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诞辰2566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的圣诞节!28日上午,祭孔大典在温州孔庙隆重举行。9时28分,祝赞师宣布祭孔大典开始,启户,放礼炮,鸣号,击鼓,撞钟,一环扣一环,现场氛围十分庄严肃穆。
祭孔大典仪式伴随庄重典雅的礼乐有条不紊地进行。(一)迎接。由礼生引领来自温州各地的嘉宾进入大城门。(二)初献礼。沙城街道办事处、区组宣部、区文教体工作局领导敬献花篮,学生敬献果品,各向至圣先师三鞠躬。初献六佾舞。(三)再献礼。沙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叶赛晓致欢迎辞。全国人大代表、《温州晚报》郑雪君也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主祭人盥手、整衣冠。上香,献花,献爵,进馔。亚献六佾舞。(四)终献礼。全体嘉宾和孔子后裔向至圣先师三鞠躬。再次上香,献花,献爵,进馔,三跪。温州市社科联原副主席洪振宁宣读祭文。终献六佾舞。(五)诵读表演。沙城小摇篮幼儿园、沙城三小小朋友分别诵读《弟子规》和《三字经》等节目。温州孔庙管委会主任孔令仁致答谢辞。祭孔大典,善始善终,乐舞和谐,气势恢宏,典雅隆重,生动再现了“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历史盛况。
今年祭孔大典与往年有很多不同,祭孔程序几乎与曲阜祭孔雷同。一是取消了以往的家祭项目,二是增加了“六佾舞”项目,有机地融于祭孔之中。六佾舞分初献、亚献和终献三献曲。(一)初献《宁和之曲》:“自生民来,谁底其盛。惟师神明,度越前圣。粢帛具成,礼容斯称。黍稷非馨,惟神之听。”(二)亚献《安和之曲》:“大哉圣师,实天生德。作乐以崇,时祀无斁。清酤惟馨,嘉牲孔硕。荐羞神明,庶几昭格。”(三)终献《景和之曲》:“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瞻之洋洋,神其宁止。酌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献惟三,于嘻成礼。”每个字表示一个舞姿,每献32个舞姿,三献共96个舞姿。
古代佾舞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使用佾舞是要严格遵循礼制的。《论语•八佾》说:“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熟不可忍。”季氏是大夫,只应使用四佾,而违犯规制,使用八佾舞,当然作为封建礼制,是不能容忍的。根据礼制的要求,温州孔庙只能采用“六佾舞”仪式。
舞者称“佾舞生”,简称“佾生”或“舞生”。舞生左手持籥,右手秉翟,二者并合时,左籥在内而右翟在外,左籥横摆而右翟竖立。籥,竹或木柄,属于乐器,式样如笛。普通吹奏,比笛短三孔。舞者,则是长于笛六七孔。翟,野雉尾。翟,象征地、阴;籥,象征天、阳。舞蹈时,籥翟交合,象征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
据悉,今年7月28日至8月2日,温州孔庙指派沈彩群、张爱珠、林玉华三位老师,放弃家务,顶高温,冒酷暑,不远万里,来到山东曲阜孔庙学舞。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在曲阜学舞期间,初学舞蹈,难懂易忘,但她们虚心学习,不懂就问,反复演练,刻苦钻研,就是连晚上休息时间也不放弃学习,她们互相合作,互相琢磨舞艺,终于在短短的三天时间,用汗水凝成硕果。我们随行人员无不为之感动!她们一回家,便组织人员排练学舞。近两个月来,三位老师不辞劳苦,每周三个晚上坐镇指导,舞生们也感同身受,虔心学习六佾舞,大家决心为祭孔大典添光彩。
祭孔大典以音乐、舞蹈等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文化思想,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儒家“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祭孔大典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凝聚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