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会代表聆听专家发言。本报记者 黄广华 摄
诚信是儒学思想的核心范畴,如何发挥儒学在当代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9月26日至28日,在山东社科论坛——儒学与当代诚信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研究院、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曲阜师范大学,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向红指出,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诚信建设,诚信体系建设已被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山东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诚信建设制度化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重点,作为构建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搭建公共信用交换和共享平台,完善惩戒失信、激励守信的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与会专家们认为,当代诚信体系建设,要从注重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注重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注重政府信用体系建设三个等层面入手,强化社会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在公共诚信制度建设方面,完善的诚信法律规范、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的失信约束机制是其基本内容。实践中,要在经济领域建立市场经济;改革政治体制,建构法治政治;加强诚信教育,营造诚信美德建设的社会环境。把诚信原则精神融入当代法律规范和经济制度之中,建立社会诚信体系。
论坛上,济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段向阳介绍,近年来,济宁市重点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建设,着力打造“信用济宁”文化品牌。在全国信用排名列为地市级第10名,成为首批山东省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城市。
26日晚,论坛还举办了学术沙龙专场,来自省内外的60余位专家学者就儒学与当代诚信体系建设进行切磋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