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当代儒学 > 百家争鸣 > 陈卫平:儒家哲学的现代化“复活”
陈卫平:儒家哲学的现代化“复活”
当代儒学网   2014-06-12 01:18:36 作者:康慧珍 来源:文汇报 文字大小:[][][]

70

 

    陈卫平以哲学家和渔夫对话的新编结尾“朝闻道、夕可死矣”阐释中国版的哲学之用。

    传统与现代在互补中释放正能量

    陈卫平:对“知行之辩”与“成人之道”的不断追问,使儒家哲学在现代化中“复活”

  今天讲的中国传统哲学,以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为主要对象。论述中国传统哲学的正能量,前提是哲学有“正能量”即是有用的。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此心存疑虑。

  渔夫和哲学家的对话可以用中国哲学的“朝闻道,夕可死”来续编。它道出了中国版的哲学之用,即孔子所说的“性与天道”——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儒家哲学的正能量就是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智慧

  有个流传很久的故事:黄昏时分,一位哲学家过河,行船之际,哲学家接连三次问渔夫:“你懂数学吗?”“你懂物理吗?”“你懂化学吗?”渔夫均回答:“不懂。”哲学家叹道:“真遗憾!这样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河面上刮起的狂风掀翻了小船,哲学家和渔夫都落水了。渔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哲学家答:“不会!”渔夫说:“真遗憾!你整个生命都要失去了!”这是讥讽哲学空洞无用。但是,这个故事可以继续下去:哲学家毫不遗憾地说:“朝闻道。夕死可也!”(孔子之言)而渔夫则略带忧伤地说:“我还能继续活着,但却不知‘道’在哪里?”

  由此哲学之用就得以揭示: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因为前者在古希腊就是以数、理、化知识为基础的自然哲学,而“认识你自己”作为古希腊德斐尔神庙上的箴言,其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命的意义。康德将如此的哲学之用称作“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孔子以不同的语言和概念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即哲学之用在于把握“性与天道”,以后孟子也以“知性”与“知天”作为儒家哲学的主旨;论“性”就是认识人的本质,言“天道”就是认识外在世界。

  当然,很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指向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但哲学与其他科学存在着知识与智慧的区别。这可以借用司马迁的三句话来表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哲学作为智慧,穷究超越经验层面的本源、本质;打破事物界限而具有贯通的普遍性;富有个性的一家之言。因此,哲学包括儒家哲学的正能量就是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智慧。由于儒家自“五四”以来长期被视作负面的文化符号。因此在讲述儒家的正能量之前,首先需要回答:它在当代中国何以具有正能量?

  古今之辩:瓦解传统与构建现代

  中国近代以来,儒学的价值每况愈下,95年前的“五四”对“律以现代生活状态,孔子之道,是否尚有尊从之价值”作了否定性的回答,于是。儒学遭到了“打孔家店”的猛烈批判。这对于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震撼世界,并且依然继续着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儒学为什么反而有了正能量呢?

  西方的现代化源自破除对传统的迷信。20世纪初,滕尼斯、希尔斯等西方思想家迫于现代化带来的弊端,意识到理想社会的文明形态是现代与传统的互补,1950年代后这种思想成为后现代的重要组成

  西方的现代化源自近代的启蒙,其重要涵义是破除对传统的迷信。然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一些思想家开始走出启蒙运动将现代与传统对立二分的框架,意识到理想社会的文明形态应当是现代与传统的互补,如涂尔干、齐美尔等。尤其是费迪南德·滕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共同体与社会》中,认为有两种类型的社会关系:以家庭血缘为主要纽带的传统社会关系和以契约为主要纽带现代社会关系。前者注重人际关系的情感凝聚、承担道德的义务;后者通行的是利益的交换和计算,人与人存在着对立的紧张。他认为如果没有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变,“无法想象现代的开明和文化的兴起”。但是,这导致了“竞争和利己主义变得越来越强势”。因此,抛弃传统社会关系蕴涵的精神,无法建立真正的理想社会。这里包含的见解是: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传统文明对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的现代文明具有互补性,两者的互补是理想的文明形态。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