教導,以世代相傳優良的家風、家學來薰陶影響孩子。一八九五年雪公六歲,開始接受傳統的私塾教育,從三、百、千、千啟蒙開始,到《四書》《五經》及諸經子史儒家經典,循次修學。在這種以心養德的良好傳統教養下,加之雪公自幼悟,小小年紀就已紮下優良德行的根基。

  一九0二年(光緒二十八年),就讀於趵突泉附近之尚志書院尚志書院即現“尚志堂,原名金線書院,初設于唐代,因在金線泉旁,故名金線書院。盛唐時,文人雅士多在此聚會。明末清初改為尚志堂,是專為朝廷培養人才的機構。雪公當年受教于尚志堂,是令祖景純公及令尊村公,志在培養雪公以“明德親民為宗,修齊治平為事,以雪公的德行、稟賦、才華,仕途則不可限量。正如臺灣學者在雪廬老人弘傳《論語》析探 》中闡述:老人自幼學習孔聖儒學,若循著傳統科舉從政方式,應在人爵(指:仕途)上大有發展,只因際遇革故鼎新的時代,人爵之願雖困頓難行,故更應在天爵(意: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養,因德高則受人尊敬,勝於爵祿。)上精進奮發,使得益眾的事業愈加海闊天空”。良臣、良醫都是為民利眾,為此先生拜名醫為師,苦讀《黃帝內經》,成為以後為眾療疾濟苦的基礎後來先生回憶這段際遇”時,非常豁達,曰:中歲屯蹇仕進,檢而研之。躍然曰:‘嗟!從有獲於天爵矣。惟善宜與人同,故三十年弘之弗輟

  公元一九0八年(光緒三十四年),雪公十九歲,以優異成績考入山東法政學堂,學習法律,後又攻讀監獄專修科。結識了清末翰林編修莊太史心如先生(見前莊心如先生篇),先生時任山東法政學堂學監,雪公非常欽佩先生的德行和學識,莊太史對莊先生的一貫尊稱。奉祀官孔德成先生曾說:炳南先生之人生歷程,受先生影響最深,除指導入佛門徑,其對中國學問之方法、古文之研究,乃至為人處事之道,均受賜于莊先生

 民國元年雪公二十三歲,面對清末以來的種種亂象,尤其是傳統文化及其教育受到了新思潮的挑戰,痛心不已。與幾位志同道合者發起成立了濟南通俗教育會 雪公被推為首任會長,編寫教材普及傳統文化。“設講座於西門月洞,日日講學” (圖為:民國初年的濟南西門月城),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年,更名為濟南私立通俗教育研究會雪公繼續任會長除在西門月城設講座義務組織教學外,還經常率同仁去各鄉鎮集市,通過演講、歌曲演唱等形式宣傳五倫”“八德以教化民眾,改善風俗,力挽日頹的傳統教育,受到省政當局嘉獎。山東法政學堂,也因出了這麼一位優秀學子,而備受關注。自民初,二十三歲的雪公西門月城設席弘揚儒家文化,進行傳統教育,開始了長達七十五年的弘化歷程。

  民國九年(一九二0年),雪公三十一歲,被派往莒縣監獄任典獄長。雪公目擊監獄陋況,垂憫囚徒,力求改善。歷經五年努力,使監舍整潔寬敞,雪公不但以精湛的中醫醫術,解除囚犯病苦,同時又宣導德行感化,使囚犯知非向善,職員慈悲敬業。民國十六年軍閥戰亂波及莒縣,莒城被圍,匪寇乘隙,據民舍、勒民餉,民食殆盡,餓殍遍野且日日炮轟,流彈亂飛,縣知事棄城逃走,莒城危在旦夕。雪公靠德望,組織軍政人員及邑中士紳,成立臨時縣政委員會,安定人心,搶救災民,維持秩序,困守待援。雪公不顧個人安危,親登城堞勸阻犯軍,遏制兵燹。使莒父老在長達五年的兵劫戰亂中,得以餘生。民贊雪公曰:“勤政於莒,德加於民,功昭於世”。

       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雪公四十四歲,受莊太史之邀,任《重修莒志》分纂。參與編纂者均當地鴻儒,雪公負責編纂古跡、軍事、司法、金石這四類。歷時三載《重修莒志》付梓,這部上起周武王十三年,下迄民國二十年,集“三千餘年之事,匯為一編”(莊太史《重修莒志》敘例)的《重修莒志》,“是研究莒文化和莒歷史的重要文獻,成為莒縣和莒南縣圖書館的鎮館之寶”(《曲阜歷史文物論叢·文史研究》)。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雪公助莊太史完成《重修莒志》後,辭別生死與共達十六年之久的莒縣,拜別亦師亦友的莊太史,回故鄉濟南,任職省法院。時,莊太史應聖公府之邀,任教孔府。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