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中华儒林 > 山西 > 学术成果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概念解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概念解释
当代儒学网   2014-03-05 01:21:54 作者:邸继文 来源:作者惠赐 文字大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概念解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教育”。这是继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后的又一重大表述。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了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中去,这在我们党和国家文化战略史上是一次巨大飞跃。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曲阜讲话也被评论界看作是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地位相当的重大活动。92年南巡讲话邓小平同志用政治的决断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领域内的“姓资姓社”争论问题,2013年曲阜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也一样用政治的决断解决了更长期困扰我国文化建设领域内的“姓马姓孔”认识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呢?笔者在山西朔州以民间社会团志愿服务形式开展基层国学经典教育大众推广活动,已有七年有余。对传统文化教育略有认识,深感相关概念急需普及,不揣冒昧,整理常识,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简称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学问,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价值倾向、信仰追求、道德规范、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集中表达和经典提练。可用“三个六”来综合理解。

    (一)六个定位。

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综合定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二)六个叫法。

    中共中央最新文件里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惯上叫“中国传统文化”;

国际上、台海两地语境中叫“中华文化”;

最简便的叫法叫“国学”;

教育领域内也叫“国学经典”;

在道德话语体系中叫“中华传统美德”。

(三)六个面向。

道、器、艺、仪(文化的四个范畴,其中道是核心)

道,行而之上谓之道。是讲思维、价值、精神、道德、信仰、审美等规律性的东西。

器,行而之下谓之器。是指一切有形的物品、制度和典章。

艺,音乐、舞蹈、美术、戏剧、雕刻、建筑等文明的外在形态均属此类。尤其书法、武术、中医、戏剧、茶、玉、金、石是国学中的独特代表。

仪,礼仪规范及具体行为。

1、 言、字、籍、俗(文明的四个维度,其中典籍更能体现文明的价值)

    言,语言。包括口头语言白话文和书面语言文言文,几千年来,汉语语言的特质是“文不动白动”,即文言文几千年一以贯之,白话文随着时代和地域的变化而变化。

字,文字。语言的图像化表达,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主要是汉字,分简体字与繁体字两个类别。繁体字也叫正体字,简体字也叫规范字,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贝。

籍,典籍。中华典籍八万册,《四库全书》《大藏经》《道藏》是经典全书,尤其《十三经二十四史》代表中华文化的经史传统。

俗,风俗民俗。包括节日文化、节气风俗、服装、头发、饮食、礼仪等。汉服是传统中国人的服装,春节、中秋、清明、端午、七夕、重阳是中国传统儒教文明的重要节日。

2、 经、史、子、集(典籍可分四大部,其中经部思想最重要)

经,主要是十三经。经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历代帝王在综合文化大家的意见上,专门确定的,具有文化宪法的指导作用。十三经包括《论语》《孟子》《孝经》《尔雅》《诗经》《尚书》《周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

史,主要是官修二十四史。当然还有一些民间信史。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史学意识最强、资料保存最多、历史记载最真实的民族。经史参合一直是朝廷治国与文人修学的主要传统。

子,诸子之学。子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给了中华文化不同的方向选择,对经学起到了辅助和制衡的作用。其中《荀子》《法言》《老子》《庄子》《中论》《近思录》《传习录》《孙子兵法》《韩非子》《吕氏春秋》是子学中的代表著作。

集,除经史子三部之外的一切著作。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杂记、随笔等。南朝梁时的《昭明文选》是集部的重要著作。

儒、释、道、法(以学说分类,其中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和主干)

儒,分儒学、儒家、儒教三个层面,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和主干。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就是讲从尧、舜、禹三王,再到夏、商、周三代直到孔子时的二千五百多年,再加上孔子时代到现在的两千五百年。这其中孔子继往开来,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作《春秋》,自觉总结传承了他以前两千五百年的文化,加上从他到孟子这一百多年间中华文明自觉成熟期成书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共同构成了儒家文化也即中华文化的核心典籍《四书五经》。以《四书五经》为灵魂煅造了今日的中华民族和历史文化。一切反对中华民族的势力都深知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决定性意义,所以极尽抹黑歪曲打击之能事,制造反儒文化话语体系,撕毁《四书五经》与圣人孔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把反传统文化意识深深植入人们的意识深处。近百年来西方文化势力成功地围剿儒家文化,使儒家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基本断档。

释,即佛家文化。分佛学、佛家、佛教三个层面。是从印度传入我国的出世宗教文化。智慧圆融,无上精妙。创立者释迦牟尼,典籍集中于《大藏经》,其学说传入中国后逐渐中国化,与中国本土儒道文化互相兼融,构成了儒释道三家并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道,即道家文化。分道学、道家、道教三个层面,是与儒家学说并存的智慧文化。《周易》《道德经》《庄子》等玄学之书是其核心典籍,老子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学说与儒家学说同出《易经》,与儒家学说互为表里,共生共荣。

