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中华儒林 > 四川 > 儒门动态 > 重生的广汉文庙
重生的广汉文庙
当代儒学网   2013-05-11 11:21:06 作者:小胡辑 来源:德阳日报 文字大小:[][][]
    正月十六是广汉的保保节,不须组织,不用宣传,四乡八镇周边各县的群众自发地就会往县城聚集,万人空巷,热闹非凡。我循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感受着扑鼻的腊梅花香,走进焕然一新的房湖公园,红楼前早已是人山人海笑语喧声。一眼就望见焕然一新的文庙,让人肃然起敬。作为广汉灾后重建的重点文化工程,人民医院的几幢楼拆迁了,基本完成了大成殿、名宦祠、学宫等建筑的保护维修,其建筑的体量、空间格局,以及大成殿等的内部陈设均按清代规制恢复,落落大观地再现了历史原貌和当年的恢弘气势。

  文庙即孔庙,是祭祀万世师表孔子的地方。恢复文庙是广汉人多年的夙愿,灾后重建终于让这一愿望变成现实。三进四合的文庙勃动着文化的力量,让人在沧桑之中感叹造化,深沉中品味变迁。抚今追昔,现在国人重新意识到儒学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破解现代文明弊病的一剂良药,孔子热不仅在国内复苏,而且走向了世界。地以人彰,文以景著,文庙如灯塔似火炬,展现一种提示和指向一个高度,漫漫历史中走马灯似的兴亡盛衰,仿佛尽在它的审视之中。

  广汉文庙算来己有千年的历史,它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几经兴废,到解放时仍颇具规模,现今房湖公园的荷花池、红楼,红楼前的十二棵明柏当年都是文庙的一部分。老人们讲,解放前这里还经常举行祭孔仪式,在这个翠柏蓊郁的地方仰慕先贤彰显人文。文庙在我童年留下的记忆是深刻的,因为家住南京路,经常到这里玩。解放初,文庙的崇圣祠已被拆除,大成殿里的孔子塑像还在,但少有大人光顾,只记得大殿门坎很高,小孩子是要翻爬才能进去,进去后又不敢在森严肃穆冷冷清清的环境中久留,逛一圈看不出个名堂又赶快跑出来,因为无人看管,去留自由。旁边的配殿一派繁忙景象,嘟嘟地冒着白色的蒸气,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进进出出,长大后才知那是医院消毒室。当时,一般家庭的小孩子少有玩具,医院后边能捡到用过的青霉素针药瓶,把它的铝箔撬开洗净后,那松软的橡皮盖和乖巧的小瓶,让小孩子爱不释手。但这种寻找必须躲过大人的视线,否则将受到申斥。

  七十年代在边疆工作十多年后内调回到家乡,我曾到文庙寻找儿时的记忆,文庙仿佛又苍老了很多,因为打倒孔家店和批林批孔刚过去,孔子像己被打掉了,大成殿漆皮剥落的门紧闭着,从门缝中看到供神像坐的黑灰色台子还在,门前石雕龙抱柱则糊上石灰将雕刻全部遮盖严实。戟门前一堵高墙将医院和棂星门隔开了,墙北属于人民医院,墙南的棂星门、荷花池、十二相属人民公园。因为看到过张大千赞赏棂星门上八骏图的记载,我曾驻足棂星门前仔细注目,为艺人们维妙维肖的石雕技艺所深深折服,乡情中又平添了几分自豪感。尽管大成殿、东西庑等残存的几处建筑饱经风霜,但门扇窗棂上雕刻的花鸟人物,屋脊、飞檐上的动物图案仍已一种古朴浑厚,一种与世无争的姿态,保持着处变不惊的中庸风范。

  无论何时何地,文庙总是和文人聚集、文化荟萃相联系的。广汉流传两百多年的拉保保,为啥会在棂星门前进行?我想并非仅仅满足于对保平安,对友情亲情的追求,其中理应包含着对文化的一份深深期许。拉保保的传统习俗把自己交给了文化,文化把感觉交给了游客,于是才有流传影响广泛的华夏一绝。我怀着深深的敬意注目灾后,文化的光彩历久弥新,精神的力量万古不磨,它抚慰着历史也抚慰着现在和未来。耳边又响起:“子曰:学而时习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深入到中华民族血液中的名句,我想,孔夫子如在天有灵,一定会拈须微笑的。

  比较起曲阜的文庙,广汉的文庙确实只能算小兄弟。新一代的广汉人中大抵多数只知棂星门,少有知道文庙。比起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高楼大厦来,文庙也相形见绌。然后这一切都因重新修复,终于让文庙的深厚文化内涵彰显出来,古朴的廊柱间仿佛洇蕴着华夏的灿烂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中庸有度的传统文明。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