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经典教育 > 示范基地 > 川大梁中和办“学园”和“书塾”推动高校经典教育
川大梁中和办“学园”和“书塾”推动高校经典教育
当代儒学网   2012-06-18 04:26:29 作者:小慧辑 来源:四川大学 文字大小:[][][]

 

“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意思,透露出了一种善与美的和谐状态,在柏拉图、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善’是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一张圆桌,数张椅凳,几部经典。每个双周日,都会有十余名喜爱中西文化经典的人士围坐在一起,就传统典籍的相关话题进行探讨对话。这个活动的召集人便是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梁中和老师。

梁中和的“学园”和“书塾”教育

梁中和老师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于2010年进入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任教,他十分注重对中西方传统文化经典的传承,不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向学生讲解经典,而且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创办了两个非盈利性的读书班——“望江柏拉图学园”和“学经书塾”,以传承学园教育,弘扬经典文化。

“望江柏拉图学园”创办于2010年7月,以研读柏拉图全集为主,活动主要包括柏拉图诞辰纪念活动、“柏拉图对话”的阅读与解释、“柏拉图主义”著作集体翻译与解读、柏拉图式对话训练、柏拉图对话相关主题讨论、相关影视作品放映和赏析等,此外还邀请刘小枫等著名学者和柏拉图研究领域专家与学员们沟通交流。两年来有40余人次参加了学园活动,长期参与的有20余人。“这里的学习让我很受启发,不仅能够与其他学员探讨相关问题,而且有机会接触自己崇拜的一些学术大师,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位学员告诉记者。 “学经书塾”于2011年9月创办,主要是研读中华传统“五经”。书塾开办一年多以来,坚持传统经学的研究方式,组织学员在细致阅读五经原典的同时,挑选汉唐、宋代以及清代的十余种经典诠释,并参考民国以来的现代研究重要成果,进行相对细致的研讨。同时,“学经书塾”在每年的9月28日都会举行专题活动纪念孔子诞辰,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才是中国人真正的“圣诞节”两个读书班的学员以四川大学学生为主,包括本科生、研究生,这些学员来自中文、历史、法学、数学、软件在内的多个专业,此外还有来自四川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的学生,甚至还有在西安苏州的网上通讯学员。除学生之外,包括公务员、商人在内的有相同志趣的一些社会人士也加入到了读书班当中。

研读经典,就是接受经典对我们的检验

在谈及为何要将传统经典作为读书班研读的主要内容时,梁中和认为,经典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传统经典对人格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典规定着人的思维和言行;不是人在拣选经典,经典的权威不是由外而来的,不是谁颁布的,而是自身生成的。

梁中和说:“我们研读的柏拉图全集和中华五经,都是经过上千年历史的考验所流传下来的,它们的价值不言而喻。经典同时也是检测我们的一个机制,我们对经典的诠释,反映了我们这代人的思想、德行和能力水准。一个人对于经典的回馈和呼应足以表明这是什么样的时代,你是什么样的人。不同的时代对经典都有不同的回应。所以,研读经典,也是在接受经典对我们的检验。”

他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做人是第一位的,只要人格建立起来了,做事就会游刃有余,而研读经典就是塑造人格的绝佳途径,因此对学生而言,研读经典有莫大之益。”

在传播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梁中和没有忘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一名哲学系的老师,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文化使命。梁中和认为,文化自觉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进入中华古代经学的优秀传统,经受了中华传统经典的追问和检验,才能成为一个有文化归属感的真正的中国人,才能担当传承中华文化命脉的重任。传承经典正是我们教师重要的文化职责。”

我们应当重拾传统经典教育方式的美好

传承人类经典文化的方式和途径有多种,梁中和尤其重视“学园式”的探讨,这是他对当下人文教育缺陷认真思考后的选择。

在谈及创办两个读书班的初衷时,梁中和说:“来我们‘学园’和‘书塾’读书的人,都是没有功利目的的,学员没有学分,不用出学费,我也没有薪酬,大家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兴趣集合在一起。我之所以要创办这两个读书班,是因为我始终都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既有益于他人,同时也能被社会认可。不论是西方‘学园’还是中国‘书塾’,都是传统文明体系当中非体制性的经典教育方式,这些方式已经失传很久了。我们应当重拾这些经典教育方式的美好。”

梁中和认为,当下的学生读书效率不高,意愿也不强,完全没有体会到读书带来的乐趣,这对他们的大学生涯和人格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很少,以至于老师不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点,甚至不认识学生。“我很认同现在川大的小班化教育改革,我也已亲身参与其中的试点工作,为大三学生开设“哲学专题”,进行相关的尝试。‘学园’、‘书塾’这两个读书班就是要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在这里每位学员都能够充分发言,既可以培养思维能力,也可以锻炼表达能力。”

我相信“望江柏拉图学园”和“学经书塾”前景乐观

“望江柏拉图学园”成立近两年来,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由学员整理翻译的国外研究柏拉图的论文集《爱之云梯:柏拉图研究》(近40万字),近期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西安和苏州的通讯学员分别独立翻译的一部研究性著作也即将出版。此外,“学经书塾”学员的讲稿也会结集发表。特别是,一位来自中文专业的学员还成功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古希腊哲学方向的硕博连读,他也曾是第一届‘望江柏拉图学园’“学员奖”的获得者。

丰硕成果的背后总是凝结着汗水和辛劳。在两个读书班创办和运行的过程中,梁中和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对于资金、活动场地方面的困难,学校、学院和哲学系的领导和同仁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相关研究机构也提供了研究便利。我的好友,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青年学者詹文杰也响应了这种读书班形式,在北京建立了同样形式的读书班,取名为‘北海柏拉图学园’,并且和我一起起草了学园明训,明确了大家一起读书的宗旨,这样我们‘一南一北’形成了呼应。”

梁中和告诉记者,目前的困难最主要的还是交流方面,因为学员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因此,在讲解时既要尊重思想义理本身的内涵特点,又要做到通俗易懂地讲传,让不同学科背景的学员都能准确无误地理解把握。“给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学员讲解哲学,这是锻炼我的一个好机会。”梁中和说。

两个读书班取得的丰硕成果,让梁中和与他的学员们对“望江柏拉图学园”和“学经书塾”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梁中和告诉记者,“望江柏拉图学园”计划用10年的时间读完柏拉图全集,并相对快速地读完古希腊经典史诗、悲剧、喜剧和神话,同时学员还会平均每两、三年翻译一部柏拉图研究方面的著作或论文集。“学经书塾”计划两年读一部经,在10年内读完“五经”,同时将定期发表学员的读书札记,并适时组织大家点校经典的儒学著作。

“我相信‘望江柏拉图学园’和‘学经书塾’前景乐观,值得努力,也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梁中和对记者说。

采访结束时,梁中和递给记者他自己写的一本书《阿尔喀比亚德》并笑着说:“下次你再来的时候,赠给你书的就是我们的学员了!”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