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自强”“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的精神,激发广大青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热情,从儒学中汲取生命成长和事业发展的智慧与力量,更好成长,担负起国学传承、文化强国和民族复兴大任,5月4日,第四届“国学与青春”论坛在腾讯会议室隆重召开。有来自伦敦大学、中央党校、人民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兰州大学、北京人文国学院等院校的学子,毕业于南京大学、成长于香港、就职于泰威电子的2位青年,赴非州工作已在管理岗位的青年等进行了发言。全国大学生国学论坛和硕博儒英夏令营组委会秘书长、中国当代儒学网运营总监林子清主持。

全国大学生国学论坛和硕博儒英夏令营组委会秘书长林子清
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浙江省儒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吴光,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新儒商团体联席会议秘书长黎红雷,当代儒学领军人、中华儒学会执行会长、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会长柳河东,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钱镇,国际儒联教育普及委员会委员、泰威电子董事长李文良,中国当代儒学网管理委员会副理事长、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卢明宇,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副主任、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处长、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督学孟永华,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毕生,全国大学生国学论坛和硕博儒英夏令营组委会秘书长林子清等导师、嘉宾出席了会议。
会议的议程有:领导嘉宾致辞、青年才俊发言、专家学者点评、二项启动仪式、回顾总结、交流互动等环节。

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吴光先生
吴光顾问远在澳洲克服时差、越洋连线为本次活动进行致辞,他讲,各位青年同志,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很高兴在八十高龄应邀以视频方式参加你们的活动。我衷心祝福青年同志们健康、靓丽、活泼、青春。毛主席在七十多年前对大学生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是我们年轻时反复朗诵的毛主席语录,今天读来仍感到心潮澎湃、精神振奋。但不同的是时代改变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复兴、社会主义祖国日益强盛的时代,也是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华国学大复兴的时代。在这样的伟大时代,寄托在青年身上的担子尤其重大高远。我作为一个参与了伟大祖国繁荣富强伟大建设的过来青年,殷切期望我们新一代青年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号召,继往开来,踔厉奋发,知行合一,笃行不怠,为复兴国学、振兴中华而勇挑重担,贡献青春与智慧。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新儒商团体联席会议秘书长黎红雷
黎红雷教授发来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讲五四青年节“国学与青春”论坛,自2020年以来,就顶住新冠疫情的干扰,连续举办了四届,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景象。“青年兴,则文化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春”与“国学”携手,必将为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带来勃勃的生机、满满的正能量!
会议中12位同学进行了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李闫如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李闫如玉同学,发言题目为《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与当代青年文化使命》,以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为切入点,提出青年群体应当自觉参与传统文化创新,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当代青年生逢盛世,适逢其时。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中国青年必须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刻认识自身承担的时代责任,以实际行动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

中央党校21级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吕钰琪
中央党校21级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吕钰琪的演讲主题是 “第二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他指出“第二个结合”从人类整体与天下的视野,发掘中国智慧,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资本主义文明的中国方案,是新时代的守正开新,也是中国式现代的重要哲学依据。

兰州大学大三同学柳大卫
兰州大学大三的柳大卫,发言题目《以中华传统文化之智慧应当代世界之变局》,他讲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在全球治理中仍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前面所言的道义现实主义,其影响力仍然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青年勇敢地挑起重担,担负起重任,在传统文化中探寻全球治理方案的过程必然是不容易的,它既要我们坐得起学术的冷板凳、忍得了研究的孤独寂寞,又得要我们保持数十年如一日的热忱,既要继承我们前辈的低调行事、吃苦耐劳,又要充分发挥专属于青年的那份追求自由与浪漫、敢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

北京人文国学院长城班学生、北京人文国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第四、五届全国大学生国学论坛优秀班委孙乾峻
北京人文国学院长城班学生、北京人文国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第四、五届全国大学生国学论坛优秀班委孙乾峻同学以“文化复兴与国学青年”为主题展开激情演讲,阐明中国文化的核心关切,指出对社会承担要从为自己负责开始,重视修身,人伦,孝悌之道,使平凡的生活具有圣神意义。践迹先圣,斯文在兹,下学上达,青年人应当将每一步学习的收获视为通往无限使命的具体步骤与探索。时刻向往于理想,时刻关注现实,争当时代君子,国学青年。

央企驻非洲项目负责人,中华儒学会驻非洲代表李治
央企驻非洲项目负责人,中华儒学会驻非洲代表,儒学精修班四班优秀学员)远在非洲塞内加尔李治,他以《传统文化治愈我于战火纷飞的国家留下心灵创伤,助力我走出人生极为艰难时刻》为题,讲经过连续多年驻外坚守,身心在战火和艰苦中得到锻炼,也受到严重考验和挑战,回国后严重不适应国内的生活和工作,内心极度痛苦不堪,后来学习儒学,学习道德经,记忆最深刻的是在公园背诵«大学»,我才明白要身修、家齐,平天下,本末不能倒置!通过论语的学习我重新塑造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有句话说得好,你的世界观对了,你的世界也就对了。我现在已经从低迷的心里状态走出来,在新的起点奋斗!

伦敦大学学院社会学硕士丁智超
伦敦大学学院社会学硕士丁智超以《对话消弭差异》为主题,讲述了东西方早期哲学家教育家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异同,中外对论语价值观认识的不同,以及对世界大同这一目标能够实现的相同愿景;并希望人们不被身上的标签所绑架,不必过分强调自己与他人的差异,人人生而平等。

斯为美有机生活项目经理李柏翰
成长于香港、现任斯为美有机生活项目经理李柏翰以《吃有机,种有机,过有机生活——浅述泰威&斯美企业内落实传统文化之路径》为题,讲斯为美每一位员工的“有机生活”每天在有形无形中,为地球环境可持续发展做了一定的贡献,这也是呼唤大家关注生态农业,关注地球环境,也关心自己及未来的子孙。农业是最难的事,有机又是所有行业中最难的,我们现在做的这件是难上加难的事,但是《大学》中了说“必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我们相信,只有大家尽全力去做,没有什么事不成的。
相关链接:
国学正青春——黎红雷教授在第四届“国学与青春”论坛上致辞
文化自信自强 勇担时代重任——第四届“国学与青春”论坛隆重召开(组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