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当代儒学 > 百家争鸣 > 王晓华:从儒学中汲取处世的智慧
王晓华:从儒学中汲取处世的智慧
当代儒学网   2015-02-12 01:05:31 作者: 滕谦 来源:金华新闻网 文字大小:[][][]

 

    人们应该怎样与朋友交往?在《论语·季氏》中,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关于“人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儒家经典也做了阐释。“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儒家文化中蕴含着迥异于西方的、丰富的人际关系理论,即便在今天,对解决现代人际关系仍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9月14日下午,本报联合市图书馆举办的“远离戾气 找回温良”公益讲座(暨第十八期“金华市小邹鲁大讲堂”),邀请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王晓华老师,为我市200多名读者做了“解读儒家箴言,话说为人处世”的精彩讲座。

    王晓华说:“儒学的根本是‘仁者爱仁’,让我们的心态,从儒学有营养的知识里头获得启示,它对我们的人生,对我们的为人处世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在讲座现场,王晓华引用中国的经典文化,结合实际案例,为读者解析了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境,儒家是如何来解决的。

    比如在职场中,如何与上司相处?儒家就给了很好的说法:“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巧言令色,鲜以仁”、“情欲信,辞欲巧”。也就是说,当上司的人,不欺凌下面的人;作为下属,不攀附上位;端正自己的行为,规规矩矩做事,不求别人,这样别人便无怨恨之心。同时,当上司的人要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而下属在向上司表达不同意见时,要讲求事实,也要注意表达方式和措词,要委婉,让人容易接受。

    又如网络上时常被关注的公共汽车上的让座问题。王晓华表示,现代社会的“孝”较之传统意义上的“孝”已有所不同,在当下,“孝”更应该是一种尊重的“孝”,需要双方互相理解。

    最后,王晓华给大家送上了“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希望听众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学会礼貌谦让,这样容易获得幸福感。

    讲座结束后,不少听众反映,王晓华的讲座实用易懂,想不到现代人遇到的很多人际关系问题,古人对此早有答案。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陈玲玲说:“听了今天的讲座,在如何与朋友相处这一块就很有心得,朋友之间要亲近又不能太亲密,是需要距离的。”而已退休的陈喜睦说:“现在单位里的人际关系有时真不好相处,迫切需要调整,今天的讲座把这些热门的、现实的东西拎出来讲,很有针对性,很多观点挺实用。”

    在70多岁的听众王子仪老先生看来,文化品位是城市文明的标杆,用中国经典文化纯净我们的心灵,对地方建设、国家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很多戾气问题就是因为心态出了问题,心里缺乏爱,便容易有嫉妒心、怨恨心。

    金华市图书馆馆长孙旭霞说:“用儒学来关注时下的戾气话题,‘小邹鲁大讲堂’也是第一次做这方面的讲座。可是,眼下的戾气问题确实十分常见,这些例子其实都反映的是心态问题,本来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却造成一个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除了这场讲座,我们还希望读者多看书,一个会看书的人肯定不是坏人,把心态放平和,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从书里找到解答,以一个温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人更容易幸福。”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