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报导 > 书院重获新生 对现代教育是有益补充(图)
书院重获新生 对现代教育是有益补充(图)
当代儒学网   2012-09-04 07:41:52 作者:编辑:小郑 来源: 东方早报 文字大小:[][][]

       

       具有千年历史的书院正在华夏大地悄然“复活”,除了20多年前由梁漱溟、冯友兰联手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前不久,一家由中学创办的书院在上海七宝古镇成立,而前天,香港中文大学宣布,将新设两所书院“晨兴书院”和“善衡书院”;宁波市也表示将在今年底重建曾在北宋时期与岳麓书院齐名的桃源书院……虽然书院被废至今已有百年时间,但百年来,书院似乎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文化记忆。 

  士人记忆的当下复活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其精神气质与现代大学有相似处,也有相异处。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中,没有一种教育形式能像书院这般呈现出如此自由与多姿的形态。宋代最著名的有四大书院包括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其特点大多是自筹经费,建造校舍。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自学为主。而其特点就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人格、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

  以最为有名的岳麓书院而言,自创立伊始,即以传播学术而闻名于世,而其“会讲”制度更是天下闻名。所谓“会讲”即让不同学术观点的学派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进行探讨和论辩。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认为,当时学术大师纷纷云集书院,将其作为学术研究与创新的基地。朱熹、张栻、陆九渊、吕祖谦,明代的心学大师王阳明、湛若水,清代的汉学大师惠栋、卢文弨、钱大昕等人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讲学于书院,他们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不少是在书院讲学过程中完成的。

  而在当下重新兴盛的“书院现象”,虽与宋代四大书院不同,但其坚守人文理想的教学方式以及特有民间色彩与传统文化书院仍有相承之处。或是背靠大学中学,或由民间出资,或由学者作家牵头。以岳麓书院而言,现在属于湖南大学的一个研究生院,硕士博士共有100多人,主要有中国思想学术、典章制度、儒佛道与文学艺术、书院文化、湖湘文化等几个研究方向。

  冯友兰、张岱年、汤一介等学者在北京创立中国文化书院,通过与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建立合作机制,集中名家讲学,出版了《神州文化集成》、《国学举要》等巨著。

  新成立的七宝中学学子人文书院则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提高人文素养为主题,按年级、分阶段、各有侧重地进行国学经典的教育。除大师厅外,书院设置包括杰出校友厅、四库全书书屋、教师文化沙龙、种子文学社、摄影社等学生社团活动室等。

  山东龙口的万松浦书院由作家张炜创办,一直坚持耕读相结合的方式,在此学习者均须定期下地干活,所吃蔬菜与粮食不少都来自书院的农田。

  书院教育不是职业教育

  除教育机构、作家、学者所办的书院,一些企业也涉足书院的创办,不过,其目的则在于让一些高级经营管理者补充国学经典的知识,从《孙子兵法》、《论语》、《道德经》等经典中汲取管理的智慧。如地处吴江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因南怀瑾坐镇而知名,而其出资人就是台湾一家企业集团,从2006年至今,南怀瑾一直定期在大学堂开讲,内容包括禅修与生命科学,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郭立根也曾带队到大学堂听课。

  而对于一些机构,挂书院之名行商业职业教育之名,甚至将书院办成MBA培训班,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说:“书院不是学历、技能、职业教育,书院形式再多样化,但它也不是职业教育。”

  在另一些学者看来,书院“复活”的背景还在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历经百年之后,当国人的文化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有了更多的“文化自信”,而不再是曾经一味地“反传统”,“但是,当下兴起于各地的书院,又保留、沿袭了多少传统书院的办学形式、教授方法和管理制度呢,又有多少属于真正的书院精神呢?”

  更多是对教育体系的补充

  对于民间兴起的书院,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陈来认为它们跟古代传统的书院也有本质不同,“现在民间有很多书院,形式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它们与中国古代的民间书院有本质不同,比如古代民间书院都有一个大儒坐镇,这是现代民间书院所不能做到的。” 

  用一所书院一位大儒来要求现在兴起的民间书院,要求确实太高。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对早报记者表示,“现代书院的兴起总是好事情,它们的形式多样灵活,并不一定也不太可能延续明清时期的那种书院体制、功能,它们更多承担着学术研究、文化传播、个人研修等方面的功能,它们是对现代教育体制的补充。近些年,民间陆陆续续都有书院在兴起,它们的兴起都是民间活动,而且形式和功能都多样化,并没有统一标准。这也是现代人对书院的要求。” 

  书院可以在大学,更多在民间,不过现代书院特别是内地的书院,更多是内地教育体系的补充。陈平原教授说:“大学里的书院属于高等教育体制内,但它主要是吸取了和容纳了传统的书院精神,这种精神是可以与我们的教育体制结合起来的。我最近在看无锡国专(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的资料,这所类似传统书院的学校,从它的办学章程就可以看出它是吸取了传统书院和现代教育体制的一所学校。所以说,书院的精神并不和现代教育体制矛盾,可以‘取大学管理之组织与书院教学之精神,二者合而为一’。” 

  民间书院的兴起肯定与这几年的国学热有关,但现代书院不太可能再恢复宋以来民间书院的功能,陈平原教授表示,“我们要恢复书院并不是要恢复传统书院的所有功能和设置,比如现代书院中最有名的钱穆所办的新亚书院,它强调传统国学,但它的课程设置等各方面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所以现代书院只能是现代教育体制的补充而不是取代。”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