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当代儒学 > 百家争鸣 > 王大千语出惊人:《论语》是中国人的人生说明书
王大千语出惊人:《论语》是中国人的人生说明书
当代儒学网   2014-10-22 00:36:18 作者:解放 来源:人民网 文字大小:[][][]

 

    “人的一生都是学习的过程,孔老夫子一直陪伴中国人在路上,两千多年和中华民族一同前行中。”日前,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和齐鲁工业大学师生,就传统文化和大学师生展开交流。王大千提出的《论语》是中国人的人生说明书、孔子文化是大学教育的精神源头的观点,语出惊人,引发关注。

    《论语》是中国人的人生说明书

   “孔子学堂”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创办的大型文化公益品牌。王大千首先用“一堂、二常、三培、四无、五化”形象地介绍孔子学堂,他说,“堂”是高大的房子,也是一个家教的祠堂。孔子学堂就是一个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厅堂,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进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氛围,通过孔子学堂进大学活动,努力把传统文化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培训、培育和培养,让孔子学堂在大学校园里无人不晓、无人不进、无处不在,无时不学。使传统文化的学习生活化、社会化、年轻化、现代化、趣味化,引导吸引更多的学生来亲近了解、学习传统文化。

    王大千说,孔子学堂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学堂、书院和讲座,不仅仅是讲述传统文化也是丰富自己人生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大家自愿参与体验分享,学习传统文化是一种氛围,像我们生活中的空气和水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学。

    王大千认为儒家文化是日用常行的学问,而不是高深的书斋里的学问,《论语》是中国人的人生说明书。他认为,我们人一出生有出生证,作为一个社会化的产品,就应该有说明书。《论语》就是告诉人的一生应该怎么干、干什么的行为指南。“学而时习之”讲的是学与习,实际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说人必须要和人交流,和社会接触,要有有精神的活动。至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王大千认为这是孔子告诉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德行,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和君子的风范。《论语》里提到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都是人们人生关键阶段的生活智慧。

    孔子文化是大学教育的精神源头

    王大千提出,孔子对教育理念的贡献,概括为三教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王大千说,教育不应该是死板、教条的,而是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乐于学习。传统文化的魅力就在于能够唤醒和激发人们对知识的兴趣。

    王大千表示,学生来大学是求知的,更是养志的。 学习可以改变观念,观念促成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又铸就性格,性格能改变命运。所以说进大学就是改变自己命运。学习传统文化要从学习改变观念入手,从“内化于心”开始,学习孔子文化,应该从读《论语》开始,《论语》涵盖的内容很多,各取所需,萃取精华达到“外化于行”。

    孟子曰:“孔子,圣之时者也。”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传统文化、孔子文化都是与时俱进的,关键在于当代大学生怎么吸收学习。王大千总结说,孔子文化就是我们大学教育精神的源头活水。

    孔子学堂的宗旨:写好字 读好书 做好人

    王大千介绍,孔子学堂是一个以“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为宗旨的公益性社会教育基地。写字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开始,定静生慧、书为心画,每一个方方正正的汉字都是文化与精神的载体,汉字是中国人的文化长城。读好书就是读人生,读圣贤就是读榜样。阅读始于书本,终于阅人阅世。做好人就是不断的塑造君子人格。在孔子学堂里讲述传统文化要让大学生们听得懂、记的住、用得上,走得远,用传统文化涵养当代大学生,让每个人向上向善。用孔子文化为精神补钙,让青春充满正能量,让人生因读经典而更加精彩。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