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异域儒风 > 欧洲地区 > 儒门动态 > 《论语》帮欧洲人做真正的人
《论语》帮欧洲人做真正的人
当代儒学网   2014-09-24 00:58:48 作者:徐会坛 来源:中国慈善家 文字大小:[][][]

   

    作为知名的汉学家,你也在教授中国哲学,你怎么看孔子、孟子等人思想的现代价值?

 

  顾彬:我们以孔子为例,他当时谈到了一些我们现在不太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恢复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和思考,因为它们都是重要的,能够帮助我们做真正的人。例如说,敬畏。《论语》里的“敬畏”的宾语不清楚,可能孔子觉得谁都知道宾语是什么,比如鬼和神,所以他可以不说。

 

  无论如何,从20世纪的德国来看,“敬畏”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态度。非常奇怪的是,古代希腊文化中有过“敬畏”这个概念,但是,到了罗马帝国以后,“孝”代替了“敬畏”,从那以后,“敬畏”在欧洲哲学中的地位似乎就不太高了。但是,到了歌德(Goethe,1749-1832)时代,“敬畏”突然开始恢复了它原来在古希腊哲学中的地位,原因是什么呢?歌德可能看过翻译成法语或拉丁文的《孝经》,他曾经写过一部小说,专门谈《孝经》的问题,从那部小说来看,人有敬畏才能作为真正的人存在,人应该对弱者、对女人、对孩子有敬畏。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法,为什么对弱者?另外,从那部小说来看,每一个人的心里也有着某种神圣的东西,所以,人也应该对自己有敬畏,这个很重要,为什么呢?在现代社会,无论是中国、德国还是美国,自杀的人越来越多。在德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是6000多,但是死于自杀的人有10000多。对自己的态度,成了现代人的最大危机。

 

  

    德国有一位非常重要的思想家,他曾专门写过一本关于“敬畏”的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表。他想说的是,纳粹时代,德国不敬畏人,似乎觉得波兰人、犹太人等都不是人或真正的人,都可以杀掉,所以德国人应该重新学习“敬畏”。非常有意思的是Bollnow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日本人和韩国人,通过他的学生,他开始注意到东亚的文化,并且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老去日本、韩国。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在欧洲,宗教思想里没有“敬畏”的概念吗?

 

   《论语》里面的智慧对于欧洲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但是,因为受到“五四运动”、“文革”、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我们,包括我在内,原来都轻视孔子,觉得翻译孔子、翻译《论语》没什么意思。但是,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后来通过法国汉学家Francois Jullien(1951-)的书重新认识到了孔子。Jullien的书告诉我应该用什么方式读《论语》,这让我对《论语》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应该盲目地看《论语》,如果对孔子开放一点,宽容一点,会发现,有不少地方是有意思的,是可以思考的。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以个人主义为主导价值观的西方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很多人说,儒家或许能够为西方社会提供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模式,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顾彬:如果我们研究欧洲或者美国的个人主义的历史,会发现它是一个非常晚近的现象,另外,批判它的人非常多,包括我在内。从歌德时代的德国来看,或者从大革命时代的法国来看,已经出现了个人主义的思潮,但是,当时只有少数的人是赞成它的,大部分人不搞什么个人主义。到了19世纪,越来越多人开始宣称,个人主义是现代人比较合适的生活方式,黑格尔是第一个系统提出个人主义口号的人,他说我们应该实现我们自己。基本上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到了我们的1968年学生运动以后,个人主义才在德国和法国社会真正有了地位。

 

  在多特蒙德(Dortmund),每个星期六(002291,股吧)都会有几乎8万人看足球,他们中的不少人每个星期五下午都会到球场练习挥旗子,一练好几个小时。你问他们,这不是浪费时间吗?他们说,足球是我们的宗教,足球是我们的信仰,如果不这样做,我们生活的意义就丢掉了。再比方说,迈克·杰克逊或者麦当娜表演,每次都会有几万人去听,这些人为什么喜欢跟这么多人在一起呢?他们能听到什么呢?他们的衣服、头发肯定都显示他们是个人的,但是,实际上他们都不是个人的,他们心里是孤独的,他们喜欢和崇拜同一个人或同一个团体的人在一起。

 

  第一个公开批判个人主义的人是前一个教皇,本笃十六世,他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法,他说不是我们自己实现自己,是上帝通过我们实现自己,也就是说,个人是次要的。我们现在最红的哲学家Peter Sloterdijk(1947-)也说,个人主义把我们带到NOWHERE,他还为此专门写过一本书。德国另外一个当代哲学家也说过,如果人没有办法崇拜比他高的存在的话,他一辈子将得不到幸福。

 

  人需要限制,如果没有限制的话,无论他得到什么,他都会觉得不够。我在北京机场看过一个可怕的口号,“MORE IS NOT ENOUGH”,如果是这样的话,人一辈子都会觉得不够,不够,不够!孔子最重要的一个说法就是,人应该知道“够”是什么,“知足”是非常重要的,要学好这个,要不然这个世界没什么希望。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这点对于中国当代的“儒商”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你怎么看待中国越来越多企业家把儒家思想融入到商业中的做法?

 

  顾彬:从传统的资本家来看,儒学与资本主义不一定是矛盾的。研究欧洲资本主义历史的话,我们会发现,好的资本家都照顾他们的工人,会考虑到他们的生活,但是,自从我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就把所有资本家都视为坏人了。好像“好”与资本家是矛盾的,好像资本家就是坏的。但是,恐怕不这么简单。主张儒学的那些商人代表哪一种资本主义、哪一种儒学,我没有研究过,从杜维明的研究来看,资本主义跟儒学不是矛盾的。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从德国来看的话,企业家对德国文史哲艺术的繁荣是不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顾彬:对。到现在还是这样,我们的企业家、资本家都喜欢文学、艺术、历史、哲学,这也是资本主义的一部分。在德国,不少企业家会捐钱支持这些事业的发展。在欧洲,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少名人也会建立自己的基金会,还有些名人死了以后,他们的遗产也被用于建立基金会。比方说,在波恩有Adenauer基金会,是用我们第一个总理Adenauer(1876-1967)的遗产设立的,这个基金会很大,钱很多,它是重要的,也帮助中国人到德国学习,已经有好多人去了。

 

  另外,老百姓也会参加一些公益慈善活动。比方说,1989年柏林墙倒了之后,我们发现,民主德国给我们留下的文物基本上都是破的、坏的,需要修复,所以,有一个人成立一个基金会,每个月向我们募捐一些钱,去修复那些文物。我参加了,每个月给他们25欧元。他们每个月都给我寄他们做的杂志,让我知道他们用我们老百姓的钱做了什么。我发现,他们已经修复了好多教堂、宫殿,非常漂亮。这类的基金会在德国不少,老百姓也很支持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