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新闻中心 > 儒林公告与快讯 > 悼念与缅怀《现代新儒家学案》主编、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方克立先生
悼念与缅怀《现代新儒家学案》主编、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方克立先生
当代儒学网   2020-04-26 07:28:03 作者:柳河东 来源:中国当代儒学网北京站 文字大小:[][][]

 

 

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家学案》主编、中国大陆20世纪80年代“现代新儒学研究”开创人、国家社科重点课题“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教授方克立先生,于2020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方克立先生,1938年6月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62年10月参加工作,198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62年10月毕业后留校在哲学系任教。1972年12月调南开大学任教,历任中国哲学室副主任、主任,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1994年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先生醉心学术,毕生从事中国哲学和文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心系家国天下,在学术上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新精神,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深刻影响了近四十年的中国哲学学科发展。20世纪80年代,他开创了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作为国家“七五”“八五”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的负责人,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90年代,他提出了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自由主义西化派、文化保守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潮对立互动的思想格局,得到学界的公认;他继承并发展了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文化观,提出“马魂、中体、西用”论与“三流合一,综合创新”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其著作《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现代新儒家学案》《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之路》等享誉海内外。

 

先生知行合一,极具社会担当与奉献精神,先后兼任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七五”、“八五”、“九五”国家社科基金哲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哲学专家组成员等众多职务,在社会组织管理等许多领域均有建树

 

先生热爱杏坛,长期从事高校教育与研究生教学管理,先后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讲授中国哲学通史、中国哲学名著选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和方法论、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等十余门课程。直接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外国留学生近百名。先生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育才之法,诲人不倦,甘为人梯,倾尽心力奖掖后学、提携晚进,为国家社科、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先生为人和善、襟怀坦荡,治学勤谨、积厚宏阔,弘道不懈、不遗扶后,为中国学术、教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弘扬做出了不朽贡献,他的去世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文化、教育与当代儒林的重大损失!

 

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方克立先生!

 

斯人虽逝,精神流芳。

山高水长,先生千古!

 

 

 

中华儒学会、中华儒林事业发展委员会

北京儒学书院、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

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河北省儒学会、吉林省儒学研究会

上海市儒学研究会、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天津市国学研究会

广西省儒学学会、湖南省孔子学会、湖北省国学研究会

吉林省孔子学会、陕西省孔子学会、海南省孔子学会

安徽省孟子思想研究会、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

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齐鲁文化促进会

香港中华儒学会、澳门中华孔子学会

台湾中华儒学会、台湾中华经典现代价值应用学会

(以上皆为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注册的省级以上学术社团)

 

庚子年四月三日(2020年4月25日

 

 

 

附:

方克立先生在儒学研究与弘扬事业上的贡献

 

    一、著作

    《现代新儒学的历程》、《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等


    二、主编

    《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现代新儒家人物与著作》、《现代新儒家学案》、《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等


    三、论文


    《要重视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论文),《天津社会科学》,1986.5;


   《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南开学报》,1990.4-6;

 

    《批判继承,综合创新》;

    《全面评价冯友兰》;


    《张岱年与20世纪中国哲学》;


    《“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的价值和意义》;


    《“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

    等等


    四、课题

    力推与实施“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将“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上升为国家“七五计划”“八五计划”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用国家的力量力推进儒学研究工作......

    五、弘儒的智与勇

    关于有少数学者认为方先生是站“反儒”的立场。河东认为:在30年多前当时的中国政治文化情景(“反儒”是压倒多数的强大主流)中,方先生为难得的极具家国天下情怀和儒学情怀的智者、勇者。他看似有些言论“反儒”,恰是其智所在,借用当时“反儒”的力量大大开拓了兴儒之“阵地”。

    政治稳定、政局稳定,是一切稳定的基础。在当时(20世纪80年代)儒学不成气侯,即使在今天,在没有多少真正的儒者(有儒学修养与功夫)的情况下,助长“儒化共产党,儒化马克思主义”之风,是极有害当局和国家,更有害儒学复兴大业的。

    方先生反对的是不切实际地、打着儒学之旗实有害儒学发展更有害于政局稳定的所谓“儒学”,而非真正“反儒”。若是真正反儒,他就在不会当年(30多年前)“冒着天下之大不韪”、顶着巨大压力发表《要重视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1986发表)等文章了,也不会搞出以上那么多弘儒兴儒之举了......

    光明日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均为其刊发《讣告:方克立教授逝世》,亦见其在当今主流社会的功、德影响!

    儒学是经世致用之学,主张“三立、四为”,但凡为国家、民族作出重大贡献者,皆可称为“儒者”。

    儒家主张“隐恶而扬善”(《中庸》),“死者为大”,“见贤思齐,不贤内省”。学术观点不同,不能影响对有功于国家民族、有功于儒林事业的逝者之悼念与缅怀。正如上海市儒学研究会新任会长吴震先生所讲,“我意以为不管学术立场如何,亦当设位而祭,谨致哀思。经与学会其他领导商量,同意联署。”“请以署上:上海市儒学研究会”。

(摘自河东给一位师长的回信)

 

 

相关链接:

 

方克立教授逝世 _光明网

 

讣告--人民网_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方克立教授逝世--新闻报道-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讣告|海内外著名的湘籍哲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方克立先生走了! -- 天下湖湘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方克立教授逝世 -- 360个人图书馆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方克立逝世,曾开创大陆现代新儒学研究..._澎湃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