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国学纵览 > 中国基督教学 > 儒家经典回应神启示:崇主道、尊先贤2012中国基督徒读《论语》推动构想
儒家经典回应神启示:崇主道、尊先贤2012中国基督徒读《论语》推动构想
当代儒学网   2012-05-19 11:58:37 作者:胡玉明 来源:福音时报 文字大小:[][][]

 

儒家经典对神启示的回应
——“崇主道、尊先贤—2012中国基督徒读《论语》”活动的推动构想

刚收到石衡潭博士邀请做活动发起人的时候,有些顾虑和担忧。顾虑有二:一是因为自己学识有限,对儒家经典研习不多,尚不能领会其精髓,实需更多学习,恐无资格发起,因此曾建议石博士邀请其他牧者发起。二是因事工繁忙,唯恐不能承担发起人之责任与义务,本想仅参与微博学习略表支持。担忧有三:一是中国教会对传统文化还没有认识,教内很难得到广泛支持;二是中国教会普遍圣经教育不够,释经存在偏差,发起基督徒读《论语》的活动,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三是教会传统上牧者应提倡信徒多读《圣经》,公开发起读《论语》的活动是否偏离了正路。

看到石博士的倡议书之后,使我改变了看法。基督的福音传入中国后,一直在寻求合适的土壤,以便生根。但是我们看到今天的现实,实在让我们羞愧。在国人的眼里,基督教还是西方的洋教,一直披着宗教侵略的外衣,而基督还是西方的上帝,仿佛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曲阜教堂重建遇到的拦阻,就可以明白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的地位了。这固然有历史的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我们自身努力的不够。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没有正视文化作为信仰的载体,在福音传播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致基督的道不能落地生根。当年,马礼逊等神重用的仆人,带着使命进入封闭的中国。为了得到国人的接纳,他们脱去西装,穿上长袍马褂。他们学习汉语,翻译圣经和大量的西方文献,为近代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他们也把中国传统经典翻译成西方文字,为中国走向世界打开了一道门。为此,中国教会不应推却在文化上的使命,应该重视信仰与文化的关系,为福音的种子预备土地。这个责任和使命应该由教会承担,教会也应该在社会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石衡潭博士不仅是严谨的学者,更是虔诚的信仰者。这几年,在中国教会一片沉默的光景下,他作为学者为保护山西忻州百年福音堂和山东曲阜教堂的重建所作的努力,实在令人钦佩。这次,石博士又担起这副重担,作为神的仆人理应与他共同承担,因此参与发起,相信那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

一、面对的阻力

此次活动意义重大,到目前为止,虽然回应不多,但其历史的意义却不可小视,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播下了种子,就会发芽。

非常赞同“论语圣经对读博客学习班实施草案” 的宗旨,“坚固与丰盛个人生命;改造与更新儒家文化;开拓与发展事工领域”指出了本次活动的目的。使中国基督徒“能够了解熟悉儒家文化并且能够运用圣经真理参透分析之,能够应对一般层面之耶儒对话,能够活出融耶儒于一体的人生”,这也是宣教士提出“合儒、补儒、超儒”和“以儒书证圣教”的具体实践。

出发点和目的都好,采取的方式也很灵活,提供了参与的空间和时间,为更多人参与提供了方便。虽然如此,也要清楚的看到,此活动面临的阻力不小,主要有四个方面:

1、由于对信仰和文化的关系认识不清,部分基督徒对文化有排斥和抵挡,并且这部分基督徒占有一定的比重,甚至部分教会的牧者也有这样的想法。

儒家文化虽然不是传统文化的全部,但却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国人普遍缺乏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能够认识领会其精华的人为数不多。再加上实用主义和民族主义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曲解,国人很难领会儒学的精髓。因此,当代受儒家影响很深的中国基督徒少之又少,也就不可能出现像徐光启一样在当代社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中国教会受儒家影响较深的老一辈神仆大都安息主怀,中间一代大部分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从批判的角度认识的儒学。由于本身的文化基础就很薄弱,更谈不上对儒学有什么研究。年轻一代面临的选择较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毫无兴趣。有幸接触一点传统文化,也已经经过实用主义或民族主义改良,只有传统文化的外壳,没有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是心灵鸡汤,反而把儒学引入堕落。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形成拦阻,为此需要付上时间的代价。

2、由于释经的偏差,导致神学错误,部分基督徒不能正视传统文化的真正地位,错误地认为基督徒只能读《圣经》,读其它书不属灵。

很多基督徒秉承只读圣经的思想,理直气壮的认为只有圣经就够了,无视文化对信仰的积极作用,把文化统统打入地狱,认为基督徒还是分别为圣,不能与世俗文化为伍。更有甚者,一些基础文化较差的基督徒,为掩饰自己文化和知识上的缺乏,以保罗只知道十字架为借口,回避文化上的讨论。不错,圣经是神的道,在基督徒的心里应该有至高无上的位置,是其它文化经典所不能替代的。但是,我们要清楚,“唯独圣经”是指圣经权威地位而言,是神特殊启示所决定的,并不是要我们漠视人对神启示的回应,而人对神的回应恰恰是文化的特征,这点在传统文化中表达的更为清楚。

