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中华儒林 > 山东 > 儒门动态 > 山东社科论坛|柳河东:论传统儒家之“信”及现代诚信危机与重建(图)
山东社科论坛|柳河东:论传统儒家之“信”及现代诚信危机与重建(图)
当代儒学网   2017-01-17 23:54:55 作者:柳河东 来源:山东社科论坛 文字大小:[][][]

 

   “信”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价值、理念、主张,也是历代儒者积极倡导、孜孜以求、身体力行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经过长期历史发展与积淀,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德目、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实现“以义为上”、“义利统一”,既是传统儒家文化智慧在现代经营管理中的再现,更是现代企业持久发展、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柳河东在山东社科论坛论“传统儒家之信及现代诚信重建”

 

    2016年9月26日至28日,由光明日报社、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社会科学院、中共济宁市委、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山东社科论坛——儒学与当代诚信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曲阜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等13个省市的高校、党校、社科研究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儒家诚信理论研究、儒家诚信思想的当代价值和当代诚信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当代儒学领军人、中华儒学会执行会长、北京儒学书院院长柳河东教授出席研讨会,主持了第三场分论坛“当代诚信体系建设”学术研讨;并做了《论传统儒家之“信”及现代诚信危机与重建》学术报告。

 

柳河东主持第三场分论坛“当代诚信体系建设”学术研讨

 

    柳河东教授认为,基于道德自律与社会责任,关乎消费者利益、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企业诚信危机与重建,已成为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他从论析传统儒家文化之“信”、古代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及明清儒商信义建设经验出发,通过分析现代企业失信危害:消费者受害、投资者权益遭侵、国家利益蒙损、社会和谐受扰、企业发展受制;部析诚信危机丛生的原因:社会巨大转型过程中市场约束机制不足,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降影响,企业缺乏诚信自律。

    柳教授指出:外部环境的改变非一朝一夕,企业随波逐流、不重诚信没有前途。现代企业当传承优良传统,提升道德自律,加强儒商诚信修为:一、优良信誉造就高额长远利益,二、优良信誉让企业基业常青,三、重“义”、重社会责任是促进企业诚信的动力,四、构建“以义制利”、“义利统一”为价值取向的当代儒商文化是企业诚信建设的基石。

 

附:


论传统儒家之“信”及现代企业诚信危机与重建

论文纲要
(柳河东)
 

    一、传统儒家之“信” 与古代诚信建设

    (一)传统儒家极其重视“信”

    “信”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价值、理念、主张,也是历代儒者积极倡导、孜孜以求、身体力行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经过长期历史发展与积淀,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德目、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二)儒家文化之“诚信”

    《说文解字》解释:“信者,诚也,从人从言会意”,“诚者,信也,从言成声”,故“信”与“诚”意思相近,常互训,也常连用。

    诚与信连用就是指不自欺、不欺人,表里如一,言行相符,诚实无伪,恪守信用。 

    (三)古代商业诚信建设经验

    中国古代商业社会关于诚信与利益的关系集中体现在“义利之辩”上,儒家把“义”做为衡量人们经济行为及所得“利”是正当合理与否的基本道德准则。

    儒家主张“贵义轻利”,“先义而后利”,“以义制利”;强调“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大学》),“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君子取财有道,不谋不义之利,成为深入人心的价值取向,成为商家立身处事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 

   (四)明清儒商秉“信义”成大业

    明清时代,纵横亚欧数千里,称雄商界数百年的晋儒商所取得的持续辉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义以为上”、“信义值千金”、“童叟无欺”理念的忠诚秉持,用诚信赢得了财源滚滚,实现了汇通天下和基业常青。

    二、现代企业失信危害及原因

   (一)现代企业失信危害

    1.消费者利益受害

    旅游业强制消费现象严重,乱象丛生。

    在失信上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个体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

