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当代儒学 > 百家争鸣 > 为何中国传统戏曲表现孔子的作品极少(图)
为何中国传统戏曲表现孔子的作品极少(图)
当代儒学网   2017-02-24 13:28:28 作者:甄光俊 来源:安徽日报 文字大小:[][][]

 

  孔子 资料图

  我国数百个传统戏曲剧种中,表现孔子的作品极少。查遍宋元明清以来数以千计的剧目,只发现两个:一个是明传奇《麒麟记》,另一个是明清之际无名氏的传奇《九曲珠》。何以反映孔子的戏曲如此之少?

  兴起于宋元时期的戏曲,是一种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文化,而孔夫子是圣人,文人墨客断然不能把圣人搬到戏台上,让其成为娱乐大众的笑料。因而孔子的形象很少出现在戏台上。

    到了清康熙初年,皇帝颁诏,禁止演孔子及诸贤,各地命官无不遵守。时有徐州知府,发现有优伶在戏台上扮演孔子,“立拿班头重惩之”。

  所以,清代戏曲虽然勃兴,但爱好戏曲的文人墨客却多不敢用戏曲形式来表现这位至圣先师,以免有亵渎孔圣人之嫌。至于优伶,慑于朝廷禁令,更不敢贸然扮演,这成了积习的规矩,一直沿袭下来。

 

  本文摘自:《安徽日报农村版》2016年4月22日12版,作者:甄光俊,原题为:《孔子为何不入戏》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