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中华儒林 > 香港 > 学术成果 > 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黄岳顺在“普适价值再思”论坛的开幕辞
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黄岳顺在“普适价值再思”论坛的开幕辞
当代儒学网   2015-12-02 04:32:31 作者:黄岳顺 来源:中国当代儒学网香港工作站 文字大小:[][][]

 

各位嘉宾:

 

    大家好!感谢大家来到香港浸会大学,来到饶宗颐国学院,感谢支持本次论坛的各位学者、学界文化界的同仁、各机构的朋友。盼望我们今后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今次我们论坛的主题是“普适价值再思”。“普适价值”是英文“universal value”的意译,泛指那些已经存在的,并不具有广泛争议的公共秩序以及礼俗、习惯法。在文史哲宗等人文社科领域,universal value被定义为超越宗教、国家、民族,出于人类良知与理性的“普遍主义”价值观念,其包括但不限于民主、法治、天赋人权、免于恐惧的权利、生育的权利、获取知识的权利、免于匮乏的权利、思想的自由,以及表达的自由等。

    不过,“普适价值”是建立在人类不同个体、不同社群之间相互可理解的最大公约数之上的一种“底线共识”,其内涵因应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而有所变化、有所扩展,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历万代而常新”的绝对真理。中国文化与普适价值之间的对话和沟通何以可能?中国文化如何参与到构建参与对等、全球正义的普适性议题中间?这就是今天我们需要坐在一起,再思普适价值的原因。

    普适价值与中国文化,到底是截然二分,还是并行不悖呢?这个问题让我想起由天主教神学家汉斯.昆在上个世纪90年代首倡的全球伦理(Global Ethic)。全球伦理提出了一条兼括中西方的“普适价值”——即“黄金律”(Golden Rule)。其在西方语境下的表述,为《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七章12节所载耶稣言语:“如果你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别人”;其在东方语境下的表述,为《论语.卫灵公》所载孔子言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Golden Rule作为全人类“底线共识”以及文明最大公约数的“普适价值”,得到中西方各宗教领袖、国家领导人、思想家的称许,因其内涵充分肯定各文明共同体自身的主体性,同时又要求具有“走出自己,走向他者”的普适情怀。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先生的这句话,可能可以作为我们今天再思普适价值的一个基础所在。

    香港地处中西文化交汇之处,对沟通中国与世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浸会大学为具有基督教教育传统的香港法定公立大学,饶宗颐国学院乃秉持饶公文艺复兴理念而建立的香港第一所国学院,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这样的一个组合,正体现着我们会通中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普适价值要走进来,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再思普适价值,此其时也。

    朋友们,我期待大家,通过这次论坛,更多关注并推进此一重要议题的研讨。以期为中西文化之间的对话融通以及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肩负起当下时代给予我们的重轭。我们期待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期待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祝“普适价值再思”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