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儒学网 2018-05-22 10:04:06 作者:小慧辑 来源:华商报电子版 文字大小:[大][中][小] |
《关中儒学群像》以在全国最有影响的明清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关中书院为背景展开,对北宋大儒张载到明清大思想家冯从吾等关中书院历史上代表性的人物进行塑造。历史跨度大,展现关中书院深厚的历史文脉与深远的影响力。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文化积淀丰厚,文脉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通过刻画此类题材,对弘扬传统、了解先贤思想精髓有深远意义。从2016年11月开始,本人阅读了相关历史资料,并到书院进行实地考察。但因几乎没有标准的人物形象作为参考,只能阅读相关时期资料,作为表现人物形象的依据。
从北宋时期的大儒张载,到清末的刘古愚,如何在同一画面上进行合理安排,这是个重要的课题。而且,人物服装还要体现不同时代的特点。至于如何把握色调才能体现画面的庄重肃穆,传达出时空穿梭的奇妙碰撞,又不失历史题材的严肃性,也是需要考虑的。而人物的形象安排,不仅要有纪念碑式的人物形象,又要有对话情节,让画面开合有度,符合艺术规律等。
在绘画过程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作品共画了两稿:第一稿为横幅构图,将张载、冯从吾、刘古愚等8人作为不同时期的典型人物进行塑造,以关中书院为背景,画面人物以对话形式出现,色彩鲜明,画面感染力强。先贤畅游画面之间,生动形象。
第二稿为竖构图,以关中大儒、思想家张载为开端,以冯从吾、吕大钧、李因笃、李二曲、贺瑞麟、刘古愚、牛兆濂等不同时期的先贤为代表。画面以张载提出的核心思想内容和相关理论为背景,以书院讲坛、关中书院等为背景元素,体现了历史感和主题性。画面采用同一色调,让观者有静穆感。不同时期先贤处于同一环境中,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体察先人智慧哲思的心灵冲击之感。
画家简介 ·朱建伟其人· 生于陕西周至渭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陕西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延安中国画学会会长。 2007年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画家张自启、何家英、陈钰铭、李爱国等。2015年北京大学访问学者,2017年研修于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研究所。现任教于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国画教研室主任。 ·朱建伟其画· 2006年:作品《刚刚吹过一阵风》入选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徐悲鸿纪念馆举办的首届“地球、生命、和平”大型活动人物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0年:作品《鼓手》入选“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并被收藏(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1年:作品《沸腾的黄土地》入选“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并被收藏(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2年:作品《馨梦》在“喜迎十八大陕西省群众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中荣获二等奖(陕西省文化厅主办) 作品《安塞腰鼓》在“第三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中入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3年:作品《时光》在“相聚宜兴”全国工笔画大展中荣获优秀奖(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4年:作品《春到草原》入选第八届民族百花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6年:获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资助项目(国家基金艺术管理中心) 画作鉴赏 朱建伟新作《歌唱祖国》 为历史题材创作探索新路子
■孙会强(博士) 青年画家朱建伟近年来的创作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他立足于黄土高原,依托红色延安这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致力于传统绘画主题的拓展和笔墨语言的创新,以独到的视角创作的红色主题绘画在学界颇具影响。如他的新作《歌唱祖国》就是对红色绘画题材的创新性探索,以非再现的艺术创作方式表现历史,是这幅作品的主要特点。 历史的表现应该是多维度的,就像历史本身也不是单一维度的一样,如果找不到恰当的视角,很容易将作品沦为历史场景再现。如何在艺术创作领域打破常见的历史再现模式、找到打开个性化的历史通道、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这成为当今艺术家的重要课题。青年艺术家朱建伟就走在了这一探索的前沿,其作品《歌唱祖国》以今天延安“八一敬老院”的老人为表现对象,以壁画的创作手法为表现形式,画中8个人物神采毕现,写实的绘画语言在这里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材料的更新又助力了写实语言的精神力度。 好的艺术作品总能激起人们对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遐想。在朱建伟新作《歌唱祖国》中,8位正在进行合唱表演的老红军,不仅让我们听到了红歌的回响,更从他们沧桑而有神采的面容读懂了陕北红军和延安人民的光荣,让我们以当下的方式体验到了历史的温度。他从身边活着的历史见证人出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别样的历史画卷。它既是现实的,也是历史的;既是超越的,又是生活化的。 朱建伟以一种全新艺术视角,为历史题材、红色美术的创作探索了一种新的方式,给其他艺术创作者以启示和思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