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儒学网 2015-03-07 02:16:23 作者:刘继春 来源:齐鲁网教育频道3月5日讯 文字大小:[大][中][小] |
近日,山师附小二年级一班“春芽”小队的同学们结合班级特色——传统文化,开展了一 次有意义的寒假活动。
一大早,同学们来到府学文庙门口集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结伴走进这座幽静的古院落。从影壁到棂星门,从泮池到大成殿,从明伦堂到尊经阁,同学们用眼睛探寻中华文明的所在,用心灵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

“济南府学文庙始建于宋熙宁年间,是古代济南府最高规格的官学机构和祭孔庙宇,也是济南市区现存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孩子们认真地聆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还不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棂星门旁,有的同学问:“这四个大柱子怎么像冲上去的火焰一样啊?”工作人员给同学们讲解说:“这雕花石坊四柱冲天,象征尊孔如尊天,代表了当时对孔子、对儒家思想和文化的推崇。”“同学们再看看东面和西面两个亭子有什么不同?”顺着工作人员指的方向看过去,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个是方的,一个是圆的!”“对,方的是中矩亭,圆的是中规亭,意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告诫儒家学子做学问要有―种严谨的态度。”“我们小学生对待学习也要有认真的态度!”同学们纷纷响应。
走上石桥,工作人员介绍说:“同学们脚下的这座桥叫泮桥,这是济南最古老的石孔桥,又叫状元桥,寓意学子们都能努力成为状元。桥的两边是泮池。”有同学问:“老师,泮池的水是从哪儿来的?”“这泮池的水都是流动的泉水,古代是通过暗渠流入文庙,现在为了便于游客参观,改成了明渠。这也说明济南历史上就水系发达,体现了其作为泉城的特色。”

来到大成门左侧,工作人员指着龙门石碑上的图案问:“同学们看看这个像什么?”“像一条龙!”“这是两个字——龙门,是一笔写成的,姿态像巨龙,取自‘鲤鱼跳龙门’,是为了激励学子学有所成的。”同学们不禁地啧啧称赞。
同学们还参观了大成殿、明伦堂和尊经阁,了解了文庙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以及经常在此开展的开笔礼、成人礼等活动情况。通过一上午的参观,同学们对府学文庙的印象深刻,也接受了一次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相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这些可爱的小学童们,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心灵和更加强大的力量,如春芽破土,去开启明媚盎然的人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