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孔子博物馆传习所揭牌(组图) |
当代儒学网 2018-07-12 12:27:55 作者:子清辑 来源:齐鲁壹点 文字大小:[大][中][小] |

6月9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孔子博物馆传习所揭牌,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在孔子博物馆、曲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在孔子博物馆传习所揭牌仪式现场,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代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宣布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孔子博物馆传习所成立。
在活动现场,还展示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成果——《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赠送给在场的曲阜师范大学师生、孔子博物馆员工,让大家通过阅读感受古籍之美,汲取典籍智慧。
张志清说,古籍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千百年来历经消磨损毁,其留存得益于修复技艺的补救保护。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古籍修复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工艺门类。

在曲阜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广场,众多师生及部分小朋友参与碑刻传拓、古籍修复技艺演示、木板年画刷印、《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复制书页抄写等互动体验。其中,碑刻传拓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碑帖制作技艺》传承示范点 ”——曲阜市文物商店非遗技艺传承人,现场展示以擦拓为主的曲阜特有的碑帖拓制技法;木板年画刷印展示的是孔府门神版画的刷印技法,现场使用的门神木板是孔府珍藏的明代门神木雕版的复制板。这些古籍修复互动体验活动以大众化、实用化的形式 ,以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的方式,真正实现了古籍修复技艺的活态传承、活力展现,增进了在场师生对碑刻传拓、木板刷印、古 籍修复技艺的认识与了解。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国家图书馆共同研制的古籍保护箱也亮相曲阜师范大学活动现场,古籍保护箱应用多项先进的航天技术,结合原材料、环境监控和物联网网络管理,真正为中华古籍筑起“安全屋”,是文化软实力和科技硬实力的有效结合。
本次活动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曲阜师范大学和孔子博物馆联合举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