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0月27日,由《中学课程辅导》和山西省语文信息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学阶段“立德树人·整本书阅读进阶式导读”课题研究及展示课与研讨会,在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校2号学术报告厅举行。会议由山西省语文信息学会王有忠副会长主持。
上午八点,由山西临汾一中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张杨管为大会致辞,拉开了大会的序幕。
接下来,由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高中语文名师肖家芸老师作了题为《整体性阅读的认知与实践》的专题报告。讲座中,肖老师就整体性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区别进行了细致分析,并传授经典名著阅读指导方法,探讨思辨之术对学生智慧成长的独特作用,还专门就《史记》、《论语》以及“主题式阅读”进行了具体指导。肖老师的报告让我们对整本书阅读有了基本的了解,为之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随后是两节整本书阅读教学展示课,我校杨一娟老师作课——红色文化:《毛泽东诗词导读》,杨老师组织学生多角度品析鉴赏毛泽东诗词“大”的特点,进而探究红色经典文化。张素花老师作课——现代经典:《呐喊》整本书阅读之“看客”面面观,以情景剧的形式,直观呈现“看客”行为,启发学生思考并体悟鲁迅先生的思想深度。两节展示课都很好地践行了整本书阅读的理念,让与会者有拨云见日之感。
下午的交流会上,首先由临汾一中整本书阅读进阶式导读课题负责人韩淑华老师就整本书阅读课题的研究,作了题为《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核心素养——临汾一中整本书阅读进阶式导读介绍》的专题报告,对整本书阅读的研究缘起与契机、教材编写与编审、实践与行动研究和预期成果与展望等四个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特别对整本书阅读校本教材的编写与编审做了细致的说明,强调本套丛书编写的准确性、规范性、科学性。又结合两位老师的课介绍了本课题实践与行动研究的进程,让参会代表对临汾一中的先期研究与实践有的特别明晰的认知,从而让自己的探索有了明确的标杆。
接着,由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张广录老师,就目前国内整本书阅读课题研究的前景,作了题为《博弈式读书:在解构中建构——整本书阅读的“痛点”与“价值点”》的报告,带来了整本书阅读课题研究方面新颖个性的前沿解读,引人深思。为我们山西省整本书阅读课题研究点亮了明灯,指引了方向。
10月28日上午,首先进行的是由山西省实验中学两位老师执教的传统经典——《论语》整本书阅读展示课。第一节展示课由陈健老师执教《论语》整本书阅读之读“人”,引导学生探讨孔子的真实人物形象,学生精彩的辩论发言彰显出良好的素质。第二节展示课由任俊威老师执教《论语》整本书阅读之学以致用,以设计《论语》主题文化餐厅装潢文案的任务驱动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论语》,任老师新颖的教学设计得到了与会老师的赞赏。课后省实验中学的曹军利老师作了点评,并介绍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两种方法,即项目学习法和专题阅读法,为我们做课题研究提供了方法指导。
最后,由著名儒学专家、中国儒学年鉴社副社长兼常务副主编、中国儒学会执行会长柳河东教授作题为《让<论语>及儒学精神融入生命成长》的报告。柳教授以丰富的学养,精彩的案例,生动的语言诠释了新时期中学语文老师加强儒家经典学习的价值、精神和方法。柳教授指出,《论语》是经过许多人长时间编修、历经很长的历史淘洗而定型的,决非随意编排、没有逻辑与次序。《论语》第一篇首章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篇末章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全书最后一篇末章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可谓首尾呼应,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出《论语》编排有序,而且点出了全书的主题与要义。再结合出现频率较高的四个关键词仁(109次),礼(75次),君子(105次),道(89次),《论语》所主张的为学目标为:成仁之道、君子之道。《论语》与儒学所倡导的基本精神为“君子精神”。儒家文化修习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涵养圣贤气象,培养君子人格。他热情倡议,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儒学经典学习,知行合一,传承优良师道、师德、师范,提升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做无愧于新时代的灵魂工程师、教育工作者。
两天时间,四种课例,多场报告,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有力地推进了整本书阅读课题研究的进程。当然,本次活动也只是课题研究与整本书导读的发端,它并不意味着某种模板的固化,而是新的探索的开始。让我们带着实践的成果和内心的激动,在阅读与导读的道路上,去继续开拓去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