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报导 > 黄勋会在运城国际儒学论坛发言:运城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工作情况介绍(图)
黄勋会在运城国际儒学论坛发言:运城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工作情况介绍(图)
当代儒学网   2018-06-08 11:34:56 作者:黄勋会;子清辑 来源:中国当代儒学网山西工作站 文字大小:[][][]

 

   运城市文化局局长黄勋会

 

   中国当代儒学网编者按:2018年5月19日-20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儒学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论坛暨“文武二圣故里携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动仪式在武圣故里运城隆重举行。
   本次论坛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运城市委、市人民政府、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处主办,中共运城市委宣传部、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山西省社科院国际交流中心承办,中国儒学年鉴社、香港中华儒学会、澳门中华孔子学会、台湾中华儒学会、韩国儒教学会、马来西亚孔子研究会、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山西师范大学协办。来自海内外的100余位著名学者、鸿学大家、儒林英贤及200余名山西、山东代表同仁,汇聚一堂,共议和推动儒学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建设人文高地、传承中华道统、坚定文化自信大计,盛况空前,成果丰硕。
   运城市文化局局长黄勋会在论坛上做了《运城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工作情况介绍》发言。现将发言内容刊发如下,以飨网友同仁。

 

运城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

工作情况介绍提纲

2018年5月20日)

运城市文化局局长 黄勋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现在我将运城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工作情况给大家做一汇报。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文化源泉。2017年,运城市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山西省委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转化区”的要求,深入研究运城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贡献和巨大影响,全面挖掘和整理运城特有的“人类远古文化、农耕源头文化、黄河根祖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河东民俗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制定出台了《运城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对全市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细致的安排部署。最近,市委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刘志宏为组长的运城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领导组,组建了强有力的机构,为推进示范区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


        运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把运城建设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将有效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彰显文化引领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导社会形成良好风尚,为全省乃至全国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探索新的实践路径。主要内容是建设“五大体系”。
       

第一、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研究体系

         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基地。依托全市90处国家级、57处省级文保单位,建设河东优秀传统文化影像数据库、文献资料库,建设一批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发展、景观旅游、教育体验、交流传播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展示馆、传习所,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打好基础。


        二是推出一批河东文化研究成果。组织开展“尧舜禹文化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研讨会、“治国与齐家”虞舜德孝文化研讨会以及这次会议等全国性大型研讨会,为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挖掘整理、研究阐发河东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哲学内涵、人文精神、科学思想、价值理念、道德精髓,加强河东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专题研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和现代表达形式,形成一批研究成果。


        三是编撰河东传统文化丛书。围绕“六大”文化主题,组建运城传统文化人才库,成立传统文化课题组,特聘省级、国家级专家学者以学术顾问的形式参与,按照“四个讲清楚”要求,编纂出版一批河东文化丛书,充分展现河东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最近,已联合中华文化促进会、北京大学共同组建了课题组,对河东上古文化和“人类远古文化、农耕源头文化、黄河根祖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专题报告,预计十月份完成,并召开全国性专题研讨会。

        第二、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交流体系

        重点实施了四项工作:一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我们组织开展面向党政干部的《河东文化大讲堂》、面向广大市民的《明德讲堂》、面向乡村、社区、企业的《道德大讲堂》,面向文化爱好者的文化专题讲堂如《蚩尤文化讲堂》,和各县市区的地方文化讲堂如《后稷文化讲堂》《桐乡文化讲堂》等等,全市形成了覆盖各个不同群体的学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大课堂。


        二是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按照市委“推出大制作”的要求,推出一批具有河东文化特色的舞台演艺精品和优秀文艺作品,如《鼓舞河东》《枣儿谣》《天下关公》等等。推动文艺创新,加大文艺院团改革力度,继续开展戏剧惠民活动。围绕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等优美传说以及关公、根祖、德孝等河东特色历史文化名牌名片,实施“精品运城”行动,打造名品、名作、名剧,以歌舞剧《武圣关公》《花好月圆》为龙头,打造歌舞运城;以电视剧《公天下》为龙头,打造演艺运城;以河东文化系列丛书编创工作为龙头,打造书香运城;以书画摄影创作生产展示为龙头,打造水墨运城。


        三是建立媒体交流传播机制。与国家级和省级新闻媒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传统文化对外宣传传播渠道。加快运城日报、运城电视台融媒体改革,拓展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融合。推进河东优秀传统文化上网工程,讲好运城故事,扩大人文交流,形成了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现代文化传播机制和交流平台。


        四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按照市委“举办大活动”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去年举办了“中国伦理学大会”、“文化自信晋沪两地在行动”等活动,进一步拓展了与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继续组织关公巡游活动,加强与东南沿海、港澳台等地的文化交流力度;继续举办好关公文化旅游节等文化节庆活动,不断提升活动影响力。整合运城文物、非遗、书画、文化产品等资源,积极参加深圳文博会、山西文博会等活动,促进更多具有运城特色的文化产品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第三、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体系