    知名品牌企业也问题多现。

    2.投资者权益遭侵

    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总体的诚信水平令人堪忧,虚报财务报表、业绩造假、庄家操纵股市、基金挪用资金、大股东关联交易等大量存在。

    3.国家利益蒙损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田锦尘曾表示,我国企业每年因不诚信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人民币。

    4.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屡禁不绝的众多非法传销组织骗走了许多家庭的养老金、购房款、甚至保命钱。

    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行非法集资之实的新非法集资活动近两年不仅猖獗,而且手法高明,涉资金额巨大,受害人数众多,社会违害严重

    5.最终害及企业自身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多行不义必自毖。”企业不义于消费者、不法于国家、失信于社会的直接后果,受害最大的最终还是企业本身。美国的安然、安信达,中国的三鹿股份、兰田股份等均是惨痛之鉴。

    (二)导致现代企业诚信危机的原因

    主要有三大方面:

    第一,外部约束监管不到位。社会巨大转型过程中市场秩序发育不足,法律制度缺位,政府监管存在漏洞,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行业协会未正常发挥行业规范职责,企业违法失信成本较低。

    第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百年来,传统优秀文化多次受到毁灭性冲击,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导致重商主义、功利主义的抬头与发展,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降,见利忘义,笑贫不笑娼,不诚不信,不仁不义现象比比皆是,一度呈“全民腐败”之势头。

    第三,企业自身对诚信的重视度不足。缺乏道德自律,缺少诚信文化建设与教育,不能坚守企业经营的道德底线。关键在于缺少社会责任和“义”的担当。

    三、现代企业诚信建设的意义与途径

    (一)优良信誉造就高额长远利润

    诚信铸就信誉,信誉成就品牌,优良的品牌则意味着丰厚而源源不断的利润。阿里巴巴“欺诈门”事件发生后,马云怒言,“阿里绝不能变成一家仅以赚钱为目的的机器,对违背公司价值观的行为要采取零容忍态度。”经过2011年“清理门户”的阵痛之后,阿里集团信誉日隆。

   (二)优良信誉让企业基业常青

    良好信誉不仅使企业在顺境中乘风破浪,而且在困难时,成为走出困局的法宝。八十年代,张瑞敏在接管海尔之初,顶着经济困难与重重压力,亲自举起重锤砸向不合格的冰箱,海尔事业的开拓着们眼含泪水销毁了所有不合格的电器。从此,海尔人的真诚与信誉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一同成长。

   (三)重“义”、重社会责任是企业诚信建设的动力

    求“利”,即创造财富、获取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取“义”,即创造社会效益、承担社会责任,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支撑与保障。中国古代儒商重信义、讲诚信源于“修身、齐家、治企、富天下”的伦理价值取向,实质在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华为近十年来快速成长,一路超越了摩托罗拉、诺基亚等通讯产业巨擘:全球超过20亿人每天使用华为设备。在纳税方面华为更是遥遥领先,2015年纳税337亿,超过BAT(阿里纳税109亿,百度22亿,腾讯70亿)的总和130亿。然而,72岁的任正非却异常低调,深夜独自在机场打车,与其他富豪助理保镖前呼后拥、豪车接送奢侈之举形成显明对比。何以如此?社会责任使然,民族工业振兴使命使然!

    (四)构建“以义为上”的当代儒商文化是企业诚信建设的基石

    1.以义制利,取利以义

    不取不义之利,取利要合乎“义”。

    2.见利思义,分利和义

    获利后要想到行义,所取之利的分配要合乎“义”。

    3.以义生利,义利相成

    义利可以互相转化,相辅相成,积极行“义”有助于企业更好获利。

 

    实现“以义为上”、“义利统一”,既是传统儒家文化智慧在现代经营管理中的再现,更是现代企业持久发展、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当代企业应积极营建儒商诚信文化和企业信义伦理,将诚信理念落实于企业的生产、销售、服务、经营、管理等全过程,把诚信精神灌注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扎实树立起企业的优良信誉。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