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空前壮举。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也日益显现,诸如人文教育缺失、功利性极强、心理素质差、浮躁迷茫、同质化现象时有发生。
中国传统书院的教育理念是修身立命、终生教育,而现代学校往往是遵循应试教育体系,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现实短视、心胸狭窄等反社会、反人类的极端人格则屡见不鲜。反观传统的中国书院,非常注重人的综合性发展,广开大门,不把读书和教学固化在狭小范围内,与当今日益僵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因而,传统书院的优秀教育理念和宗旨,以及其所代表的书院精神,可被看作是现代教学体系短板的有效补充。
一、历史回顾
中华书院起源于汉,精舍、精庐为其端,历唐宋元明清而不衰,补官学之不足,兴私学之鼎盛,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袁枚曾曰:“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之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省外,为修书之地”;(1)也有叫书屋的,比如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等。从宋代开始,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教学、藏书和祭祀是传统书院的三大功能。明代书院发展到1200多座,分考课式书院(官学)、讲会式书院(私立、大都被毁),最著名的私立书院是被统治阶级4次毀禁的江苏无锡东林书院,其门前对联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清代书院多达2000余座,官学化程度也最高;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分别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光绪27年(1901年)诏令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2)从有虞氏时代舜所设庠,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其学生"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 ";隋末唐初教育家王通在河津白牛溪隐居躬耕,兴教办学,名徒辈出;宋代夏县温公书院创建,明中期书院兴盛,著名理学家薛瑄致仕回乡,创立文清书院,形成"河东学派",发展到清末州县均有书院,运城地区书院设置总数共有70余座,悄然成为三晋乃至全国书院设置最多的地方之一,而这正是古河东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文脉所在。(3)综上所述,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学术中心、教育中心及儒家文化创新与传播基地。注重价值关怀的传统书院,无疑有益于当代德育为先理念的坚守、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重视环境熏陶的唯物观念,有助于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的科学化发展;强调规范保障的制度约束,更有利于各种教育管理实践的综合优化。
二、类型联盟
按照书院创办的定位及办学宗旨,可分为新创办的传播传统文化和国学的书院、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高校附属式书院、以白鹿书院为代表的文学创作型书院、以专门的学术研究为中心的书院、以营销为终极目标的各类商学院。也有人提出按书院的社会职能可划分为学校教育型书院、学术研究型书院、学生管理型书院、社会化书院、商业化书院和文化遗迹型书院。
按开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来分,现代书院足有14类之多:文物保护型书院,创新性发展型书院,文艺、书画型书院,高校创办的书院制,全日制民办书院,当代新建书院,国学研修书院,社区、家族和乡村书院,图书馆(大书店)型的书院(4),中国文化书院,企业营销型书院,现代书房(屋),网络(云)书院(国学),中西融合型书院等等。
与此同时,由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研究团体、教学机构和相关协会等发起、组织的各种书院的联合、联盟也应运而生。
1、中华文化促进会书院联盟。2018年6月17日,由绍兴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化院、北京三智文化书院共同主办,主题为“唤醒良知 此心光明”的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绍兴市举办中华文化促进会书院联盟揭牌仪式。
2、亚太高校书院联盟。“两岸三地高校现代书院制教育论坛”于2014年7月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所高校的代表围绕现代书院制特点与发展展望、现代书院制与创新人才培养两个主题进行研讨交流,组建了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3、中国高校新书院联盟。中国高校新书院联盟由太原理工大学牵头创办,来自北京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山西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24所高校的新书院组成。而太原理工大学则组建了与“山西大学堂”一脉相承的“河汾书院”、“令德书院”、“晋阳书院”3个书院。
4、书院制及书院联盟拓展高校学业新模式。在华东师范大学的积极倡议下,由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温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10所高校于2018年6月共同发起成立了“长三角高校书院联盟”。
5、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的百家书院联盟。2018年7月28日,由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发起,创办了山西书院联盟,已有百余家成员单位,目标是实现108个县“县县拥有高品质的书院”,推动书香山西、人文山西、美丽山西建设。
三、传承弘扬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行动指南。各级政府在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也鼓励民间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简称“两办国学传承工程18条”)特别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要从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福建武夷山脉朱熹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继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山东曲阜的孔府和孔子学院、福建厦门的筼筜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福建武夷山的武夷精舍(武夷书院)等地视察以来,其系列重要论述、许多工作要求,均为我们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各种书院建设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在已达到5000余座,山西省已超过100座,相对活跃的运城市约有3座。
