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当代儒学 > 学术天地 > 生态文明与儒家文化(五)
生态文明与儒家文化(五)
当代儒学网   2015-07-09 01:36:58 作者:蒋正翔 来源:珠海特区报  文字大小:[][][]

 

    有印象特别深两件事,一个是以前看电影,是什么电影都忘了,应该是解放军入西藏的电影,有一个镜头是鱼不跑,战士一伸手抓,鱼就出来。电影是什么我都忘,名字内容都忘了,就记住这个镜头了。是小时候看的。我一直不明白。前几年我儿子跟我去一个地方,我们去日本那个地方,到了乡村,那个蜻蜓不跑,我儿子一伸手就抓一个。这两件事让我觉得特别奇怪。现在我明白,为什么呢?因为你对胎儿没有杀戮之心,它对你没有防备,它跟你是一种朋友关系是一种友好关系,它不跑,你捏了当然要放,你要是捏了它就吃。动物是有感知的,它很快就防备人了。《读者》上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在抓青蛙,青蛙夏天在叫,他一来青蛙就不叫,其他人一来就叫,《读者》上说这个事,青蛙知道害它的人来了,就赶紧躲藏起来不叫。美丽中国,在人与自然角度来讲,我们和动物应该是非常和谐的关系。在珠海城里可以跑很多梅花鹿,大家跟它和睦相处完全是可能的,你只要不害它,它没有防备之心,人与动物就建立一种比较和谐关系,猛兽也是这样的,猛兽一般情况下不会攻击人类。美丽中国,从一个生态角度可以这样来想象它。

  生态哲学,生态文明,根本上讲它是一种存在方式的改变。这是一点。根本决定人类存在的参数、因素就两种,一个是自然一个是文化。自然的话就是土地山川,任何一个关于人类存在的学说,如果里面不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部分,对于这部分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不是一个深刻的理论不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人类还想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我们的生存方式必然是生态的。中国文化必须经过了一种危机,然后有复生,历久弥新,保持较高的文明水平,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这个儒家佛道,维持了整个中华民族生态环境,使你能够几千年这个土地能够生长,能够养育人类。从这个角度上讲,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整个世界人类生态认识,生态哲学的建立也好。发现我们的传统的东西让它来丰富我们当今的认识,它是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基本上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有问题我们可以沟通。

  主持人:刚刚落幕十八大,胡锦涛同志做的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这些崭新的词语,成为神州大地热议的焦点,今天非常感谢乔教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解读,带来一场生命文明儒家生态文明的讲座。在听乔教授的精彩讲座之后,大家也引发一些的思考和启发,接下来是互动时间,还有一点时间有什么问题请大家举手或者写小纸条的方式来互动。

  现场观众1:你是哲学教授,我问一个哲学上的问题,应该从20多岁开始,从东西方的哲学都看不少,东方哲学,主要刚才讲天人合一,物和心一体。后来西方把唯物主义,把物和心分开,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了。后来我们把西方的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引到中国,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现在又回归到一体,物和心两个一体化,生态文明现在和主流哲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什么冲突?

  乔清举:学习哲学对这个问题有思考,提的问题很专业。传统上心与物联系连接,不是割裂的东西。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有一个特别生动的体会。我的班上有一个台湾的同学,他没有受过这种唯物、唯心对立心与物对立观念的影响。他在谈到精神这个词的时候,他想的是精气神,他想是《孟子》里面浩然之气出来的。而大陆的同学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想的是物质和精神对立的神,当时他们争论的时候,我一下子意识过来,因为这是他们两者知识背景不一样造成的。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传入对我们提高思维水平还是有很大作用。你像物质、意识、规律等等这些,这些概念跟过去对应物、气、心和神或者是礼这些概念。它跟这些概念是对应,经过这些进来以后,对思维的清晰性还是有帮助。而且就是说,它跟现代科学是接着的。

