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中华儒林 > 北京 > 儒门动态 > 苇杭书院戊戌年度会讲在京举行 200余名儒林同道论“仁以为己任”(组图)
苇杭书院戊戌年度会讲在京举行 200余名儒林同道论“仁以为己任”(组图)
当代儒学网   2019-01-19 14:57:45 作者:西铭;小慧辑 来源:腾讯儒学北京讯 文字大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先生

 

2019年1月12日——13日,苇杭书院以“仁”为中心议题的戊戌年度会讲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隆重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200余名儒门同道及国学践行者共聚一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对苇杭书院创院山长杨汝清先生进行了追思和悼念。

本次会讲,由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师李勇刚先生担任主持。按照苇杭书院惯例,先向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和宗圣曾子行礼,接着为杨汝清先生默哀并播放杨汝清先生纪念视频,以纪念仁慈可亲的儒门守护者杨汝清先生。

 

会讲现场

 

会讲开始前,李勇刚先生还代苇杭书院梳理了2018年杨汝清先生的讲学及活动轨迹,总结苇杭书院2018年举办的主要活动,并通过一个短片对苇杭书院十年会讲予以了回顾。

杨汝清先生夫人王晓民老师和北京大学经典与文明研究中心秘书长戴熙宁先生作为杨汝清先生家属代表和联合主办方代表分别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戊戌年度会讲正式开始。与会讲嘉宾围绕“仁”这个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楼宇烈:用“仁”来唤醒我们做人的自觉性

苇杭书院戊戌年的会讲主题是“仁”,这是儒家核心的理念。我们常讲儒家的仁义,口语说仁义道德或者道德仁义,把道德和仁义融为一体来讲。其实在先秦的时候,道德的概念是道家思想,仁义的概念是儒家思想,是有所不同的。道德强调的是天性,道德为万物所有。仁义是人为的,人为装扮起来的。伪,我们不要以为伪就是虚伪,“伪”字的结构是人为。人之所以跟动物有区别,就在于人可以自我装扮自己,能够把自我和动物区别开,文明就是通过文饰来显示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明”这个概念是人的自觉性的体现。文明的进步就是人离动物越来越远,把动物的完全自然而然的自发行为变成自觉行为,这才是文明的标准。按照这样的理念,按照这个文明的概念,我们参看一下今天的社会,我们的文明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仁义就是人的自觉。我们都知道“仁者爱人”,作为人应该相互敬爱,而不应该像丛林法则那样,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人就应该弱者强扶,这才是人的社会。所以,究竟什么是文明呢?就是人的自觉的体现。

孔子的学问核心就是仁学,有的人讲孔子的学说是礼学,我觉得不是很准确。孔子对于礼没有做更深入的探讨,因为在那个时代看来,礼是众所周知的行为规范,人能不能遵守这个行为规范是个大问题。所以在那个时代,礼崩乐坏。孔子当时最重要的事是让大家能对礼规定的言行规范自觉遵守。

我们现在说“仁者爱人”对不对?对!孔子在《论语》里就有明确的回答:“仁者爱人。”但更重要的仁的含义,是人的自觉。

在中国传统话语里,这三个字非常重要:法、礼、仁。

作为人,要遵法、要守礼,还要有自觉性。法是最外在的、是强制性的;礼是一种习惯自然的行为规范,也有一定的自觉性,但还没那么高。只有用“仁”来作最终的区别。所以,仁的根本精神就是人的自觉和自律,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挽回礼崩乐坏的情况。如果人没有自觉性,就不可能挽回礼崩乐坏的局面,再强大的法治力量也不可能做到。仁学的意义,对于社会的治乱有直接意义和直接影响。

人要自爱,人要自尊,人要自信。我们也都知道,儒家的文化里面非常强调“诚”,诚信、诚实。“诚”在儒家文化里面是怎样一种思想呢?是一种天德,天所具有的德行。我们在《中庸》里面也可以读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我们在《孟子》里面也可以读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我们讲“天人合一”,在这个意义上,就是“天人合德”。什么德呢?就是“诚”。

“诚”有什么意义?在古代人看来,诚则明,诚信则神,诚实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从天上学来的,这是天的德行。诚者为仁所守、为义所行,所以“诚”的内涵就是守仁、行义,这也就是儒家核心的“仁义”。

一个没有自觉、不能自律的人,不能称为“仁”。他的一切行为都是自发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就不能称为“仁”。仁者,人也。仁的含义非常多,可以从各个层面去诠释。就拿爱人来讲,爱人,就要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如果你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又怎么去爱别人呢?爱别人也都是做作出来的。

仁还有一个核心就是自己做主,我觉得这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反求诸己的。我觉得我们今年的会讲主题来探讨“仁”,可以从各个方面去阐发仁的精神,我们必须看到仁的作用在什么地方,要用“仁”来唤醒我们做人的自觉性。
 

张祥平:仁,真诚待人待天下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仁:真诚待人待天下”,副标题是“儒家修身的层次”。

“仁”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真诚待人待天下,也就是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礼”是分层、分工的资源分配规则和再分配协调规则。《周礼》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是分层:即中央、地方、基层; 后三个部分是分工,包括军队、司法和工匠。

当我们克己复礼的时候,我们就和整个社会大结构整合到了一起,所以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回听了孔子的话,知道自己缺的是“天下归人焉”的部分,所以接下来的三个月,颜回不违仁。

这一部分的事实记载在《论语》的第七篇第一章到第十一章。

一个月之后,颜回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跟天下就有关系了,就是怎样搞好管理阶层;第二个月颜回又提出来第二个问题,这一次的问题和上一次的回答相关;第三个月还是这样。三个问题提完了,颜回心中的很多困惑解决之后,师生就很轻松地谈起来,谈到最后,颜回说出来自己对孔子的观察:“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听了之后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颜回的师弟子张,后来把孔子这句话做了理性的提高,就是“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如果不是像孔子和颜回这样真诚待人待天下的人,当然就不会生出不虚行的道。所以说,“仁”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真诚待人待天下”。

最后,我先提出儒家修身五层次,供大家参考。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为义;好学、致用;克己复礼依于仁;与民同患道虚行。

儒家是二人本位,所以要孝悌、谨信,要爱众、亲仁、为义。谈到家国天下,就是克己复礼依于仁。古时候通过科举考试,立功立德立言,就要做到“与民同患道虚行”。

儒家修行的第二层次是爱众、亲仁、为义。就是要以志士仁人为榜样,以孔子的优秀生为榜样。他们的心灵世界,就是《论语》中出现的师生教学相长的精神大餐。

最后简单讲下“与民同患道虚行”。“与民同患”是在《系辞》中写的:“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

 

本次会讲采用传统书院的会讲模式,注重与会讲嘉宾以及与会人员之间自由的辩难。12-13日,两天时间里,总计组织了九场会讲。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韩星、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清华大学教授方朝晖、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会长柳河东、广东省私塾联谊会会长唐元平、衡水学习社社长刘四顺、中国国学中心学术处处长朱翔非、蒙学专家张利民、七宝阁书院马立华院长、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秦治、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院长蔡恒奇、北京大学讲师孟繁之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教师徐冰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国学经典与人文教育中心副主任董卫国、人民出版社萧伟光博士、春风书院山长张贵鑫博士等出席会讲,并围绕会讲主题“仁”,进行精彩发言与论道。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