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儒学书院院长柳河东教授论儒家文化的时代价值

柳河东阐述儒家文化的时代价值,受到好评与热议
编者按:2016年10月29日,台湾中华产官民学协进会与中国友谊促进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儒学思想的时代价值”学术座谈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成功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在友好、坦诚、和睦的氛围共议儒学的当代价值,共商两岸携手推进儒学复兴事业。当代儒学领军人、中华儒学会执行会长、北京儒学书院院长柳河东教授系统阐述了儒家文化的八大时代价值,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与热议,现将其论文纲要刊发如下,以飨关注者。
两岸“儒学思想的时代价值”学术座谈会论文纲要(曲阜2016.10)
论儒家文化的八大时代价值
(柳河东)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引起国人的重视。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出现国学热、儒学热:各高校纷纷兴办国学院、儒学院,国学书刊、儒家经籍畅销,电视、电台国学与儒学节目大受欢迎,大中小学校园争相树立孔子像,组织祭孔、重建文庙、兴办书院、传播经典、开展讲学成为潮流,儒学论坛、研讨会、培训活动、儒家网站、各级儒学会、孔学会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近年来,党和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同志四次高规格地走近儒家,特别是2014年出席人民大会堂“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并作重要进话;去年年末中央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专请当代儒学专家陈来先生讲课。这在建党90多年、建国60余年来是罕见的幸事,释放出重大政治文化信息:表明党和国家对儒学的高度重视,亦标志着儒家文化迎来复兴的春天。 曾经一度式微、甚至成为游魂的儒家文化再一次郑重地走进了中国人的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并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八大时代价值:
一、弘扬儒家文化有助于提升现代中国政治文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儒家文化倡导的“为政以德”、“王道仁政”优秀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追求,“知行合一”的优良作风,“心性修养”、“君子人格”、“吾日三省吾身”、“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为之道,是新时期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加强修养,廉洁自律,拒腐防贪,永葆先进性,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为政智慧和有效思想武器。
儒家文化主张的“隆礼重法”、“仁政礼治”、“人本主义”思想,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现代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进程,从制度和体制上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根本保障。
主张爱国爱族、“大一统”及“和而不同”思想的儒家文化,是推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文化基石。
二、弘扬儒家文化有助于中国市场经济稳健发展,促进优秀企业家成长,推动中国“和平”崛起
儒文化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是中国的“福”。二者都有大一统的观念和思想,又均有包容独立自由的优秀品质,即鼓励内部个体在统一体内自由独立个性的展现。儒家伦理与市场经济规则有着天然的亲合力。
日、韩、新在创造性地运用“以义制利”、“义利相辅”的儒家市场经济伦理,约束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一度取得了高于西方市场经济的效率和成就,打破了西方长期以来主张唯有新教伦理能够促进资本经济发展的神话。学习其经济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创新和复兴儒学,建设“以义制利”、“义利统一”为基本理念的中国当代儒家市场经济伦理理论,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中国经济的稳健、高效、持久发展。
创新和弘扬儒家文化,转变传统的重义轻商观念,对治当今功利至上的不良倾向,创造性地倡导“学而优则工商,工商优则学”,“修身、齐家、治企、富天下”,以儒家“内圣”修为开出经济“外王”功业,将个人、企业、家(地方)、国、天下利益兼顾周全的中国优秀企业家——中国当代儒商群体将会走得稳健、久远,中国的和平崛将更持续、有力。
三、弘扬儒家文化有助于解决当前文化认同危机和信仰危机,提高国民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
文化是国家的血脉,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中国和儒学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说明一个道理:文化不败,国家永存,民族不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军事上不强,一打就跨;而文化、精神上不强的话,不打自跨。经济可使国家强大,而文化可使国家伟大。
当前最严峻的现实危机是:中华文化信仰真空,各种外来文化乘虚而入,基督教等在中国广大农村和城市迅速发展。这些历经上千年的优秀宗教文化在中国发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的主体文化没有发展或发展过慢,而出现宾喧主失因发混乱的局面。
弘扬儒家文化,对于培固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培育和振奋民族精神,解决国民文化认同和信仰危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同时,儒家文化还是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和凝聚中国人民和世界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进的智慧源泉和文化基石。
四、弘扬儒家文化有助于化解中国社会现实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追求“和”的境界是儒学的精髓之一,“和”字在儒家典籍中出现频率极高,如,“和为贵”、“和而不同”、“致中和”、“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家和万事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社会不和谐音符日益增多。“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儒家“仁和”观在当代的重构、发展和伟大实践。