法,即法家文化。以《管子》《商君书》《韩非子》等典籍为核心,以管仲,商鞅,韩非为学说代表,以秦始皇、商鞅、李斯为政策执行代表。与儒家文化代表周制不同,法家文化代表秦制,强调集权专制,富国强马,对人民实行严刑竣法,搞愚民谎言教育。秦后历代中国实行“儒表法里”的文化政策。“王霸杂之”,打儒家的招牌行法家的实质,法家在中国是“暗老虎”。另外,还有其他诸子百家,也各有文化特点,兹不论。

3、 孔、孟、老、庄(以文化代表人物分类,孔子是中华文化总代表)

孔,孔子。周朝春秋时鲁国人。孔子是中华文化数轴上的坐标原点,向前总结继承2500年的文化,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向后开拓了2500年的文明,通过“六经六艺”的孔门教育,有计划地通过儒生和书香家庭代代传承了中华文化的道统,使中华文明之河持续流淌,万古长青。

孟,孟子。周朝战国时邹国人。孟子是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著有《孟子》一书。《孟子》成书后,儒家学说便形成了以《孝经》《礼记》《孔子家语》《荀子》《孟子》《论语》等六部经典为主的系统学说,加上孔子亲自著述的《春秋》和《易大传》,以及继承的上古学说《诗》《书》《礼》《易》四大部,共同构成了围绕孔子的十二部经典学说,形成了尧舜榜样、文武事业、孔孟文化等中国文化的基本底色。

老,老子。周朝春秋人,《道德经》的作者,具有超凡脱俗的智慧和品格,被尊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庄,庄子。周朝战国人。《庄子》的作者。被称为是中国最有智慧的人,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4、 兵、农、医、武(其他文化形态,中医是中国文化思维范式下的医学)

兵,打仗用兵之学。《孙子兵法》是代表。中华兵书三千多部,读书人多通晓行军用兵之道。

农,种地农耕之学。如《齐民要术》等。中国农民最擅长精耕细化。读书人耕读传家,诗书继世,也积极参与种粮种菜,自食其力,成就了辉煌的中原农垦文明。

医,中医之学。中草药、针炙、气功都属中医范畴。中国人口多,与中医发达不无关系。中医五行之说,与《易经》五行八卦同理,古人有“善医者必通《易》”之说。

武,武术之学。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强身健体,伸张正义。武术与京剧、中医、国画被誉为是四大国粹,是正宗国学。

    二、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即国学教育,国学教育是一种经典教育,所以也叫国学经典教育。国学经典教育是传统私塾教育的当代版,与传统私塾教育一脉相承,但具有时代特点,比如今天我们国家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时代要求和时代特点,更有与其他外来文化交流的鲜明印记,有传统文化教育断层而又恢复的特殊情形。应从三个方面理解国学经典教育。

    (一)国学经典教育包括义理、考据、辞章的典籍知识教育;还包括琴棋书画在内的才艺教育;还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养成教育;最主要的是中华文化文明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道德传承意识的教育。

    (二)国学经典教育的主阵地理应在学校,尤其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内的学校里大力实施国学经典教育。第二是在社会上形成儒教文明意识,以书院、文庙、道德讲堂为载体,推动儒教文明快速复兴。第三是建设书香家庭,让国学传承继续依托家学阵地,带动家风、民风积极进步。

(三)国学经典教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蒙学阶段,年龄大约3、4—7、8岁,学习内容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华成语千句文》《弟子规》《常礼居要》《声律启蒙》《龙文鞭影》《朱子家训》《幼学琼林》的诵读为主。二是小学阶段,年龄大约7、8—12岁,学习内容以书法、舞蹈、国乐练习及《四书》《孝经》《道德经》背诵为主。重点学习汉字,用简识繁,至少掌握5000个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三是大学阶段。年龄为12岁以后至成年。学习内容以《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的选本为主。诵读、书写、释义、会讲、践行。读圣贤之书,养君子人格,对内讲孝悌,对外讲忠信,清慎勤为官,学思行为学,仁智勇为人。

三、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是顶层设计。由国家政府强力推动,《四书》进课堂,高考加国学,单设国学科,文言作文,附加国乐、书画、舞蹈、武术。降低数理化难度,取消英语高考资格。各级党校全面开展国学教育,除军队之外的所有文职公务人员必须通过《四书》基本常识考试,所有厅级干部以上(含副厅)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四书五经》常识考试。

    二)是复兴儒教文明。官民互动,在政府统一倡导下由企业界承担社会责任,恢复儒教文明的基本道场,包括书院、文庙、道德讲堂、宗族祠堂。由文化界人士承担社会责任,把讲学、祭祀、志愿服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三)是全民读经。以家庭、学校、社区为主阵地,开展全民读经背诵活动,内容以《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孝经》《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常礼举要》《声律启蒙》十部经典为主。通过电视背诵大奖赛等多种形式刺激学习,逐渐形成风气。让海外孔子学院与内地中华文化大学对接学习,内外一体,落实习总书记曲阜讲话的“四个讲清楚”,奠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文化根基。

 

作者:邸继文,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朔州市国学会秘书长。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