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中华儒林 > 河南 > 儒门动态 > 河南日报:一个山区小镇的“国学实验”
河南日报:一个山区小镇的“国学实验”
当代儒学网   2013-11-19 02:34:40 作者:峂清辑 来源:河南日报 文字大小:[][][]

    ●乡村不孝子弟频出,乡领导期望以国学教育感化

    ●全镇人手一本《弟子规》,传统文化碰撞现代乡村

    ●传统文化教育重在坚持,切莫人去“教”息

    小镇兴起“国学热”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伴随着舒缓的音乐,确山县新安店镇中心小学的几百名孩子在稍显狭促的校园,列队齐声吟诵《弟子规》并随乐起舞。

    “每天上午的课间操时间,都会让孩子们吟读《弟子规》的片段,与锻炼身体相结合,我们的老师还专门编排了舞蹈。”该校副校长杨森说。

    该校负责讲授国学的教师王珂介绍说:“为开展国学教育,我们将每周一下午1个课时的课外阅读时间改为了国学课,给孩子们讲诵《弟子规》,每天晨读安排他们背诵,现在孩子们多多少少都会背一些。”

    记者随意叫住一个正在玩耍的小女孩,她叫马伊美,是该校四年级学生。当记者提出要听她背《弟子规》时,这个小女孩先是稍显紧张,继而就表现得落落大方,流利地给记者背了两段。

    与一般小学不同的是,该校国学教育的氛围比较浓厚,在校园的墙壁上、橱窗里及教室内的黑板报上,随处可以看到传统国学的经典语句及白话解释。

    在新安店镇,浓厚的国学氛围不仅限于学校,在该镇沿街醒目之处,除了看到一些商品广告外,记者看到更多的是传统文化经典符号的宣示。一家商店门口两边的墙壁空白处,“轻财重义”的彩绘格外醒目。

   在该镇街市最为热闹的十字路口,有一块临街的彩绘墙,上面是孔子的画像,旁边是《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并配有现代汉语释义。彩绘古朴庄重,颇具传统文化气息。

    “文化墙和街道两旁电线杆上悬挂的国学经典标牌是镇里的一道文化风景,目的就是营造一种学习国学的氛围,让人们时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净化,耳濡目染、入脑入心。”一位镇干部说。

    从确山县城出发,沿107国道往南20公里后,往东有一条约6公里、蜿蜒起伏的山间水泥路直通新安店镇。在这条水泥路经过的几个村庄,记者不时看到一块块整面墙大的国学文化彩绘墙,上面有传统经典释译,也有历代传承的孝善德行故事。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镇已经制作了120多块、3600多平方米的国学文化墙,分布在镇街及全镇下辖的23个行政村、居委会。“文化墙面积有大有小,大多选择比较醒目的门面空墙制作。我们还专门从郑州请来彩绘高手,用水泥打底对墙面进行修整,再用油漆作颜料进行绘制,以确保墙体不脱落、画面不掉色,长期保存。”一位镇干部介绍说。

    国学治村纠民风

    在全镇搞国学教育,离不开镇党委书记朱志鹏的推动。今年44岁的朱志鹏是个“老基层”,至今已先后在乡镇工作了17年。此前在竹沟镇当副镇长期间,他曾因带领群众养蘑菇并在当地电视台传授养蘑菇技术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朱师傅”。如今,因在新安店镇力推国学教育,他又被人称为“国学书记”。

    “在全镇推行国学教育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也不是短期行为,这里面有观念认识问题,也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朱志鹏说:“有几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使我觉得必须从根本做起,在改善政风民风上实现底层突破、强根固本。”

    2011年底,朱志鹏从相邻的留庄镇镇长一职调任新安店镇党委书记。在跟镇法庭庭长聊天时,他了解到2011年该镇有13起因子女不孝引发的官司。“这不是个小数字,在农村不到万不得已,父母决不会撕破脸去告自己的孩子。”朱志鹏说。

    在当地群众中流传的“小熊庄”的说法,也让他感到心酸。“父母年轻时任劳任怨,儿子娶妻抱子、成家立业了,却把老人赶出了家门。老百姓自嘲‘人年轻时姓百家姓,老了都是一个姓,那就是姓熊(熊公公、熊婆婆,当地骂人的话)’,都住到了‘小熊庄’(农村田间地头的小‘趴趴房’)。”朱志鹏说:“羊羔还有跪乳之恩,现在农村生活好了,为啥有人不愿养父母了?不孝不是小问题,会影响一片,互相攀比、学赖不学好,也会影响下一代。”

    朱志鹏上任后首次给村干部拜年却屡吃“闭门羹”的经历,更是让他感到改善民风之迫切。2012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他想下乡熟悉环境、了解情况,顺便给村干部拜个年。由于是春节期间,他决定事先不打招呼,随便转几个村,村干部在家了就见个面、认认门,不在家就通个电话。

