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中华儒林 > 江西 > 儒门动态 > 600个夜晚,用国学点亮心灯
600个夜晚,用国学点亮心灯
当代儒学网   2012-08-26 07:40:17 作者:小孔编辑 来源:北方网 文字大小:[][][]
       文教路79号,一个单门独院的僻静处,时常传来琅琅读书声,这就是南昌孝谦传统文化学习中心。提起这个地方,很多人都不陌生,经过4年的打造,它已成为南昌知名的草根国学推广机构。它连续600个夜晚免费举办国学讲座,让560个家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很多人都说,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平静。

  文化、礼仪、修身、处世,这些在孝谦都学得到。更重要的是,小小的一方天地承载着一个宏伟的梦想:“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60人聚精会神听《中庸》

  8月14日晚上7点,室外气温高达35摄氏度,而在南昌孝谦传统文化学习中心(以下简称孝谦中心)的讲堂里,人们丝毫感觉不到炎热。在这里,一堂《中庸》讲座正在进行。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于万物,峻极于天……”南昌孝谦中心负责人、讲师易先生身穿汉服,在台上侃侃而谈。他念一段古文,做一段解释,睿智的语言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一个人会骄傲?因为心态不平衡。真正内心平和的人,是不会骄矜的。”“自私自利是最要不得的,一定要摈弃。请大家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利己就是利人。”……

  60多名听众把小小的讲堂挤得满满当当,他们中既有白发苍苍的长者,也有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还做着笔记。窗外是南昌三伏天的酷热,而他们沉浸在国学中浑然不觉。

  “国学拓展了我的人生境界”

  72岁的汪实文坐在第一排,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他始终保持头朝讲台45度角的姿势。

  “我为什么到这里来?”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笑着对记者说:“因为我喜欢国学,它拓展了我的人生境界。”从2011年9月开始,汪实文几乎每天晚上都到孝谦中心听讲座,《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他听了一个遍,还把自己的老伴、外孙女也带来听。“以前我常常因为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发牢骚,学了国学后,我对很多事情都看得更透了,我的心也更平静了。”汪实文说。

  带孩子来听讲座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儿子今年七岁,上小学一年级。她希望孩子多接触传统文化,养成端正温良的品格,所以每个星期都带孩子来。

  记者了解到,到孝谦中心听讲座的人大多互不认识。他们从网上或亲友那里得知孝谦中心在开办国学讲座,从四面八方赶来接受文化的浸润。

  见面就行鞠躬礼

  吸引人的不仅是孝谦中心的讲座,还有它的“复古氛围”。一踏入孝谦中心,记者就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息。人们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就行鞠躬礼,“你好”、“吉祥安康”的问候语随处可以听到。

  中心进门的楼梯上,挂着一帧巨幅孔子画像,两边写着“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楼内每个房间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工作人员穿着汉服笑脸相迎。在四楼的饭厅,记者看到墙上硕大的两个字“止语”,十几个孩子正在用餐,没有一个人说话。“食不言,寝不语”,在孝谦中心连孩子都能做到。

  虽然地处深巷,孝谦中心却访客不绝。很多来这里的人都告诉记者,他们在这里找回了心灵的平静。

  老外为中国文化倾倒

  孝谦中心的书法老师刘军山至今仍记得,当他把书法作品送给美国朋友时,对方激动地拥抱了他。刘军山告诉记者,上个月,南昌理工学院中美夏令营全体成员来孝谦中心参观,一群金发碧眼的年轻人走进大门,立即就被眼前的一切迷住。他们举起相机,频频按下快门。老外们甚至走上台,兴致盎然地尝试中国的鞠躬礼。当他们看到五六岁的孩子都能握着毛笔写出漂亮的汉字时,忍不住伸出大拇指:“中国文化,amazing(太神奇了)!”

  成立4年来,孝谦中心已接待了数批外国友人,在这种民间国际交流中,传统文化正在迸发出新的魅力。

  560个家庭接受国学熏陶

  据孝谦中心负责人易先生介绍,孝谦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一个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的共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团体,现有5名工作人员和40多名志愿者。

  孝谦中心面对青少年开设《弟子规》培训班,面对成人举办晚间国学讲座,并于每个月举办一期“幸福人生”大型国学讲座。所有这一切都不收取任何费用,有时还免费提供食宿。迄今为止,孝谦中心共举办600多场晚间国学讲座和七期《弟子规》培训班,已有560个家庭在孝谦接受国学教育,很多人在这里被感动,被改变。

  市民于玲告诉记者,她在孝谦中心学习了3年,国学彻底改变了她。“以前我是一个‘物质女郎’,最大的爱好就是逛街、美容、打麻将,接触了国学后,我发现以前的我是那么狭隘。我放弃了原来的嗜好,潜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现在的我简单而快乐。”很多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学习了《弟子规》后,比以前乖了很多,有的甚至会帮父母端茶倒水、捶背洗脚,他们纷纷感叹,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孝谦中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11年3月,它成为南昌慈善义工协会的下属分会,其在南昌推广公益国学、引领道德新风的责任更加明确。

  当下社会人心浮躁,道德问题日益凸显,易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它就是改变现代社会浮躁功利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在孝谦中心,我们鼓励人们去扶跌倒的老人,鼓励孩子给乞丐零钱。‘力行近乎仁’,当人们都在抱怨黑暗,你去做那个第一个点亮灯光的人。”

  谈到未来,易先生表示,他们将更加努力地打造孝谦传统文化基地,让更多的人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尽最大能力去接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目标。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我很快乐

  宁都小伙儿张海洋穿一件洁白的汉服,上面印着“中国心”三个字,对襟的纽扣系得平平整整,整个人显得和和气气。

  他2008年从江西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同年进入南昌孝谦传统文化学习中心,成为一名长期志愿者。他的很多同学都不能理解他:“为什么去那里?挣得到钱吗?”

  确实挣不到钱。在中心,志愿者张海洋每个月只有几百元钱补贴,而他要做的事却很多:“教课、搞接待、做协调,一周七天都在工作。”他的父母也曾因为这事和他闹别扭:“别人家的孩子毕业后都挣大钱,我家的孩子做义工。”

  25岁的张海洋到现在都没有女朋友。他曾经接触过两个女孩,但都没有谈成。“理念不一样。”张海洋说。他不能接受女孩总是逛街,因为他觉得那是对生命的浪费;他不能接受不爱学习的女孩,因为不爱学习何谈未来。还有,他是素食主义者。

  张海洋至今没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但他却觉得很快乐,很充实。

  每次下课,当孩子们围着他把心事告诉他时,他觉得自己是那么荣幸;看到一个个家庭在国学的熏陶下变得和睦,他是那么欣慰。“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我很幸运,能得到这份快乐,国学教育将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现在,张海洋利用业余时间做家庭教师,每个月挣的钱已经赶上南昌的一般白领。看见他孝顺懂事还往家里寄钱,父母也不像以前那样唠叨了。女朋友现在没有,但应该很快会有,“缘分的事,谁说得到”。

  “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一切正如张海洋说的那样。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