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中华儒林 > 广东 > 儒门动态 > 万木草堂向社会推出:“论语进机关”课程(三)
万木草堂向社会推出:“论语进机关”课程(三)
当代儒学网   2013-05-09 01:19:21 作者:小玉辑 来源:专稿 文字大小:[][][]

 

第七课:闻一之道,闻一知二

论语章句:

①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②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③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④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欤?抑与之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欤!”

章句宣讲:对待纣王要中道

③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说:“殷纣王做的坏事,不像人们说的那么严重。所以君子厌恶居于河之下流,天下恶事都流归那里了。”事物要两面观,两端知。有以善始,不过中,终是善;大过中,善成恶。有以恶始,恶不改,终是恶。恶而知反,反成善。不越道,善恶明。越中道,善恶互变。纣王之恶,以善启始,以过成恶。始善终成大恶。纣王恶不能自改,武王改之,反成周善。人见纣王终恶,不见纣王始善,众人之论宜乎!

论语章句:

⑤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⑥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⑦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⑧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曰:“尊五美,摒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有司,谓之吝。”

章句宣讲:改此“迁怒贰过”老毛病

⑦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颜回是孔夫子的得意弟子,【是得意不是得言。】夫子评价,只六字。“不迁怒,不贰过。”贰,相反和相同的另一。这六字,说出了常人易犯的两个错误:怒于彼忍住,迁于此发作;为避左错,改犯右错。改不迁怒,从真道直道做起。改不贰过,要明于中道。

章句宣讲:于此尤要闻一知二

⑥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伦德双向对等。弟子孝悌之德,与父兄慈友之德对出。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后人单方面强调弟子之德,师长一个劲儿规;忽视了父兄之德,弟子一个劲儿忍。此不合于中道,中道双向,成两,最终导致伦常彻底颠覆。今人要汲取这个教训,弟子父兄都要行中道。

第八课:得一之道,一以贯之

“两手歌”宣讲:认知达到新层面

人类认知之道,达到一,定于一,用了漫长时间。一含两,含两仪两异。一则有定,定于家主、邦主、君主。定于一有利有弊,一则迷,则固,固执,不动,停止,能成“迷信”。认知达二是新阶段。中国人认知达到二,普及二,定于二,用了一个世纪。唯物、唯心、阶级、斗争、矛盾、竞争、淘汰。定于二有利有弊。二则乱,恒动,恒不定。人们用灭一淘汰一对待二。达到三的阶段,目前正在进行。三,是多,成为国民常识和性能,目前还没有普及。 三,是一元和二元的高级阶段。三虽高也有弊,弊是无主,不定,恒动,不一,不二,能成“新迷信”。而我们的文化中,早就先知先见了一个“中”,中道中德中行。这个中,能把一二三贯通起来,救一二三之弊,通一二三之能。未来救中国救人类的是“中”。是迈向三,还是迈向中,历史关键时刻,在此一举。

昨日今日明日中国:

昨日中国,认知在一。一位两仪,对出思维,唯此唯彼,后一分为二,仍是一位思维,大一统之。西方文明二元分之。二,各具一的法人位置。一个世纪能二则不能一,能一则不能二。精神是非分裂。古人说平两以三,可是没有立出三的理念,分二要统于一,立三也要统于一,仍要斗争不停。如何统于中,是能否长治久安开太平的大国策。

我们不厌其烦地教“两手歌”,从小知一二三,知中,是在教更高一级的认知之道。未来是他们的。从娃娃学起,成为童子功。童子功能成为一生的“性能”“潜能”“不知之能”。一首顺口溜,成为智慧原,指导一生。如此大宝,可惜大人们都懵然不知。他们像扫描仪,扫描金钱食色一样,一扫而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浑然不知此歌的重要性。

是宝总会有人发现,也会有人收藏。13亿人,又受了普及教育,总会有高人能知,能识别出来,传播开去,造福大众。这个人是谁?是不是你?

论语章句:

①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对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②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③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④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章句宣讲:两大文明在这里归一

④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中国文明是礼文明,从天之道,行从德。民风从“克己”开始,行让德。一方让,一方受,不行中道,不双向不对等,终至文明反悖。这并不是孔夫子的道。孔夫子教了“克己”,也教了“由己”。克、生皆由于己。对颜渊教的就是“由己”,和当今人类追求的终极理想“自由”,一模一样。可惜古代中国文明在农业时代停住了,古人没能得“由己”之意。我们今日明白,一边学习西方,一边充满文化底气。

论语章句

⑤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⑥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⑦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⑧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

以行之哉?”

章句宣讲:中国文明,得名得道以贯

⑤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中国文明得名,得伦德礼德文明之名。鸟儿不觉天,鱼儿不知水。因为身处其中,我们长期不知我们文明的名字。在遇见了西方文明后,我们才知道了自己。我们是伦德礼德文明,西方是个德赛德文明。未来的世界里,我们将与个德赛德文明,组成人类文明的一阴一阳,继续成长人类新文明。

礼道效天地之道,一来一往,一往一来,双向致中,相照相顾,化成人的价值观。

中国文明得道,得“中道”。人处天地之中位,行乾坤之中道。中道与乾道坤道相偕行,中德与乾德坤德并共存。

道始原于一。一发为二,二归于一。二生为三,三归于一。一通二三,二三归一。观政治于一,观人心于二,观社会于三,通衡一二三以中。

作者介绍:

申自强,河南郑州人。中华兴礼实践第一人,论语中道学说创立人,《新本论语》编者,《论语十二配》作者,《人生十礼》作者。新世纪伊始,问道孔夫子,行万里路,经十六省,历十三载。讲学《论语》,传播“人生十礼”。编普及本《新本论语》,作《论语中道学》。实践于各地,简明易行后,提出小学普及《论语》,大学生和机关干部普及“论语中道学”,社学普及礼仪化成,建设文化中国。

读《论语》口诀

论语句含阴阳,章成中道。

一句一道象,一章成中道。

读论语,得言生象,得象生意。象则阴阳乾坤,意则进退行止。

乾坤中三字,尽解论语章句。

雅思贝尔斯定律

“公元前800至前2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人类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雅斯贝尔斯定律

“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到孔夫子那里寻找智慧。”━━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88年“巴黎结论”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传》

文化建设的任务:“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易传》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没有文化建设的理论,就没有文化建设的实践。

论语真的新生了。我们实践吧!重来读《论语》,接续那中断百年的论语之声,做孔夫子的“得意”门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