  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讲,一方面有这种严格的对立,这种物质和精神的截然分离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有这种传统的认识,我们就这两个方面有丰富提高思维来讲,我想还是有积极意义。就是生态哲学跟唯物主义哲学会不会冲突,我觉得是一致。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生态哲学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你承认外部世界,它是一个独立自我成长自我生存的东西,有自己的规律。作为人来讲要认识这种规律,顺应这种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一致的。反倒是,比如说德国的哲学,比如说黑格尔哲学,他在讲到物和心的关系,他首先讲到有精神然后有概念,然后概念生出外部世界,它这种东西跟生态哲学有一点背离。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探讨。

  现场观众2:刚才听了乔教授讲到影响人类存在参数有两种方式,一个生态一个是文明,我讲一下自己的讲解,我觉得文化和生态。其实这里面的文化是基本,目前全国生态恶性就和许多人追逐利,不敬畏天不敬畏地不敬畏自然有关系,如果文化中有敬畏的话,生态会好转。我这种理解对吗?

乔清举:我觉得这个讲得跟我讲得没有什么冲突。人存在于自然存在与社会,现在这种文化氛围,这个社会的文化氛围主流是不断发展,不断地进去不断地占有,对个人来讲不断地拥有更多财富。从文化讲,如果有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对于自然的保护,其实有一些东西是可以改善的,我一直感觉人来讲消费的东西很少,吃能吃多少,穿用能有多少。更多的情况下,在这种基本满足之下,更多是发展精神方面的追求,可能更有意义,更价值。我觉得我们的想法基本上一致的。

  现场观众3:乔教授所阐述这些生态哲学,我当然是非常欣赏跟赞同的。但是有一点我不理解,也有异议,就是当然讲的儒家生态哲学就是杀戮,要吃动物,杀了以后有一种敬畏之心,应该有一种仪式祷告。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些非洲的国家每杀一头动物就具有一个很隆重的意识,就喝他们的血,吃他们的肉,甚至是生的肉,举行这样的仪式。在我这个动物保护者看来就非常不理解,是不是有一点虚伪的成分,为什么不提倡素食主义,保护动物,素食者。当然提倡素食,不会所有人都吃素不杀动物,但至少是提倡。为什么要这么说,杀了以后举行一个仪式有一个敬畏之心,良心就平复,一种这样的说法我不理解,是不是有一种虚伪的成份。既然儒家生态哲学,在我看来是比较完美,为什么在这一点不能提倡素食主义者呢。在我看来动物生命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都不用说,在我看来都是孩子,跟人是一样的,是不是,人完全可以吃蔬菜,当然蛋白质比较缺少,豆腐鸡蛋特别是鸡蛋完全就可以满足人的身体的需要,为什么要杀动物,我觉得是不是有一种虚伪的成分。这里我不大理解。 

  乔清举:你问这个问题,是当代生态哲学比较前沿的,比较纠结的问题。我讲杀了动物以后,有一个降旗致哀,这个不好说谴责说它是虚伪,因为它毕竟是敬畏心情的一种表达。我想小时候,我父亲过年的时候要杀鸡,杀鸡的时候就会说,鸡啊鸡你别怪,你是盘里一样菜,也是这种祷告的仪式。小时候这个话比较顺口,我就一直记忆。但是从根本上讲,如果尊重生命的话,所有动物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尊重,你应该彻底地进行素食主义,这是当代生态哲学,最极端最逻辑主义,他确实是这样想的,但是这个东西现实中有时候又行不通。这里头有人说人缺乏一种合成酶的能力,必须要在肉里获得。有一种说推行起来很难,即使作为动物保护者这样推行起来也很难,没有人能够接受,前沿有一个美国学者布克,他搞生态保护,从哲学的角度,他说现在已经不是素食主义者,因为我推行多少年以后发现,发现这个东西开始跟人家格格不入,还不如就现有的状况慢慢引导。这个引导在逻辑上不如那个,这个东西我现在还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我是应该素食还是应该什么,我自己还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这个问题需要探讨的。但是你杀了以后那种仪式,它不全是虚伪,还有一种限制性、敬畏的东西在。究竟要不要素食还要探讨。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