    朱志鹏转了几个村,却转了一肚子气。前两个村,给村支书打电话说明来意,对方都说“顾不上,忙着哩”,就挂断了电话。第三个村的支书说“我马上回去”,却一个多小时不见人影。第四个村的支书说“我在外面有事回不去”,而电话里传来的是搓麻将的声音……

    “之前我从没来过新安店镇,与他们也素无冤仇。第一次下去调研,他们就是这态度!退一步讲,就算不是镇领导,大过年的,这些村干部也不至于连最起码的礼节都没有吧?”他感到不解。

    国学也讲时代性

    当镇里提出要推行国学教育时,并非没有不同的声音。有的干部说:“现在人家都发展经济呢,咱却搞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的国学教育,真是不务正业。”有人说:“那些古文,有文化的人还看不懂呢,老百姓懂得啥是国学。”有人说:“老朱是想用搞国学出风头、搞政绩的吧!”也有领导善意地提醒他:“国学里面也有很多封建时代的糟粕,要把握好尺寸。”

    这些想法并不是毫无道理,“国学教育是我们的‘自选动作’,上面考核也没有这一项,但社会管理同样是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与经济发展并不违背。国以民为本,通过国学教育学做人,把正根、善根打实,恢复、重建乡村文化传统,意义深远,我们愿意把它作为一种责任和使命。”朱志鹏说。

    “传统国学教育流失百年,很多人对国学有误解,比如‘教化’,有人认为是贬义词,与当下时代格格不入,不能提。其实‘教化百姓’是历代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通过教育进行感化,培育和改善民风有啥不好的?”一位镇干部感慨地说:“关键是要与时俱进,把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

    考虑到知识门槛,该镇国学教育首先在学校、机关干部、职工等群体实施,然后面向社会分步推进,学习内容也选择相对浅显易懂又具有文化之根意义的《弟子规》。

    为此,全镇选拔了22位国学骨干教师,负责全镇22所中小学国学教育工作,并担任各行政村国学活动的义务辅导员。同时,该镇还号召爱心企业家捐资印刷国学读本3万册,实现了该镇1万多名干部、教师、学生人手一册《弟子规》,每个家庭一本《弟子规》。

    为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该镇在学生中还开展了“我为妈妈诵经典”、“妈妈行孝走在前”、“公婆同力和家园”等活动,让“小手拉大手”共同营造家庭的和谐。

    如何赋予传统国学精华以时代意义?朱志鹏说:“学习传统文化,不重形式重实质,要懂得引申和阐发。比如平常父母叫孩子,喊几声也不听答应一声,就是俗话说的‘慢耳朵’。《弟子规》里面就讲‘父母呼、应勿缓’,我们就引申不仅仅是父母呼应勿缓,铃声呼、纪律呼、制度呼、群众呼等等,都不要有迟疑。”

    国学教师王珂也说:“《弟子规》里讲‘不关己、莫管闲’,我就给学生说要批判地进行理解,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也不能一味去管闲事,不提倡自不量力的见义勇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传统教化润物无声

    在全镇推行国学教育,成效咋样?很多人都说不清楚,但点滴变化却在悄悄地呈现。

    该镇中心小学校长舒爱梅感触地说:“现在校风有明显转变,学生的言行规范了,学习也主动了。遇见老师,学生都会主动打招呼、鞠躬,老师也回敬一个,在这一鞠一躬之间,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

    李建领在镇上开有一家超市,孩子在上小学。他告诉记者,刚开始对孩子在家背诵《弟子规》感到不理解,怎么现在还学这些东西呀。后来女儿像变了个人似的,主动问候父母的身体,吃完饭还主动收拾碗筷、扫地,对长辈也有礼貌了。

    一位家长不好意思地说:“一次我在喝酒,孩子就当我的面背诵‘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原来不知道言传身教,孩子指出我的毛病,使我感到很惭愧。”

    镇政府一位干部说:“学国学最大收获就是工作上知道换位思考了。有时候群众来反映问题,不明就里进门就大呼小叫,原来我会感到很恼火,态度也就不好。现在能够体谅他们的心情了,没有委屈他们不会来找政府,我学会了倾听和沟通。”

    截至目前,该镇已举办了20多场道德大讲堂,邀请知名学者、道德模范通过“现身说法”讲授国学。曾参与该镇道德大讲堂的河南省国学文化促进会秘书长范文举说:“效果非常好,讲堂没开始,来自十里八乡的群众就挤满了中学礼堂,场面感人,有人上台分享感受时,当场就嚎啕大哭。”

    该镇阚庄村支书李锁感慨地说:“国学叫人学好,现在明显感到群众之间的关系变融洽了,村上的工作也好做多了,效应在慢慢显现。”

    基于当前农村“空巢家庭”较多的现实,该镇把传统国学的经典内容融进戏剧、小品、歌曲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中,然后到全镇各村巡回演出,以推动国学优秀传统在农村的影响。

    一个山区镇大兴国学,是不是作秀?“但凡做事,总有人说。我相信道德的力量、文化的力量,这是个‘百年树人’的事,我们会持续做下去。”朱志鹏说。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