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中华儒林 > 山西 > 儒门动态 > 柳河东国学大讲堂析解《周礼》《仪礼》《礼记》及“三礼”精神价值(组图)
柳河东国学大讲堂析解《周礼》《仪礼》《礼记》及“三礼”精神价值(组图)
当代儒学网   2017-12-26 06:11:31 作者:孟志远、林子清 来源:中国当代儒学网 文字大小:[][][]

 

 柳河东先生讲解《周礼》《仪礼》《礼记》及“三礼”精神价值

 

  

天气虽寒,龙城国学圣地太原文庙却人气很旺。星期六一大早,听众们就会聚到了山西国学大讲堂,忻州、大同等地的国学爱好者也冒着严寒长途赶来听讲。

12月9日上午,山西国学大讲堂丁酉年公益讲座收官之讲、第十讲隆重举办。国学名师、中华儒学会执行会长、北京儒学书院院长柳河东先生应邀为省城各界人士奉献了一场精彩讲座:《周礼》、《仪礼》、《礼记》读解及“三礼”精神价值探析。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的重要组成。“三礼”20余万字,从文字上占到“十三经”的近三分之一,文繁义博,古奥难懂,令人望而生畏,现代人多数无缘读及。然而,柳河东先生却用其二十多年的经学功底将其拨繁从简、去难就易,并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将其全貌、精义、价值向听众们呈现出来。

 

讲座中,柳河东先生从“三礼”简介与书目概览、主要内容与要义、历史影响与价值、《礼记》精解与中华“礼”文化精神、名篇名句读解五个面,进行生动有趣、精详得妙的讲解,并与听众们深入互动,问答探讨,析古论今,探析“三礼”精华、精神、智慧,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活化与运用。

 

他认为,“三礼”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权威蓝本和百科全书,是中国古代礼乐教化、刑政制度文化精神的理论形态,对礼制、礼法、礼仪、礼义作了权威记载和解释,对中华文明、儒家文化和中国礼法、礼乐、礼仪、礼学、礼教文化发展影响深远,并形成了别具特色、独具魅力、具有中国气派的中华礼文化。

 

 

柳河东先生讲解《周礼》《仪礼》《礼记》及“三礼”精神价值

 

 

他认为,《周礼》偏重政治制度,即礼制;《仪礼》偏重行为规范,即礼仪;《礼记》偏重析理,即礼义三礼精要在:制、仪、义。

 

《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成书于战国时期乃至于汉初主要记载先秦时期的天、地、春、夏、秋、冬六祭祀、朝觐、封国、丧葬等国家典,鼎、乐悬、车服、礼等具体规制,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对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有着深远影响,如,从隋唐开始、一直沿用至明清的“六部”制,就是仿照《周礼》的“六官”设置;隋唐长都城、明清北京都城的建设与布局,充分体现出《周礼》所记周代王城的布局特点与宗法礼制思想。

 

《仪礼》形文字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史记》和《汉书》认为成书于孔子,现存十七篇主要记载了士冠士相见等贵族礼仪,乡饮酒乡射基层行政组织活动礼仪,大射公食大夫等国家典礼,丧服士丧士虞特牲馈食少牢馈食丧安祭祀礼仪。对中华民族的礼仪制度、礼乐文化影响巨大,即使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各种礼仪依然可从中找到记载与影子。

 

《礼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现存四十九篇,实质上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主要记载了先秦礼制、礼仪、礼法之义理容非常丰富,涉及政治、哲学、历史、文艺、道德、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不仅陈述各种礼的“数”,而且阐释、揭示了各种礼的“义”,即各种礼所蕴含的思想精神。就思想学术价值而言,《礼记》在“三礼”之中最为重要虽成书较晚,且不在“六经”之中,但后来居上,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治则治,礼乱则乱;礼存则存,礼亡则亡。”“粗在应对进退之间,而精在道德性命之要;始于童幼之习,而终于圣人之归。”柳河东先生认为治经学,现代人应补“背诵”之课。他在讲解《礼记》精华时,熟练地背诵了《礼记程颐序》,引经据典详尽透彻地讲述了礼之理(义理、本源)、礼之用(发用、功效)、礼之实(精神、实质)、礼之道(智慧、原则与权变)。听众无不顿生敬意,深为感染。

 

 

 柳河东先生讲解《周礼》《仪礼》《礼记》及“三礼”精神价值

 

通过与大家分享《礼记》的名篇名句,柳河东先生分析总结了中华礼制、礼仪、礼义的五大精神:

自律精神:克制、节制、敬让;

公正精神:规范、有序、崇义;

平等精神:礼尚往来、尊重他人、相互理解;

和谐精神:和亲、谐乐、宽和;

合宜精神:恰当、分寸、适度。

 

“众人勉之,贤人行之,圣人由之。”他认为,礼是表,义是质,仁是核。中华礼文化精神包涵着永恒不朽的智慧和价值。具有礼教与礼学修养的人,具有以上精神涵养的人,便是具有仁德的人,便是觉悟的人,便是实现道德自觉的人,面对规范、制度、礼法,不会有被约束感,“从心所欲,不逾矩”。相反,“不知礼,无以立”,“人无礼则危”,人生无礼则困、则败。

 

 

 中华儒学会执行会长柳河东先生讲解《周礼》《仪礼》《礼记》

及“三礼”精神价值

 

最后,在讲解“三礼”精神的现代价值时,柳河东先生指出其现代价值是多方面的,一个最大的时代价值就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本月1“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主旨讲话中。讲话不长,而且是在国际盛会上,国家元首竞两处引用《礼记》中的话,足见“三礼”精神的具大时代价值。

 

“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天下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典出《礼记·礼运篇》)

 

“中国有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典出《礼记·中庸》)

 

中华“三礼”精神不仅为中华民族过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发展提供了伟大滋养、涵护,亦将为我们现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是未来复兴之后的长期兴盛、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与智慧保障,而且还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设礼乐世界、和谐世界、美丽世界贡献中华文明智慧!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