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主义”并不复杂,可以归纳为一个词:私有化
让·皮埃尔·莱曼: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埃维昂组织创始人
让·皮埃尔·莱曼
撒切尔夫人最近去世,对于她的评价在英国充满争议,甚至是分裂的——爱之者将其捧为上帝,恨之者将其比为撒旦。我从来就不是一个亲撒切尔主义者,但也不是专门反撒切尔的评论家。她有她的错误,但她确实是个伟人。20世纪后50年的欧洲,最大的问题就是领导人过于平庸(当然法国的戴高乐和德国的康拉德·阿登纳是其中明显的例外)。这在英国尤其明显,所有首相似乎都在继承温斯顿·丘吉尔的衣钵,直到撒切尔夫人。她是个开创性的人物——可以说,最近的几位英国首相都是撒切尔夫人的继承者。
撒切尔夫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英伦三岛的边界。“撒切尔主义”并不复杂,可以归纳为一个词:私有化。这源于她骨子里对政府的极大怀疑,而当时英国的风气却与之相反,社会主义是社会主流,政府被认为唯一的任务就是保护社会,而撒切尔夫人却说:“根本没有‘社会’这样的东西存在。”没错,撒切尔夫人是个“极端个人主义者”。她认为政府阻碍了企业家精神,而一个自由的市场则可以将人们追求成功的“动物本能”尽情释放。
撒切尔夫人的这一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席卷全球,成为一种话语霸权,虽然说,在一些如今的主要经济体,特别是中国,依然有强大的政府控制存在,但实际上,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过撒切尔主义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是一个节点,各国政府显然加强了经济控制,但美国政府依然将其主旨定义为为企业家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并鼓励企业家、资本和人才流入。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当前经济依然困难,但我仍坚信美国依然是21世纪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经济体。
然而,撒切尔主义的市场所释放的“动物本能”正在导致社会的不平等急剧恶化,贪婪、自私和金钱至上的风气泛滥成灾。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已警告,世界经济正在走向危机,呼吁人们重视日益加剧的不平等。
世界经济论坛认为,当前单纯追求财富和利润的经济模式,其实并不符合自由主义的信条。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写道:“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被社会所共享,那么,在道德上就是不健全和有风险的,因为这注定要威胁社会的稳定。”当然,现在我们依然钦佩和尊重那些自己创造财富,并给社会带来价值的人。我们要谴责的,是那些用可疑的手段获得财富,并用其特权肆意破坏社会秩序和价值观的人。
目前,世界上如幽灵般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已广泛地造成了社会的撕裂,并侵蚀了我们的道德观。此外,这种不平等也是国际关系的不稳定根源。对于已逝的撒切尔夫人,我们可以为其写下的悼词是:你的努力成功地释放人们获取财富的欲望,激发了社会的创新活力,但它的过渡泛滥,也毫无疑问地伤害了人类社会的更高准则:善良、正义、诚实。
在我看来,中国古典哲学可以成为撒切尔主义的解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似乎更能适应新世纪人类社会的需求。为了建设一个更加人性化,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的世界,我们迫切需要儒家思想。
|