儒家文化倡导的“过犹不及”、“中庸之道”、“和而不同”、“忠恕”之道、“克己复礼”等理念与主张,对于调节和融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行业与行业、团体与团体、阶层与阶层等之间的关系,消弭彼此之间的矛盾,消除不和谐之音符,重建现代“礼仪之邦”,促进和谐中国构建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儒家文化形成的家训家风、乡规民约、乡绅治理、民间自治等历史经验对和谐社会建构亦是有效的促进。
五、弘扬儒家优秀教育理念能够解决现代应试教育偏弊,强化人文和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素质
现代学校教育的最大偏弊,在于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而倒致的重智育轻德育或德育缺位。
创新和传承儒家文化中的“尊师重教”、“有教无类”、“崇道尚德”、“书院教育”、“庙学合一”等优秀教育理念和方式,发展现代书院、现代私塾、现代学堂教育,开展以“与经典为友,与圣人同行”为宗旨的中华经典教育、礼仪教育、美德教育,是对现代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用儒家文化经典智慧滋养和用君子之风熏陶大、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能够有效解决现代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应试教育偏弊,达致强化人文和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素质教育的目的。
六、创新发展儒家文化宗教功能有助于推动“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矫治国家转型期社会道德水准滑坡
人有信仰的需要,现代国民更不乏宗教信仰的需要。当前,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在中国发展速度迅猛,以及前些时期“falungong”一度盛行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缺少本位文化宗教。
遵循现代国家政教分离的原则,积极承续历史本有的、尚在民间存续的崇敬、祭拜“天、地、君、亲、师”的仪礼和传统,创新和发展以人文教化、礼仪教化、道德教化、伦理教化为实质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宗教、礼仪宗教、道德宗教、伦理宗教——当代儒教,促进当代儒家伦理教化功效的发挥,无疑是推动“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矫治当前国家转型期社会道德水准滑坡、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良方,是正人心、培民智、端民行、敦社风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也是维护国家稳定与长治的务急之策和战略国策。
2016年7月国家文物局在全国开展文庙、书院等儒家文化遗产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拟组织实施儒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加强保护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服务和教育功能,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厚植道德沃土。”无疑是英明之举。
七、弘扬儒家文化有助于构建和谐世界,重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推动人类的和平、发展、进步与共同繁荣
当今世界,尽管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并随时有加剧的可能。各国发展不平衡、各国利益不同和地球自然资源有限,固然是实质原因。但价值观、文化信仰和生活习俗不同,却是重要原因,即文明引发不和谐、冲突和混乱。
儒家文化的突出优点,在于她的包容性与和谐性,人类历史上许多战争都是由排他性强的宗教或文化冲突引发,而讲求中庸和“忠恕”之道的儒家文化很少引发战争。儒学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也是于国与国之间和谐友好相处的黄金律、智慧规。儒学倡导“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为公” 的天下观,主张“协和万邦”、“和为贵”、“与邻为善”的邦和观,均有益于人类的和平相处与世界的和谐相安。
儒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弘扬,儒家“包容”、“和谐”、“平天下”、“开太平”等思想和主张在全球的推广,有助于“和谐”世界和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构建,有助于推动人类的和平、发展、进步与共同繁荣。
八、弘扬儒家文化有助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消解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科技飞速发展,生产力大幅提高,人类在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的同时,资源和生态问题却成倍增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类的长存和繁荣面临严峻挑战。
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能做到“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二千多年前的儒门先贤早已认识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见儒家先驱的高明远见,足显儒学超前的环保和生态安全意识。儒学主张和倡导的“天地与吾同体,万物与吾同气” 、“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天人合一” 、“民胞物与”、“中庸之道”等理念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传统文化资源和动力。
儒家“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的治学方向和奋斗目标,体现了强烈的自然与人类终极关怀。推动儒家文化在世界的创新和复兴,积极在全球弘扬儒家文化关于环保和生态安全的观念与思想,能够有效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消减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保护人类家园地球,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实现人类族群的繁荣永续。
儒家文化的时代价值,绝不仅限于上述所论。随着时间的的推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又能够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儒家文化将会给中国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巨大福祉。
附:作者简介 柳河东,字铁镜,中华儒学会执行会长、北京儒学书院院长、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会长,国家文化部、山东省政府“第一、二、三、四届世界儒学大会” 专家代表,人民大会堂“纪念孔子诞辰2560、2565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连续两届)专家代表。百度搜索“儒学领军人”、“国学领军人”等,排第一位的网页及首页绝大多数网页均为有关其报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