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当代儒学 > 当代儒英 > 庞朴:儒学文化守望者
庞朴:儒学文化守望者
当代儒学网   2015-02-14 23:29:02 作者:峂清辑 来源:渤海早报 文字大小:[][][]

 

“炼汞烧铅四十年,至今犹在药炉前。不知子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虽然这一幅字仍然悬挂在客厅墙的正中,但手写这首诗的主人已经远去。1月9日20时49分,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庞朴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山东济南去世。先生虽然驾鹤西去,但他在中华文化的诸多研究领域,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仍在熠熠生辉。

看星星发现“火历”

熟知庞朴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能够为了真理而无所畏惧的人。1949年,年仅20出头的庞朴,就做了一件置生死于度外的事情:从蒋管区投奔到解放区。到了解放区,庞朴就留在了华东大学。后来,华东大学与青岛的山东大学合校,从此庞朴成为山东大学的一员。

庞朴是以研究中国文化而成为名家的,殊不知,他今天治学的成就最初都是在私塾中打下的基础。在庞朴11岁的时候,日本占领了他的家乡,办了一些“新民小学”,实行奴化教育。庞朴及其家人坚决不去这种奴化学校,遂转入一个私塾中继续学习。“这或许是国家不幸诗人幸吧。”庞朴说。《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五经只读了《诗经》),等等,就是在那时背得滚瓜烂熟的,由此启发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感性。

庞朴真正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从1952年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哲学开始的。两年后,庞朴毕业回到山东大学教马克思主义哲学。庞朴认为,要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首先应该了解中国哲学思想,遂决定转到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但后来这却成为庞朴被批判的重要原因。

1971年,庞朴被下放到了曲阜。他的书都被贴上了封条。到曲阜后,庞朴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的东西,那就是天上的星星特别多。地上没有书可念,他就念这个天书。于是,夏天的晚上,庞朴就搬把椅子,在操场上看星空。花了两年的时间,把漫天的星空都搞清楚了。没想到,庞朴看星星,却直接引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发现——火历。

庞朴的发现引起了天文学界的极大兴趣。中国天文史学界权威席泽宗就曾公开高度评价过庞朴的这一发现,并认为庞朴的这种做法,才是研究中国天文学史的正确方法。因为在他看来,现在许多研究中国天文史的学者用的都是西方的科学体系,这样中国很多天文史料都通通被削掉了,如此一来,中国天文史的研究就没法发展了。

掀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

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出现,与庞朴对文化研究的重视和推动有莫大关系。1981年,庞朴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聘,担任《人类文化与科学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出于职业的敏感性,庞朴发现中国当时极端缺乏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1982年,庞朴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应该注意文化史的研究》一文,率先发出重视文化史研究的时代呼声,引起学界的强烈反响,从而掀起了上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序幕。

文化是什么?庞朴为此曾去拜访钱钟书先生。钱钟书说,你不问我的时候,我知道文化是什么,你一问我,我倒糊涂了。事实上真是这样,当时谁也搞不清楚文化是什么。1949年到1979年,30年里中国只出版过一本关于文化的书。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庞朴曾就文化学、文化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化诸问题,数十次发表演说、撰写文章,阐述其对文化的各种思想认识,从而推动了文化研究热潮的前进。庞朴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可归纳为“一二三”:“一”就是一个定义,文化就是人化;“二”就是认为文化有民族性和时代性两个属性;“三”就是文化有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三个层面。庞朴对于文化的定义、两个属性和三层结构的阐述,引起了学界的极大重视,成为探讨中华文化问题的重要理论指导。

庞朴特别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并认为文化是民族的根,文化的最基本属性是它的民族性。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最后就会蒸发掉。满族就是一个例子。满族统治了全国,最后满族自己没有了。为什么?因为它的文化和它的民族分离了,满族文化失去了民族性,最后这个民族就没有凝聚力了。

“一分为三”探究中华文化

“他是一个很杰出、很有创见的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曾这样评价他。庞朴是中华文化研究的大家,不仅仅指其知识之渊博、见解之深刻,更是指他富有创新精神,往往能够独辟蹊径获得新解。

在庞朴诸多创见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对中华文化密码“一分为三”的探究。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庞朴开始从文化现象入手,致力于中国辩证思想的研究,以解读中华文化密码。比如说,他从黄帝的传说开始,用黄帝的故事说混沌,用“伯乐相马”来谈认识论,从“庖丁解牛”谈实践论,通过一批出土文物(纺锤)来谈“玄”,运用几个上古文字来说“无”,如此等等,最后当然都要归结到中国辩证思维。

庞朴深深相信,中国文化体系有个密码,就是“三”。于是便用这个密码去开中国文化宝藏之锁,也用开了锁的宝藏文化来反证密码之存在。如《解牛之解》、《相马之相》等。古稀之后,庞朴开始对“一分为三”给出理论上的说明,于是有了《中庸与三分》等尝试。2001年,他开始撰写《一分为三论》,2003年出版,给“一分为三”研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