在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守正创新、推动运城市的书院建设,笔者以为,可从7个方面分进合击、实施突破:
一,认识到位,组织保障,领导重视是前堤。书院建设是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文化兴市、打造书香运城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首先必须组建一个由市委常委和宣传部部长挂帅,市委宣传部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牵头,市教育局、市文旅局、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运城市儒学文化促进会等相关单位和协会参加的领导机构,认真调研、积极酝酿,广开言路、群策群力,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走出去,请进来,筹建运城政德干部学院。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5)道德是立身之本,政德是立国之基,政德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中央先后提出加强干部德行的考核、抓好干部道德建设等要求,特别是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提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命题。我们要充分发挥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裴氏廉政文化和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建议由市委党校牵头,邀请省社科院、社科联、省委党校、运城学院、甚至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社团参与,积极打造山西、乃至华北的干部政德教育基地,让广大干部回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原点汲取力量,加强道德修养,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三,与时俱进,高校联合,积极推动弘运书院的复建。
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教育必须要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传承弘扬中华耕读文化,切实搞成一批全能型的教育平台,坚决避免出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通过开设传统的经史课,高校、高职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中国精神。2019年9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要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配齐配强学业导师、心理辅导教师、校医等,建设师生交流活动专门场所。为此,建议由运城学院或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牵头,在运各高校、高职联合起来,着力推动弘运书院等的复建。
四,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河东书院先行先试。
河东书院是明朝正德年间由官府修建的当地最大学府,也是山西省立第二中学、山西省立运城中学校、运城中学的前身和源头,更是河东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党支部,红色摇篮,人才辈出。建议盐湖区大渠乡党委政府尽快迁走腾地,还莘莘学子书香校园、研学旅行。待发展成熟后,北边的门窗厂也可考虑征用、租赁或置换给书院。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已建各界精英、相关领导参加的52人河东书院群,运城中学北京校友会、在京有志之士也建有70人的河东书院群,南风集团李鸿星等建有220人的中国河东书院群,运城中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更是陆续推出了河东书院系列文宣和活动。今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纪念活动,正可谓:万事俱备,只欠整合,有待市委宣传部、市政府等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整合,有待运城中学当仁不让,切实加大、加快国家级书院文物活化利用的力度和进程。
五,上下联动,全面开花,力争县县有书院。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6)运城市盐湖区、永济市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芮城县是山西省古建筑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均可向书院建设优先倾斜。在市教育局、文旅局和各县区教育局、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相关国学文化类协会和重点中小学联手共建,争取推动条山书院、涑水书院、河中书院、河汾书院、郇阳书院、文清书院、龙门书院、温公书院、东雍书院等历史上著名书院的全面复建,探讨独具魅力的古中国研学旅行新模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降县应重点考虑以《弟子规》作者李毓秀而命名的“毓秀书院”的筹建。
六,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寻求企业书院的新突破。
建议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政府出面组织,主管工商业、科教文卫的副市长负责,三晋文化研究会的企业文化委员会牵头,发动、整合一批有实力、有创新驱动理念的大企业,打造一批充满活力的现代商业型书院。运城盐文化协会、盐化中学、南风集团可以合力复建清代时的盐商书院,助推运城盐池申遗和文旅融合。
七,公益书房,网络书院,促创文明城市建设。
近期,运城市和永济市分别荣获中央文明办公布的2021-2023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名单,这对于530多万河东儿女是鞭策和鼓励。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倡导全民阅读,涵养民族精神,打造书香运城,更要鼓励多建接地气的公益书房、网络国学、网络(云)书院,这既是对当代运城书院建设的有益补充,又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随笔》。
(2)宋代王应麟《玉海·宋朝四书院》。
(3)运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中华书局 2018年8月出版的《运城市志》第三册。
(4)2018年7月29日《七宝阁书院》兰州交通大学杜华伟《现代书院的类型和功能》。
(5)孔子《论语》为政篇。
(6)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