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湯恩佳院長(右一)與印尼蘇西洛總統(左一)親切交談
尊敬的蘇西洛總統閣下、孔教總會各位領導、各位朋友:
中華傳統新年是全球華人最隆重的節日。印尼華人在歡度新年之時,印尼孔教最高理事會組織全國孔教代表齊聚雅加達舉行聯歡,使新年充滿了濃厚的節日氣氛。而且,貴國總統及政府要員都按照孟子「與民同樂」的教導,撥冗親臨現場,同華裔人士一道共度佳節,為新年增添更大的光彩。 在這喜慶日子裡,我再一次來到 貴國,心情特別高興。我代表香港孔教學院全體同仁向貴國總統閣下以及印尼全國人民、印尼華裔同胞、孔教同道,表示新年的祝賀,祝願 貴國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經濟繁榮!恭祝大家身心康泰,事業進步,生活幸福!恭喜發財!
貴國在弘揚孔教儒學方面,是亞洲諸國中的表率之一。修建孔廟,舉行隆重的祭孔儀式,訂定中國傳統新年為公眾假期等,都表明貴國在孔教儒家文化傳承上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些活動,一則紀念先師先賢,承繼華夏文化正脈,二則尊重和凝聚華裔居民,和洽共融,一同促進印尼的發展。
此次慶祝新春典禮的主題是「駟不及舌」,這是一個很有深意的選題。這句話是來自孔教的聖經《論語》。《論語.顏淵》有這樣的記載: 「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鞹,猶犬羊之鞹。』」 對於棘子成的失言,子貢及時指正,並發出「駟不及舌」的感慨。可見,儒家對相當重視言語謹慎的。「人」和「言」兩字組合成「信」字,可見君子之說話,與個人誠信有著莫大關係,此不可不察也。
「誠信」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之一,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質之一;既是社會交往的基本準則,同時也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必要前提。 「誠」與「信」,都是孔教儒家傳統的道德範疇。《大學》將「誠意」立為八條目之一。 「誠」與「信」本質是相通的。誠是真誠、誠實、虔誠之意,而信則是信用、信譽、守信之意。誠與信具有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 在社會關係中,誠是建立相互信任關係的前提。只有對人以誠相待,才能感動他人,自己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正如孟子所言:「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離婁》)
孔教儒家誠信觀,完全可以成為全人類普遍接受並且身體力行的基本價值觀和道德觀,我們應當大力提倡,並在各行各業中實踐,建立社會信用體系。
在國際關係方面,「誠信」是建立和平友好、平等互利、良性合作的國際關係新格局的必要前提;在社會關係方面,「誠信」是國家取信於民、使社會保持和諧安定的道德準則;對於企業而言,「誠信」則可以說是立業之本,是現代企業和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奉行的道德信條;對於個人而言,「誠信」則是立身之本,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