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当代儒学 > 百家争鸣 > 孟子的理想主义
孟子的理想主义
当代儒学网   2015-06-08 07:10:59 作者:王绍培 文 来源:深圳特区报 文字大小:[][][]

1

孔孟并称,孟子是亚圣,不过论影响,《孟子》一书跟《论语》无法相提并论,孟子的影响跟孔子比起来,也要相差不少。论际遇似乎也是这样,比如在朱元璋统治时,《孟子》一书因为有碍于皇权至上的观念,遭到大肆删除,编定为《孟子节文》。据说朱元璋在阅读《孟子》时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意思是如果这个老头子活在今天的话大概难免人头落地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孟子的思想相当有锋芒,皇帝不一定受得了。我们常常习焉不察地说孔孟之道是维护专制统治的,是帮助威权统治的一种意识形态,殊不知孟子的叛逆性可能超乎很多人的预料。稍微留意一下孟子的言论,我们就不难发现,像孟子这样作风泼辣、言语大胆的人,即使放在现代社会,恐怕也会被有些人视之为“刺头”吧。

 2

《孟子》一书一般认为是孟子撰写的,可能会有门徒的校订,但总体上是孟子的手笔。这个前提确定了,再来读《孟子》就比较有意思了。比如第一篇《梁惠王章句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杨伯峻的译注说这里的“叟”是老丈,也就是老先生的意思。不过,南怀瑾的解释就不一样了。南怀瑾说梁惠王到底是指老先生还是老头子,现在无从考证,但不是表示尊敬的可能性比较大。孟子就用这么一个“叟”的称谓,把一个不庄重、吊儿郎当的君王的形象就刻画出来了。我们不难想象,当孟子用寥寥一个“叟”字来记叙当时跟梁惠王的见面时,他心中对此王一定是非常不以为然的,他也不掩饰对此类人物的厌恶。这里要肯定南怀瑾先生的解释,因为其中灌注了个人的人生体验和智慧,以意会之,所以就比杨伯峻这样严谨的学者,来得更加有生命的实感。今天的读者如果不能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结合起来,书是读不出味道来的。

3

朱熹偏爱孟子。他说:“《孟子》疑自著之书,故首尾文字一体,无些子瑕疵,不是自下手,安得如此好!”又说,孟子是“勇猛精进”的圣人:“善人只循循自守,据定见,不会勇猛精进。循规蹈矩有余,责之以任道则不足。”这里,朱熹所谓的“勇猛精进”确乎跟一般君子的气质不大一样,我们综观孟子,发现他跟后世的知识分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孟子是一个正气凛然的人。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他有什么长处,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并说,浩然之气是至大至刚的正气,需要用正义去培养它,只要做了一件问心有愧的事情,那股气就疲软了。

又比如,孔子谈君子,孟子则谈大丈夫。什么是大丈夫?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个大丈夫不仅仅有道德属性,而且有审美属性。

再比如,孟子喜欢议政,臧否时人。孟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他一点奴才相都没有。他说:“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库府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下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他说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就之不见所畏焉”。

4

1984年,我在《读书》杂志发表一篇杂文《义利论》,意思是反孟子的,我主张“放于利行它一个时期,看看会如何?”彼时市场经济初起,每个人追逐自己的利益,我认为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不过,到了今天,30年之后,我重读《孟子》想法已经改变了。

《孟子》开卷就是“义利之辨”。义利之辨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孟子处在一个到处争权夺利的时代,他认为对于一个君王,这样被利所绑架是非常不明智的。他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义是国家宪法的“本质规定”,包括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依法治国……等等。利则是各种各样的实在好处。主要是能够满足自己物质欲望的经济利益。

因此,听听孟子的警告是有必要的。孟子说:“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5

爱民也是孟子思想的一大特色。孟子承袭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他主张“与民同乐”:“乐民之所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所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在关怀民众方面,孟子并非泛泛而论,他是有具体主张的,比如他主张“省刑罚,薄税敛”,“使民以时”。孟子说:“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饿殍,用其三而父子离。”孟子主张“养民”,“为民制产”。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过去也被认为是替统治阶级着想,果然,孟子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讲话的,但是,他对君王提出的约束条件是很严苛的,客观上对老百姓是有好处的。孟子的很多理想社会的构想,恐怕也很难说他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设计的,因为这种理想社会是全面的。比如,孟子说:“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他主张学习,“设庠序学校以教育之。”孟子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你对人民好,时时刻刻实实在在考虑人民的利益,不可能不成为王者。

6

孟子生逢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乱世,但是他没有随波逐浪,而是在混乱的世道中,深刻而紧张地思考“仁政”与“王道”的理想,不倦地教导他遇到的每个君王。孟子有着罕见的人格魅力,他的那句“虽千万人吾往矣”感动过无数仁人志士。孟子是如此重要的一个儒家人物,但是,他不虚伪,不迂腐,不奴颜婢膝,他身上散发的气息,跟我们以为的某些儒家很不一样,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儒家人物最好的一面。

在今天这个文明转型之世,孟子的理想主义,孟子的大丈夫气概,孟子对黎民百姓的关爱,孟子对权贵的警惕,都具有发人深省的意味,值得我们重温学习。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