由于对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误解,不仅不能正确的理解传统文化所承载的信仰内容。同时由于释经错误,不仅造成错误的神学思想,也给信仰实践带来混乱,以致中国教会出现很多问题。

3、宣教士进入中国后,对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做了不懈的努力。天主教和新教的宣教士们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并系统提出了“合儒、补儒、超儒”和“孔子加耶稣”的主张。

在汉语和合本《圣经》中,“上帝”和“道”的翻译,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但是到了20年代之后,中国基督徒的一些牧者和学者,如:吴雷川、赵紫宸、谢扶雅等由于过分强调儒学的作用,无形中弱化了《圣经》的权威,难免有自由神学之嫌,甚至被保守的基督徒称“不信派”。所以,很多基督徒对这样的活动都会保持警惕,推广存在一定难度,这也是回应不多的原因。

4、儒学界的回避和敌视。正如陈明在序言里所说,他的第一反应基本是警惕与忧虑。他的言辞激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陈的眼里儒学已经是儒教了,他不能容忍基督教占据儒学的实用主义地位。还有张旭东、范海辛、王岳川、皮介行、王世保、康晓光、蒋庆、王达三等人的观点,就代表了当今学术界和国人的一种情绪和思潮。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与当代儒学开展友好对话,如何促进儒学界对基督教的了解,化敌为友。在文化上建立起友好交流的渠道,促进基督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适应。基督教要借助儒学落地生根,恐怕要经历一个碰撞的过程,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充分预备。

二、活动的发展

综合面对的阻力,本人认为目前发起的活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初期阶段主要是预备土地,是基础工作,也是最艰难的开拓期。主要的方式应该以网络为主,进行自由参与,其它方式作为辅助。通过这种方式凝聚一批同工,达成共识,为下阶段做好预备。同时经过学习、研讨,整理出一批具有普及性的文章,以各种形式出版,扩大影响,争取得到教内认同,达成广泛的共识。

2、次阶段应该是播种,通过初阶段预备的同工和产生的影响,把此活动推广到教会和神学院。在教会里开办公益性讲座,逐渐改变普通信徒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重视和发现传统文化中与神的启示相符的部分。要注重与教会牧者和传道人的沟通,引导更多的传道人重视传统文化在信仰中所起的作用。并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促进对信仰的认识,为基督教本土化预备土壤。同时推介神学院设立传统文化课程,使未来的牧者都能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为汉语语境下的神学思想建设预备条件。由于国内缺乏儒学经典的教育,受实用主义和民族主义影响较深,很难认识儒学的精髓。可以加强与港台等地相关学者的交流,促进内地对儒学精髓的挖掘,避免实用主义和民族主义对传统文化的搅扰,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3、应该是发芽成长期,通过前两个阶段的预备,此时已经具备了与儒家全面对话的条件。通过基督徒学者、牧者、信徒在各个层次与儒学展开对话和讨论,利用大学、论坛、电视等各种有影响的方式展开交流,达到补儒的目的。应努力与国内儒学界建立友好交流关系,展开长期对话,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尽量扩大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利用一切机会在国际、国内参与和促进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广泛听取不同声音,系统思考整理儒学中对神启示的回应。

4、最后是超儒的阶段,通过信仰文化的广泛交流,传统文化脱去实用性和民族性的外衣,回归其本质。去除古人在寻找过程中的徘徊,保留对神启示的回应,形成以儒学传统文化为表达方式的基督教神学阐释。一方面提升了儒学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基督教信仰找到了落地生根的土壤,基督教本色化也就为期不远了。如果,我们能够脚踏实地,经过多年努力,就会产生一批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并且有很高神学造诣的本土神学家,通过著书立说,建立起汉语神学理论。

三、应把握的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住以下几个方向,做好引导,避免走偏。

1、对此次活动做明确的定位,目的要清楚。这点石博士在倡议书中已经做了充分的阐述。参与本次活动的教内学者和教牧同工,要有明确的使命感,为此付上祷告的功夫。

2、要保证在学习中,摆正圣经与《论语》的位置,努力做到以信仰的观点看待《论语》。牢记圣经是神特殊的启示,而《论语》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对神启示的回应。

3、要持守“唯独圣经”的原则,找到神的启示与人回应的不同,避免自由神学的倾向,不偏离神学正统,不因儒学的影响动摇信仰的根基。

4、除了撒旦,我们没有敌人。神的救恩是为所有人预备的,基督徒当存着包容、怜悯的心面对儒学,发现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为,开展理性的对话。

中国教会是神特别拣选的,注定要承担起特别的使命和责任。作为中国基督徒,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实乃上帝的恩典。教会要承担上帝赋予的使命,每个基督徒也要承担上帝给我们个人的使命。面对中国社会的复杂环境,中国基督教也面临着及其复杂的局面。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道德伦理的丧失,给基督福音的广传预备了好时机,但同时中国教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就看我们如何承担使命。

我们有理由相信,开展“崇主道、尊先贤—2012中国基督徒读《论语》”活动是上帝给我们的文化使命。虽然我们势微力弱,学识有限,只要肯承担使命,上帝就会在我们的软弱上显得完全。腓1:9-11 “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神。”

有感而发,有些观点不及细考,请指证!

(作者系吉林省延吉市教会牧师胡玉明)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