        重点开展了四项工作:一是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教育中。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政治文化建设和政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党政干部教育中。在市县两级党校、中宣部授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院”和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增加了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提升党政干部传统文化素养。

    二是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我们组织编写了一套优秀传统文化学校读本,今年秋季开学时就可进入运城市各级中小学课程。在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主题活动,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中。


        三是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涵养企业精神,推进诚信建设。开展诚信企业、诚信员工评选活动,举办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经营论坛,引领更多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伦理建设中。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社区农村、融入传统节日、融入生活习俗,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礼仪教育,举办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活动,增强人们崇德向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推进新时期社会伦理建设。
       

 第四、构建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养成体系

        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弘扬发展新乡贤文化。全面实施“弘扬新乡贤文化 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把弘扬新乡贤文化作为涵育文明乡风、提升文明素养、开展移风易俗、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市登记新乡贤4400多名,成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新乡贤理事会。去年12月召开了“运商运才文化公益工作暨新乡贤工作会议”,全市评选表彰了65名“优秀新乡贤”,向广大在外新乡贤推荐了130个公益创业项目,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弘扬发展。2017年,我市被中国伦理学会授予“中国乡贤文化之乡”称号。目前正在闻喜县、万荣县开展农村新乡贤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


        二是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我们先后赴山东、浙江对文化礼堂进行学习考察,制定了全市文化礼堂操作手册,坚持典型引领,在每个县(市、区)集中打造1-2个高标准的文化礼堂,每个文化礼堂承载村史馆、道德讲堂、日间照料中心、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善行义举榜、红白事场所等七大功能,广泛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传承发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三是加强家风家训教育。深入挖掘以“裴氏家族家风家训文化、关公‘四好’家训文化、薛瑄家教与传承文化、司马光‘去奢行俭’家训文化”等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家风家训文化资源和传统家庭美德,去年4月22日在北京举办了“齐家治国 传承致远——从裴氏家族看家风家训的当代社会价值”座谈会,召开了“裴氏家风与廉政文化建设”研讨会,开展了“我喜欢的好家风好家训”评选、“践行好家训养成好品行”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打造以“中华宰相村,天下家教地”为主题的“中华家教园”家风家训教育基地、文化长廊等,促进家庭和睦,促进老有所养,使和睦 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第五、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产业推进体系

        重点开展了四项工作:一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引导扶持彰显河东特色的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制版印刷、演艺娱乐等重点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实施重点文化园区带动战略,在现有夏县宇达、闻喜本命年两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5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基础上,再培育1个国家级、3个省级和5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以文化创意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


        二是实施“文化+”工程。在产业发展中注入文化内涵,用文化精神引领产业发展,以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把文化嵌入传统产业,提高相关产业的文化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策划、包装、推介一批“文化+”大项目、好项目,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三是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旅游目的地。按照市委“建设大景区”的要求,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全市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和发展好关帝庙、永乐宫、普救寺、鹳雀楼等知名旅游文化名片,使其成为牵动运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金字招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区域协同、文旅融合,打造“华夏祖庭 厚道运城”文化城市品牌。

        四是建设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在全市培育建设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文化特征的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提高特色文化城镇村的对外知名度和辐射力。推进关帝庙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一批高端文化旅游综合体工程。围绕河东优秀特色历史文化实施名牌名片、名作名家、名企名园、名景名线、名产名品、名节名会、名城名镇“七大名优”行动,牢牢把握“优秀传统文化”这个灵魂,将运城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融入文化旅游名市建设。


        通过“五大体系”的逐步深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在运城不断传承发展,赋予了运城这座文明古城更多的文化内涵,让运城厚重而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最大限度地把河东文化的价值认同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提高运城的知名度,在更高层面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塑造城市形象,引领社会风尚,建设繁荣美丽和谐的新运城。


        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示范区的工作中,我们深深的感到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建设“五大传承体系”,而且要具体实施一系列文化工程,不仅要面向城市社区,而且要面向广大农村。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全力以赴去投入,持之以恒去坚持,脚踏实地去推进,同时,它也给了我们一个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广阔天地,可以主动作为、融入中心、担当干事,把运城打造成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地、传统文化复兴的圣地,让“华夏祖庭”成为全球华人的共同认知,让“厚道运城”成为全市人民的精神标识。


        总之,加强优秀文化传承示范区建设,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思想以及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彰显“古河东”文化特色,提升运城城市品质和城市魅力,将起到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对促进运城文明城市创建,满足运城人民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起到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也必将为新时代的“大运城”发展战略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促进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