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当代儒学 > 百家争鸣 > 吴光:全球化时代儒学应是民主仁学
吴光:全球化时代儒学应是民主仁学
当代儒学网   2014-04-28 06:52:06 作者: 来源:腾讯思享会 文字大小:[][][]

 

“民主仁爱”并非只是一种政治工具、一种“外王之用”的制度,是一种人生的、社会的价值观,继承传统儒学人文精神,重视实践、经世致用,具有开放性。全球化时代的儒学应当是继承传统、服务现实、面向未来的民主仁学。近日,浙江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吴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儒家研究院副院长干春松,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庞金友做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就“儒家与现代秩序的追问”主题进行对话交流,吴光教授提出“民主仁学”的理论架构,以下为发言实录。本文系腾讯文化“腾讯思享会”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下为刘刚发言实录,欢迎收听“腾讯思享会”或“ThinkerBig”公众帐号:

吴光(浙江社科院研究员):儒学传承几千年,儒学和民主能不能兼容?这是我多年来研究的课题。

我从1988年到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做客座研究员的时候,当时我研究的题目是儒学,一年多以后写了一本书叫做《儒家哲学—东方道德人为主义的研究》,这个书在新加坡先出版了,之后在台湾出版,印了十多次了,还有一点市场。因此许多台湾学者可能比国内学生更了解我对儒学的看法。我在新加坡开始对儒学做了一个定位,定位为东方道德人文主义的一种学说。这是跟西方的人权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学说是有不同的,是道德主体性的人文主义学说。

到90年代的时候,我进一步提出了“新仁学”的概念。这个新仁学是针对传统仁学的,我写了一篇文章《从道德仁学到民主仁学》,就是儒学的回顾与展望,正式提出了“民主仁学”这个概念。

为什么讲民主仁学?中国近代以来,康有为、谭嗣同他们那个时代提出的就是新仁学的思路。康有写了《孔子改制考》,对孔子那套仁爱的思想深有体会,康有为提出了新仁学。我这个书里把康有为的思想概括为“唯心仁学”。谭嗣同进一步写了一本小书叫《仁学》这本书,但这是一个通学,是通古今中外之道,把古今中外的各种学说、儒家的、道家的、法家、佛教的、道教的等等还有西方的以太说(中国近代以“以太”作为宇宙万物本原的一种哲学理论 ,编者注)、自由说,还有佛教的释迦摩尼,都涵盖进来,他是都统统的通古今中外之仁学。在我看来谭嗣同、康有为的新仁学没有形成一个新体新用的一种新的学术形态。

但是把西方学说引进到传统的儒学里面来,改造儒学他们是开了头。所以当代新儒学、现代新儒学是从康有为、谭嗣同开始的。以后新儒家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他们在近现代提出了新儒学的一种说法。实际上牟宗三他们这一派形成了新新学的一种思想。到冯友兰是新理学,而马一浮是新经学,他的国学都是一种新理学、新经学的形态。在我看来,他们都有许多思想的创造,但是有一个根本的问题,这个都是从书本到书本、从课堂到课堂,属于精英的一套学说,很难大众化,老百姓听不懂。

我所主张的“民主仁学”的基本思想模式是“民主仁爱为体,科技法制为用”。在这个思想模式中,传统儒学的等差式仁爱观念已转型为以人为本、主权在民、人人平等互爱的“民主仁爱”观念,它将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核心价值观,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将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人们的社会生活则遵循法制轨道有序地发展进步,整个人类社会都将建成为一个富足、文明、民主、和谐的理想世界。

在“民主仁学”的理论架构中,“民主仁爱”并非只是一种政治工具、一种“外王之用”的制度,而首先是一种人生的、社会的价值观,一种根本性的精神,一种普遍的道德理性,简言之即道之本体。这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的那点东西。所以,道德理性是民主仁学的根本特性。

其次是人文性,这是对传统儒学人文精神的继承。民主仁学的终极关怀,是人的生死存亡,它以解决社会人生问题为根本任务,十分重视社会的安定和谐,重视人民的幸福安康。这种对于人生幸福的终极关怀与向往彼岸世界理想天国的宗教终极关怀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也是儒学人文主义与宗教非理性主义的不同所在。

第三是实用性,即重视实践、经世致用的特性。儒学是一种既注重道德修养又重视政治实践的实用哲学。且看历代大儒,从孔、孟、荀、董、程、朱、陆、王到清初的顾、黄、王以及清末的康有为、谭嗣同,哪一个不是积极参与现实政治、不想在政治上一露锋芒的呢?其中不少人,即使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却并没有消极厌世,退隐山林,而是采取另一种方式,或教授门徒,或著书立说,为后人留言留书。他们的人生实践,就反映了儒家积极入世的倾向,与某些宗教的出世倾向是根本不同的。民主仁学与传统儒学一样,十分重视以“民主仁爱”价值观指导“经世致用”的政治实践。坚持民主仁学的儒者,必定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经世情怀,为在现实政治中推广民主仁政而自强不息。

第四是开放性。民主仁学对于社会的发展与世界的未来坚持一种“多元和谐、改革开放”的世界观与历史观。它认为宇宙、社会和人生都是生生不息、变化日新的,因而儒学本身也必须顺应时势变化而改革创新。它追求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天人合一”、“万物一体”)、追求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群体和谐(“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追求人自身的身心和谐与道德和谐(“安身立命”、“致良知”)。但这种和谐理想的实现并非自然天成的,而是要通过因革损益、革故鼎新的人为努力才能达致。因此,社会的改革转型以及理论本身的变革创新正是民主仁学的内在需要。

总之我认为,全球化时代的儒学应当是继承传统、服务现实、面向未来的新体新用新儒学,是坚持多元和谐文化观的民主仁学。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