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濟寧2月4日電 1月24日,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社會實踐團隊赴濟寧市泗水縣,開展了以“喚醒鄉村文化基因 重建儒學教化體系”為主題的調研活動。團隊成員兵分兩路,分別對開展儒學教育時間最早、效果最好的兩個村庄和縣科技文化中心進行了實地調研採訪。
實踐調研團隊第一組人員的第一站是尼山聖源書院。通過北東野村村支部書記龐德海對儒學講堂開展情況的介紹,隊員們了解到作為最早開設鄉村儒學教育的村庄之一,北東野村的儒學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婆媳、兄弟、鄰裡關系等變得更加和諧,環境質量也有所提高,民風得到改善。除此之外,鄉村儒學在課堂之余衍生出“模范家庭、好公婆、好媳婦、孝子”評選等多項活動,對家庭內部關系的改善起到積極影響。村庄還將組建“慈善資金互助組”、“老年互助組”等群眾自治組織,在群眾中引起了熱烈反響。
與此同時,第二組人員來到了正在舉行“模范家庭、好公婆、好媳婦、孝子”評選活動的聖水峪官庄村。通過採訪,隊員們了解到,此項榮譽評選活動已是第二年舉行。評選活動共分為村民填寫推選表、村委會干部和老年大學老師唱票評選、村委大院公示確定名單三個部分。評選結束后,官庄村村支部書記湯金金還就鄉村儒學的開展時間、宣傳方式、課程安排、創新形式等問題向隊員們做了詳細介紹。交談中,隊員們了解到鄉村儒學的發展現面臨著資金困難、材料稀缺、師資困乏等困難。
告別尼山學堂,調研團隊一組人員來到第二站——泗水縣科技文化中心,在與聖源書院副秘書長陳洪夫的交流過程中了解到了鄉村儒學的總體規劃、發展現狀、局限性、發展意義及發展前景等具體情況,雙方在交流中互相提出意見和建議。隊員們也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交流在融洽的氣氛中告一段落。
通過此次活動,隊員們對鄉村儒學的發展情況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對其未來發展也有了更客觀、更明晰、更全面的認識。實踐團隊隊員夏春梅表示:“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要達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目的,這次調研活動給我們很大啟發。”同時隊長房政偉表示:“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當肩負起使命和責任,努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宣揚儒學經典,為重建農村文化生態,營造良好社會風氣,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