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中华儒林 > 贵州 > 儒门动态 > 生态文明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儒学生态”在贵阳孔学堂举行
生态文明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儒学生态”在贵阳孔学堂举行
当代儒学网   2013-07-22 00:32:29 作者:峂清辑 来源:贵阳新闻网 文字大小:[][][]

 

    生态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联系?昨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儒学生态”在孔学堂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香港孔教学院等各界的学者专家,就“儒学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智慧”展开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纪宝成说,“天人合一”代表了儒家生态哲学的最高宗旨。儒学认为,人是大自然中的一群生命体,是属于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不应随心所欲地征服自然。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说,儒学的“天人合一”思想,即把人类放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加以考虑,主张人与大自然息息相通,和谐一致,天地人是和谐共存的。

  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张立文说,所谓“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心之正,则天地之心亦正已。”人只有认识到顺应自然,符合自然规律地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获得大自然的赐予。有了“绿色心态”才能有“绿色生态”。

  敬天爱物方能持久生存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说,孔教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将人的仁爱之心推及自然万物。

  汤恩佳说,敬畏自然和生命的意识,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中国古代说的“时禁”,即动植物不到成熟之时,不得渔猎和砍伐。如《礼记·月令》中详细地规定了渔猎砍伐的月份限制。

  应重新回归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小时候,我们写了字的纸不可以放在地上,要放在‘敬字阁’中,这说明了中国传统思想对万物都有一种敬重之心。”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张立文从自己的幼年记忆说起,引出了儒学中敬畏尊重的生态智慧。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说,传统儒家认为,人必须对天地怀有敬畏之心,天地就是自然。工业革命之后,自然成了人类斗争的对象,“人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的理念被不适当地夸大,为此付出了水源污染、土地荒漠等代价。

  杜维明说,现在,我们应重新回归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大自然的索取要有节制,否则就会破坏和危及人类生存的基础。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